一种液晶阵列光线方向调控器件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89661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02775.0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晶阵列光线方向调控器件,包括液晶盒以及液晶盒表面间隔排列的透明电极,每个透明电极控制对应区域的液晶偏转;所有的透明电极被划分为多个调制单元,各调制单元内包含多个透明电极,同属一调制单元内的透明电极的一端连接同一电阻材料,该电阻材料的两侧分别引出用于接入施加电压的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上述液晶阵列光线方向调控器件在实现二维点阵光线方向调控上的应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光线方向的连续偏转,偏转效率相比传统液晶光学相控阵损失较小;采用分布式阻抗分压技术,使得控制电极的数量大大减少,降低了控制难度和控制成本,且不会因为电极过多而引起电极交叉。

    基于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混合型的偏振分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021598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67473.3

    申请日:2007-03-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混合型的偏振分束器包括多模干涉耦合器,在多模干涉耦合器一端连接有输入波导和TE输出波导,另一端连接有TM输出波导,多模干涉耦合器中嵌有光子晶体层。本发明将多模干涉耦合器与光子晶体结合起来,利用光子晶体层对TE、TM偏振分别反射与透射,再通过多模干涉区的自成像原理分别收集TE、TM偏振的能量,从不同的输出波导输出,从而实现偏振分束。本发明结构紧凑,整个器件的尺寸可以达到50μm×20μm,输入、输出利用的是传统波导,整个工艺实现完全与传统集成器件一致,极易与其它器件实现集成。

    一种高偏振单模横向发光纳米带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9458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83176.8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30 H01S5/3013 H01S5/3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偏振单模横向发光纳米带激光器,包括基底和放置在基底上的半导体纳米带;所述的半导体纳米带表面具有用于横向发光的微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上述高偏振单模横向发光纳米带激光器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半导体纳米带,将制备的半导体纳米带放置于基底上,将基底置于荧光显微镜光泵浦系统中,采用脉冲激光光源做为泵浦光对半导体纳米带进行激发,由所述半导体纳米带出射由低阈值横向光。本发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单步骤批量生长制备独特纳米带结构,利用荧光显微系统对纳米带结构进行泵浦激发,可获得同时具有高偏振特性、单模特性和低阈值特性的横向发射激光。

    基于光子晶体和多模干涉耦合器混合型的偏振分束器

    公开(公告)号:CN100538413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10067473.3

    申请日:2007-03-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混合型的偏振分束器包括多模干涉耦合器,在多模干涉耦合器一端连接有输入波导和TE输出波导,另一端连接有TM输出波导,多模干涉耦合器中嵌有光子晶体层。本发明将多模干涉耦合器与光子晶体结合起来,利用光子晶体层对TE、TM偏振分别反射与透射,再通过多模干涉区的自成像原理分别收集TE、TM偏振的能量,从不同的输出波导输出,从而实现偏振分束。本发明结构紧凑,整个器件的尺寸可以达到50μm×20μm,输入、输出利用的是传统波导,整个工艺实现完全与传统集成器件一致,极易与其它器件实现集成。

    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混合型的偏振分束器

    公开(公告)号:CN201069474Y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720107219.7

    申请日:2007-03-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混合型的偏振分束器包括多模干涉耦合器,在多模干涉耦合器一端连接有输入波导和TE输出波导,另一端连接有TM输出波导,多模干涉耦合器中嵌有光子晶体层。本实用新型将多模干涉耦合器与光子晶体结合起来,利用光子晶体层对TE、TM偏振分别反射与透射,再通过多模干涉区的自成像原理分别收集TE、TM偏振的能量,从不同的输出波导输出,从而实现偏振分束。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整个器件的尺寸可以达到50μm×20μm,输入、输出利用的是传统波导,整个工艺实现完全与传统集成器件一致,极易与其它器件实现集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