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26447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710637441.6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车架上。在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安装于雨刷安装槽内,雨刷安装板与车架之间铰接连接,挡风玻璃的拆卸无需将雨刷器进行拆卸,仍由雨刷安装板对雨刷器进行支撑,避免了雨刷器的拆卸造成部件损坏、丢失的问题,降低了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的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平衡杆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215167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637418.7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平衡杆安装结构,包括平衡杆和对平衡杆进行支撑的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扣装配合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扣接端面上开设有架撑平衡杆的平衡杆安装孔;还包括抱装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外端面,对二者沿扣装方向上压紧固定的安装座压盖。平衡杆设置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平衡杆安装孔内,由安装座压盖压紧,保证了安装座的支撑强度,并降低了安装座的安装难度,拆卸方便,提高了安装座的工艺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及其后悬挂摇臂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33678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637328.8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后悬挂摇臂安装结构,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后端的后悬挂和与后悬挂连接的轮辋支座,还包括位于车架的两侧,并连接车架前端至轮辋支座的后摇臂,车架前端设置架撑后摇臂的前支撑座,前支撑座和后摇臂之间设置转动方向沿车架的上下摆动的第一方向,和沿车架左右转向的第二方向布置的转接头。前支撑座和后摇臂之间设置对二者进行支撑的转接头,转接头由后摇臂绕前支撑座的上下转动对车架进行支撑,由后摇臂带动轮辋支座左右摆动,实现后轮行进过程中的辅助转向,进而提高全地形车后悬挂的操控性能,满足全地形车复杂路况的操控需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44206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637337.7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3/005 B60G7/00 B60G230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摇臂结构,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后端的后桥,后桥上伸出有左摇臂拉杆和右摇臂拉杆,后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左摇臂拉杆和右摇臂拉杆的左轮辋支座和右轮辋支座;还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由车架的前端伸出并与轮辋支座连接的左后摇臂和右后摇臂,左后摇臂的顶部设置支撑全地形车的左避震器的左避震器安装座,右后摇臂的顶部设置支撑全地形车的右避震器的右避震器安装座。全地形车的避震器直接由左后摇臂和右后摇臂支撑,在全地形车上下摆动时,由左后摇臂和右后摇臂进行摆动支撑,从而可增大减震器的减震行程,提高后悬挂的减震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26447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37441.6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S1/34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车架上。在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安装于雨刷安装槽内,雨刷安装板与车架之间铰接连接,挡风玻璃的拆卸无需将雨刷器进行拆卸,仍由雨刷安装板对雨刷器进行支撑,避免了雨刷器的拆卸造成部件损坏、丢失的问题,降低了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的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4420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710637337.7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摇臂结构,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后端的后桥,后桥上伸出有左摇臂拉杆和右摇臂拉杆,后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左摇臂拉杆和右摇臂拉杆的左轮辋支座和右轮辋支座;还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由车架的前端伸出并与轮辋支座连接的左后摇臂和右后摇臂,左后摇臂的顶部设置支撑全地形车的左避震器的左避震器安装座,右后摇臂的顶部设置支撑全地形车的右避震器的右避震器安装座。全地形车的避震器直接由左后摇臂和右后摇臂支撑,在全地形车上下摆动时,由左后摇臂和右后摇臂进行摆动支撑,从而可增大减震器的减震行程,提高后悬挂的减震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后悬连接结构及全地形车后轮拉杆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39921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637413.4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3 B60G7/008 B60G2206/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后轮拉杆结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全地形车的车架和轮辋支座的拉杆;拉杆包括拉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拉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和与轮辋支座连接的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和/或第二连接头可伸缩的安装于拉杆本体的两端,还包括对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拉杆连接车架和轮辋支座,对后悬挂和后轮之间进行支撑。当拉杆安装后导致安装位置定位不准确时,通过将连接头由拉杆本体上伸缩拉伸,使得拉杆的整体长度进行了调整,再通过限位装置对连接头和拉杆本体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从而满足拉杆的安装定位要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后悬连接结构。

    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后悬连接结构及后悬挂轮辋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7364295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637415.3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3/20 B60G7/00 B60G22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悬挂轮辋支座,通过在安装车辆轮辋的支座本体的悬挂架撑侧,设置与摇臂拉杆连接,对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支撑的拉杆安装座;和与后摇臂连接,对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支撑的后摇臂安装座,使车行进过程中后摇臂随车架前端转动偏移,后摇臂与悬挂安装座沿第一方向发生扭转,摇臂拉杆与拉杆安装座在第一方向上发生扭转,最终使得车辆轮辋上的后轮可与车辆前进方向产生一定角度的扭转,从而对车辆的转向起到一定辅助的功能,满足全地形车后悬挂的操控性能要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后悬连接结构。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平衡杆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059680U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20939410.1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平衡杆安装结构,包括平衡杆和对平衡杆进行支撑的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扣装配合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扣接端面上开设有架撑平衡杆的平衡杆安装孔;还包括抱装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外端面,对二者沿扣装方向上压紧固定的安装座压盖。平衡杆设置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平衡杆安装孔内,由安装座压盖压紧,保证了安装座的支撑强度,并降低了安装座的安装难度,拆卸方便,提高了安装座的工艺性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通气阀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13902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20176299.5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气阀,包括阀体、阀芯、滑动块和固定块。阀芯位于阀体的空腔内,滑动块在阀芯的第一凹槽内沿着阀芯的轴线方向上下运动,滑动块与固定块之间的空间形成通气孔。油箱保持水平状态时,滑动块与固定块之间的通气孔保持畅通,实现油箱内油气的顺利排出,使油箱内压力保持平衡;油箱发生晃动时,滑动块同时在第一凹槽内沿着阀体的轴线上下运动,实现对通气孔的封堵,即阻断了进气通道与出气孔的连通,防止油液进入炭罐;当油箱发生翻转时,阀芯在自身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着阀体的上端运动,推动滑动块向着固定块的方向运动,实现对通气孔的封堵,防止燃油泄漏,阻断进气通道与出气孔的连通,起到防止油液进入炭罐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