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202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6452.4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CCS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产量与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CCS基因进行1025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分析发现,GmCCS基因存在与大豆产量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材料表型鉴定等实验证明该基因的优异自然变异具有提高大豆产量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功能。即GmCCS基因优异自然变异的SNP位点存在C/T变异,CC基因型个体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高于TT基因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个大豆中负责运输Cu2+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伴侣蛋白GmCCS,其在调控大豆产量及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发明为培育高产大豆新种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1555.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N15/82 , C12Q1/6895 , C12N15/53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POD123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萌发期抗旱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POD123基因在400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中进行的萌发期抗旱表型关联分析,挖掘并验证了GmPOD123基因存在与大豆萌发期抗旱性显著相关的优异自然变异。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超表达GmPOD123HapG(HapG,Chr17:14532734)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的大豆萌发,证实了该基因可以提高大豆萌发期的抗旱性。因此,本发明公开的过氧化物酶基因GmPOD123,不仅为改良大豆萌发期抗旱性丰富了候选基因资源,同也为培育抗旱大豆新种质提供了候选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76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77492.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大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基因GmABIL2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300栽培大豆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碱表型精准鉴定,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并鉴定到大豆萌发期及苗期盐碱相关重要基因—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基因GmABIL2,本发明首次证明了该基因具有降低大豆苗期盐碱耐受性的功能。本发明一方面探明了GmABIL2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解析大豆盐碱调控网络提供候选基因及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88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98683.7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细胞色素b5基因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303份栽培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苗期耐盐碱表型精准鉴定,并以根冠比及叶片损伤程度对其耐盐碱等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并鉴定到大豆耐盐碱候选基因——细胞色素b5基因GmCytb5‑2,进一步利用酵母、大豆发根瞬时转化体系以及稳定转化的超表达GmCytb5大豆材料,确定该基因具有提高大豆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碱功能。本发明一方面探明了GmCytb5‑2基因在大豆耐盐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培育耐盐碱大豆新种质及其相关育种工作提供候选基因及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61555.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N15/82 , C12Q1/6895 , C12N15/53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mPOD123基因优异自然变异在大豆萌发期抗旱调控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GmPOD123基因在400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中进行的萌发期抗旱表型关联分析,挖掘并验证了GmPOD123基因存在与大豆萌发期抗旱性显著相关的优异自然变异。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超表达GmPOD123HapG(HapG,Chr17:14532734)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的大豆萌发,证实了该基因可以提高大豆萌发期的抗旱性。因此,本发明公开的过氧化物酶基因GmPOD123,不仅为改良大豆萌发期抗旱性丰富了候选基因资源,同也为培育抗旱大豆新种质提供了候选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924285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84742.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大豆低温表型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对重测序的184份大豆材料进行低温表型鉴定,开发了与大豆低温耐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能够用于快速鉴定大豆低温表型,辅助筛选耐低温或不耐低温的大豆品系。本发明的提出可有效的推动大豆分子育种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61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46206.3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82 , C12N15/29 , A01H6/54 , A01H5/00 ,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GmGAI7基因及其在大豆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吉育47”(JY47)的EMS诱变群体进行筛选鉴定,得到了jy425矮化突变体,之后对jy425×JN18的杂交后代进行BSA测序分析及精细定位发现并验证了:大豆基因组的chr18:3281001位点存在SNP变异,导致氨基酸发生了非同义突变(gTc/gAc),并通过KASP方法针对该位点开发了分子标记;同时,发现GmGAI7基因的突变(T→A)导致大豆对赤霉素的不敏感,并显著降低了大豆的株高。因此,本发明将拓宽对大豆“理想株型”的认知,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使得育种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和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7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7492.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大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基因GmABIL2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300栽培大豆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碱表型精准鉴定,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并鉴定到大豆萌发期及苗期盐碱相关重要基因—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基因GmABIL2,本发明首次证明了该基因具有降低大豆苗期盐碱耐受性的功能。本发明一方面探明了GmABIL2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解析大豆盐碱调控网络提供候选基因及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98683.7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细胞色素b5基因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303份栽培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苗期耐盐碱表型精准鉴定,并以根冠比及叶片损伤程度对其耐盐碱等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并鉴定到大豆耐盐碱候选基因——细胞色素b5基因GmCytb5‑2,进一步利用酵母、大豆发根瞬时转化体系以及稳定转化的超表达GmCytb5大豆材料,确定该基因具有提高大豆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碱功能。本发明一方面探明了GmCytb5‑2基因在大豆耐盐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培育耐盐碱大豆新种质及其相关育种工作提供候选基因及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24285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84742.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大豆低温表型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对重测序的184份大豆材料进行低温表型鉴定,开发了与大豆低温耐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能够用于快速鉴定大豆低温表型,辅助筛选耐低温或不耐低温的大豆品系。本发明的提出可有效的推动大豆分子育种的进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