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31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4393.3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脉通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层领域,公开了一种涤纶纤维织物表面抗凝血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S1:对肝素进行改性以引入醛基,得到带醛基的肝素;S2:将氨基丙二腈对甲苯磺酸盐与带醛基的肝素一同溶解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中混合,得到抗凝血涂层溶液;S3:将涤纶纤维织物浸入抗凝血涂层溶液中,振荡孵育后取出,清洗,干燥,得到表面均匀沉积有抗凝血涂层的涤纶纤维织物。本发明首先对肝素进行醛基化改性以赋予其与氨基丙二腈对甲苯磺酸盐共聚的能力,然后将其与氨基丙二腈对甲苯磺酸盐在碱性条件下混合,并经振荡反应沉积于涤纶纤维织物表面,制得抗凝血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27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702159.2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A61L15/26 , A61L15/40 , A61L15/44 , A61L15/46 , D01D5/00 , D06M15/37 , D01F6/70 , D01F6/78 , D01F8/16 , D01F8/02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单向导液和回流功能的抑菌型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PHMG‑GTE改性棉织物为基底,在其上进行聚氨酯、乙基纤维素/聚氨酯的顺序静电纺丝,通过热压交联处理可得到三层结构稳定复合的纳米纤维膜,之后利用微针钻孔技术在膜上构建孔道阵列,得到纳米纤维敷料。该敷料不仅具有出色的抑菌性,还可将伤口渗液从伤口处持续导出至敷料外侧,并且可将部分渗透进行回流,使伤口微环境维持适当的润湿度,缩短伤口的愈合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02159.2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A61L15/26 , A61L15/40 , A61L15/44 , A61L15/46 , D01D5/00 , D06M15/37 , D01F6/70 , D01F6/78 , D01F8/16 , D01F8/02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单向导液和回流功能的抑菌型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PHMG‑GTE改性棉织物为基底,在其上进行聚氨酯、乙基纤维素/聚氨酯的顺序静电纺丝,通过热压交联处理可得到三层结构稳定复合的纳米纤维膜,之后利用微针钻孔技术在膜上构建孔道阵列,得到纳米纤维敷料。该敷料不仅具有出色的抑菌性,还可将伤口渗液从伤口处持续导出至敷料外侧,并且可将部分渗透进行回流,使伤口微环境维持适当的润湿度,缩短伤口的愈合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831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42987.5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响应剥离的纳米纤维膜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聚合物A和明胶分散于有机溶剂A中制得纺丝液1;(2)将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溶解于有机溶剂B中制得纺丝液2;(3)同轴静电纺丝,得到纳米纤维膜;(4)交联处理,得到酶响应剥离的纳米纤维膜伤口敷料。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伤口敷料具有明胶酶响应性,并在芯层封装线性低表面能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壳层中的明胶被降解、去除,使芯层中封装的HTPDMS向外迁移,形成润滑涂层,减小新生组织对敷料的亲和力,避免了更换敷料时对伤口造成的二次损伤,最终实现纳米纤维膜的酶响应剥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671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03602.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分别配制含抗菌剂的核层纺丝液和含抗炎药的壳层纺丝液;(2)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核‑壳纳米纤维膜;(3)将细菌诊断探针分散于可溶胀纤维的溶剂中,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纳米纤维膜表面,从而获得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且其具有细菌诊断能力,即在细菌存在时,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帮助临床医生监测伤口的实时状态,确保最佳的伤口抗菌、抗炎护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21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11412.X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C08F290/06 ,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20/06 , C08F2/20 , C08G18/83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10 , C09J15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悬浮聚合制备亚微米级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共聚乳胶的方法,包括:将异氰酸酯单体、多元醇加入到含有助乳化剂十六烷的丙烯酸酯单体中,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锂,升温预聚反应20~40min,加入2,2-二羟基丙酸进行扩链反应,最后加入封端剂,得到油性单体混合液;向油性单体混合液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再倒入至分散剂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通过超声微悬浮化;将微悬浮液升温到60℃~90℃反应4h~8h,降温冷却,得到乳液。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共聚乳液具有高固含量、成膜性能良好,制备过程工艺简单、易于实施。该法可作为水性乳胶粘合剂,用于涂料、印染、造纸、印墨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21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11412.X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C08F290/06 ,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20/06 , C08F2/20 , C08G18/83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10 , C09J15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悬浮聚合制备亚微米级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共聚乳胶的方法,包括:将异氰酸酯单体、多元醇加入到含有助乳化剂十六烷的丙烯酸酯单体中,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锂,升温预聚反应20~40min,加入2,2-二羟基丙酸进行扩链反应,最后加入封端剂,得到油性单体混合液;向油性单体混合液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再倒入至分散剂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通过超声微悬浮化;将微悬浮液升温到60℃~90℃反应4h~8h,降温冷却,得到乳液。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共聚乳液具有高固含量、成膜性能良好,制备过程工艺简单、易于实施。该法可作为水性乳胶粘合剂,用于涂料、印染、造纸、印墨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67136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1403602.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分别配制含抗菌剂的核层纺丝液和含抗炎药的壳层纺丝液;(2)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核‑壳纳米纤维膜;(3)将细菌诊断探针分散于可溶胀纤维的溶剂中,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纳米纤维膜表面,从而获得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且其具有细菌诊断能力,即在细菌存在时,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帮助临床医生监测伤口的实时状态,确保最佳的伤口抗菌、抗炎护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115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02279.0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A61L15/46 , D04H1/728 , D04H1/4382 , A61L15/44 , A61L15/28 , A61L15/10 , A61L15/24 , A61L15/26 , C08B15/00 , D01F8/10 , D01F8/14 , D01F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诊断和差别化释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合成改性醋酸纤维素并配制纺丝液1;(2)配制纺丝液2;(3)配制纺丝液3;(4)将纺丝液1喷涂在纸上;(5)同轴静电纺丝。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伤口敷料具有pH响应性,并且将荧光染料固定在纳米纤维上,通过荧光强度根据pH变化而变化的来监测伤口的感染情况,通过肉眼可见颜色根据pH变化而变化的来监测伤口的感染情况;把抗菌药载入具有pH响应的同轴结构中,伤口感染,pH升高,抗菌药释放,进而起到了纳米纤维敷料按需释药的性质,实现慢性伤口视化诊断和可控治疗。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