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软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364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83472.X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软瓷砖,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纤维素0.1-1.5%;高分子聚合物粉5-10%;碳酸钙25-35%;石英砂40-55%;余辉荧光粉1-1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荧光软瓷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明提供的荧光软瓷砖所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粉和余辉荧光材料的图层,烧成后形成透明保护层,具有强度高、质地轻,有弹性、余辉时间长等优点,相比传统硬瓷砖可提高家居装修档次,地板可以更有亲和力;增加了荧光特性的软瓷砖,用于地板可以为夜起的人们提供适宜的光线,不必开灯影响其他人的睡眠,节省长亮的走廊灯浪费电力。外墙的夜光效果,使大楼更显得高档,典雅。

    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各向异性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5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18702.1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材料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各向异性检测方法,包括:利用PDMS、固化剂、1,1,2,2,‑四(4‑硝基苯基)乙烷以及溶剂,分别配置PDMS浓度为0.002‑0.008克/毫升的第一溶液及PDMS浓度为0.03‑0.07克/毫升的第二溶液;依次将第一溶液、第二溶液旋涂于悬空的二维纳米材料表面,将二维纳米材料样本置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测试,以基于荧光图像上的椭圆形光斑长轴和短轴的方向来确定二维纳米材料样本的各向异性。本申请通过在悬空二维纳米材料表面涂覆特定浓度的聚集诱导发光薄膜材料,可快速、直观、可视化地检测出二维纳米材料的各向异性,且对二维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具有极高的保护。

    树莓状单分散杂化亚微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265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309148.3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莓状单分散杂化亚微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St:HEMA:MPS:引发剂:水的质量比为1.8:0~0.2:0~0.2:0.04~0.08:40获取原料St、HEMA、MPS、引发剂、水;将原料中的水加入至保护气氛填充的反应容器中,并加热至60~90℃;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单体St、HEMA和MPS和引发剂,其中MPS加入时间为单体St、HEMA和引发剂加入前8小时至所述单体St、HEMA和引发剂加入后4小时之间;并进行聚合反应1~12小时。在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通过调整投料比和MPS的预水解时间,从而控制制备表面粒子尺寸、表面粗糙度的树莓状胶体粒子;同时生成的树莓状单分散杂化亚微米微球粒子表面具有羟基及硅羟基,利于与无机纳米粒子结合,提升纳米粒子负载及催化的应用功能,且不需要其它的辅助试剂。

    一种二维材料各向异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884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31124.3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材料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二维材料各向异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制备金属纳米胶体(主要包括金、银、铂等贵金属);将金属纳米胶体滴在二维材料样品表面,以使所述金属纳米胶体在所述二维材料样品表面形成“咖啡环”形状;根据所述“咖啡环”形状,确定二维材料样品的各向异性的晶体排列方向,以将“咖啡环”形状的长轴方向确定为所述二维材料样品的之字形方向,将所述“咖啡环”形状的短轴方向确定为所述二维材料样品的扶手椅方向。本申请提供了简单、快速、准确、可标记的方法来判定二维材料的晶体排列方向,在设计和制备各向异性的电子器件、光学器件、热电器件以及微纳机械器件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树莓状单分散杂化亚微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265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09148.3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莓状单分散杂化亚微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St:HEMA:MPS:引发剂:水的质量比为1.8:0~0.2:0~0.2:0.04~0.08:40获取原料St、HEMA、MPS、引发剂、水;将原料中的水加入至保护气氛填充的反应容器中,并加热至60~90℃;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单体St、HEMA和MPS和引发剂,其中MPS加入时间为单体St、HEMA和引发剂加入前8小时至所述单体St、HEMA和引发剂加入后4小时之间;并进行聚合反应1~12小时。在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通过调整投料比和MPS的预水解时间,从而控制制备表面粒子尺寸、表面粗糙度的树莓状胶体粒子;同时生成的树莓状单分散杂化亚微米微球粒子表面具有羟基及硅羟基,利于与无机纳米粒子结合,提升纳米粒子负载及催化的应用功能,且不需要其它的辅助试剂。

    一种二维材料各向异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8843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1331124.3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材料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二维材料各向异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制备金属纳米胶体(主要包括金、银、铂等贵金属);将金属纳米胶体滴在二维材料样品表面,以使所述金属纳米胶体在所述二维材料样品表面形成“咖啡环”形状;根据所述“咖啡环”形状,确定二维材料样品的各向异性的晶体排列方向,以将“咖啡环”形状的长轴方向确定为所述二维材料样品的之字形方向,将所述“咖啡环”形状的短轴方向确定为所述二维材料样品的扶手椅方向。本申请提供了简单、快速、准确、可标记的方法来判定二维材料的晶体排列方向,在设计和制备各向异性的电子器件、光学器件、热电器件以及微纳机械器件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种自清洁软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690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83824.1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自清洁的软瓷砖,包括砖坯层和砖面层,该砖坯层的组成为:纤维素0.3-1.8%;高分子聚合物粉5-15%;碳酸钙25-35%;石英砂40-55%;该砖面层的原料由TiO2粉和纤维素粉配成,比例为0.1~0.3:0.7~0.9。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的工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两种层面配比原料分别兑水,通过搅拌均匀形成两种浆料;B:利用浆泵先喷洒一层砖坯层浆料在模具上,之后在浆料表面铺上玻纤网,再利用浆泵喷洒另一层砖坯层浆料在玻纤网上,使浆料埋没玻纤网;最后喷洒一层砖面层浆料,厚度为~15mm。C:烘烤,将放置有浆料的模具放置在烤箱中,加热2-5个小时;D:用人工或机器将软瓷砖取出。本发明的软瓷砖质地轻有弹性,增加自清洁特性的软瓷砖,可降低清洁劳动成本。

    一种变色软瓷砖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33647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83822.2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色软瓷砖,包括坯体层和色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坯体层的混合原料包括如下组份:纤维素0.3-1.8%;高分子聚合物粉5-15%;碳酸钙25-35%;石英砂40-5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变色软瓷砖的制备工艺,其包括:A.坯体层和色面层的原料分别兑水混合,形成坯体层和色面层;B.喷洒坯体层浆料在模具上,在浆料表面铺上玻纤网,最后喷洒一层变色浆料;C:将模具放置在烤箱中,将烤箱设置在80-100摄氏度加热2-5个小时。本发明制备的产品质地轻,有弹性,相比传统硬瓷砖可提高家居装修档次,外墙降低脱落伤人的隐患。而增加了色面层的软瓷砖,光照下的反射与衍射效应,使得软瓷砖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光线下产生不同的金属光泽和珍珠光泽等色彩效果。

    旋转式干湿循环实验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4852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335193.1

    申请日:2014-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亲水箔亲水性能测试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干湿循环实验装置,用于测试亲水箔的亲水性能,旋转式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位于水槽上方的架台和设置在架台上的风扇,旋转式干湿循环实验装置还包括旋转支架和用于驱动旋转支架转动的驱动机构,旋转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装载亲水箔并能随旋转支架转动的样品台。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干湿循环装置体积较小,能够合理地利用空间,测试所需的液体分量较少,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控制,原材料容易获取;并且通过驱动机构与旋转支架的配合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实验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