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202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6452.4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CCS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产量与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CCS基因进行1025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分析发现,GmCCS基因存在与大豆产量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材料表型鉴定等实验证明该基因的优异自然变异具有提高大豆产量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功能。即GmCCS基因优异自然变异的SNP位点存在C/T变异,CC基因型个体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高于TT基因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个大豆中负责运输Cu2+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伴侣蛋白GmCCS,其在调控大豆产量及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发明为培育高产大豆新种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61555.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N15/82 , C12Q1/6895 , C12N15/53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POD123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萌发期抗旱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POD123基因在400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中进行的萌发期抗旱表型关联分析,挖掘并验证了GmPOD123基因存在与大豆萌发期抗旱性显著相关的优异自然变异。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超表达GmPOD123HapG(HapG,Chr17:14532734)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的大豆萌发,证实了该基因可以提高大豆萌发期的抗旱性。因此,本发明公开的过氧化物酶基因GmPOD123,不仅为改良大豆萌发期抗旱性丰富了候选基因资源,同也为培育抗旱大豆新种质提供了候选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1555.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N15/82 , C12Q1/6895 , C12N15/53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POD123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萌发期抗旱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POD123基因在400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中进行的萌发期抗旱表型关联分析,挖掘并验证了GmPOD123基因存在与大豆萌发期抗旱性显著相关的优异自然变异。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超表达GmPOD123HapG(HapG,Chr17:14532734)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的大豆萌发,证实了该基因可以提高大豆萌发期的抗旱性。因此,本发明公开的过氧化物酶基因GmPOD123,不仅为改良大豆萌发期抗旱性丰富了候选基因资源,同也为培育抗旱大豆新种质提供了候选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9332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86452.4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CCS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产量与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CCS基因进行1025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分析发现,GmCCS基因存在与大豆产量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材料表型鉴定等实验证明该基因的优异自然变异具有提高大豆产量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功能。即GmCCS基因优异自然变异的SNP位点存在C/T变异,CC基因型个体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高于TT基因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个大豆中负责运输Cu2+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伴侣蛋白GmCCS,其在调控大豆产量及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发明为培育高产大豆新种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