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姿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62154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710631298.X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姿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获取法兰和末端工具的三维特征,分别在法兰的中心和末端工具的中心建立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计算出第二坐标系相对于第一坐标系的位置偏移量,再根据第二坐标系的各个单位向量计算第二坐标系相对于第一坐标系的旋转偏移量,从而得出末端工具相对于法兰的位姿。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姿测量方法,通过在末端工具中心和法兰中心分别建立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并计算得出末端工具相对于法兰的位姿,与人工观察的方法相比,该位姿测量方法的精度及稳定性均较高。

    钨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56376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1062105.5

    申请日:2016-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钨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所述钨铜合金包括质量百分含量如下的组分:铜4~50%;钨50~85%;银0.05~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钨铜合金由于添加了银元素,银在钨相和铜相中提高了两者的润湿性能,同时弥补了钨、铜颗粒间的缺陷,消除合金之间存在的空隙,提高了合金的致密度,使得合金表现出良好的烧结能力,并且维持钨铜合金的导热性能不低于210℃、导电率不低于30%IACS。因此,十分适合应用于电子封装和热沉材料中。

    一种直线型自动换刀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0242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570351.5

    申请日:2016-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型自动换刀装置及方法,该换刀装置包括防护主体、滑动盖设在所述防护主体上的上盖板门、设置在所述防护主体一侧的侧边小门、安装在所述防护主体远离所述上盖板门的一侧的内侧的后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主体内且用于将待换刀具或空位刀柄座送至送刀位的电动直线滑台、安装在所述电动直线滑台上的导轨平移刀柄座模组及安装在所述电动直线滑台的下方、位于所述电动直线滑台靠近所述侧边小门的一侧且用于带动所述刀具或空位刀柄座伸出至换刀位进行换刀的导轨送刀模组。本发明采用直线运动、结构紧凑、密封钣金防护的方式,使得换刀装置是一套整体尺寸较小、重量轻、全套密封、定位精度高的自动换刀装置。

    一种曲面铣削加工控制系统和机床

    公开(公告)号:CN10918900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07899.1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一种曲面铣削加工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驱动模块、变频模块以及测量模块,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根据用户输入信息生成加工程序指令,根据加工程序指令匹配运动模式并向驱动模块输出运动控制信号和向变频模块输出模拟控制信号,以使驱动模块根据运动控制信号输出驱动信号以驱动直线电机联动,使变频模块根据模拟控制信号输出变频信号以驱动主轴电机旋转,还增设了测量模块测量初加工工件并向控制模块反馈结果,以使控制模块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工件进行精度补偿加工,该曲面铣削加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加工工件未达到目标精度时控制对工件进行精度补偿加工以修正工件偏差,从而得到高精度的加工件。

    一种非球面光学模具加工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8900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07890.0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一种非球面光学模具加工控制系统,其包括:工控机、控制器、多轴接口卡以及精密探头,通过工控机根据用户输入信息生成加工程序指令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加工程序指令匹配出运工作模式并向多轴接口卡发送运动指令,以使多轴接口卡根据运动指令通过直线电机驱动器和主轴电机驱动器控制直线电机和主轴电机至少在两个运动轴上联动以完成工件初加工,通过精密探头测量初加工完成的工件精度并通过控制器向工控机反馈工件误差值,以使工控机根据工件误差值生成误差补正程序指令并发送给控制器,使控制器根据误差补正程序指令并通过多轴接口卡控制直线电机和主轴电机联动以对工件进行补正加工,从而修正工件误差值,进而得到超高精度的加工件。

    密封装置、三维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3356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886241.X

    申请日:2016-10-1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三维打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密封装置及装有该密封装置的三维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所述密封装置应用于三维打印机,所述三维打印机包括用于打印零件的打印头,密封装置包括安装于零件加工区的底座、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密闭腔体的柔性密封罩以及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工作台,打印头插入柔性密封罩内以与柔性密封罩密封连接,底座上设有用于向密闭腔体内充入保护气体的进气通路及用于排出保护气体的出气通路。本发明提供的三维打印机,采用了柔性密闭腔体,可以较好的适应打印过程中轴的运动;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柔性密闭腔体装置和打印机本体相对独立,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功能的场合。

    双刀库同步换刀机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7830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481731.1

    申请日:2016-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的领域,提供双刀库同步换刀机构,包括箱体及驱动控制组件,箱体上设有两组夹刀组件,夹刀组件包括主轴、压刀杆和顶刀杆,箱体的两侧设有一组刀库组件,刀库组件包括储刀件、顶杆及换刀臂。更换刀具时,驱动控制组件驱动箱体做升降运动,当运动至换刀位置时,顶刀杆与顶杆相抵,顶刀杆下压压刀杆,压刀杆动作以使主轴松开刀具,此时,换刀臂将主轴上的刀具取下,并从储刀件上取出不同刀具,装入主轴中,实现自动更换刀具操作。由于两组夹刀组件同时升降运动,换刀操作同时进行,且采用两组夹刀组件,可对两个零件同时加工,因此,上述双刀库同步换刀机构实现同步加工两个零件,同步自动更换刀具,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姿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6215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631298.X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姿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获取法兰和末端工具的三维特征,分别在法兰的中心和末端工具的中心建立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计算出第二坐标系相对于第一坐标系的位置偏移量,再根据第二坐标系的各个单位向量计算第二坐标系相对于第一坐标系的旋转偏移量,从而得出末端工具相对于法兰的位姿。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末端工具的位姿测量方法,通过在末端工具中心和法兰中心分别建立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并计算得出末端工具相对于法兰的位姿,与人工观察的方法相比,该位姿测量方法的精度及稳定性均较高。

    数控机床冷却循环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1459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64488.9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1/10 B23Q11/10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冷却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冷却循环系统。该数控机床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待冷却液池,分别与机台和过滤装置连接,存储机台输出的第一冷却液,并将第一冷却液输出给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干净冷却液池连接,对第一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第二冷却液,并将第二冷却液输出给干净冷却液池;冰机,与干净冷却液池连接,对第二冷却液进行冷却处理得到第三冷却液;干净冷却液池,与机台连接,存储第二冷却液和第三冷却液,并将第三冷却液输出给机台,形成循环。本发明提供的数控机床冷却循环系统实现了降低刀具和工件的温度,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493493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849755.9

    申请日:2014-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64/153 B33Y30/00 Y02P10/2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加工平台;基座上设有用于将金属粉铺设在加工平台的铺粉结构,加工平台的上方设有对金属粉层进行熔融加工以形成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的激光发射结构以及可在立体空间移动的铣削头,铣削头具有可转动及摆动的铣削刀具。3D打印设备将传统将以铣削为主的去除式精密加工与以激光束熔融3D打印为主的增量叠层制造工艺集成为一体,克服传统3D打印技术在尺寸和形状精度等方面的缺陷,也克服切削加工对零部件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不需要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二次加工,避免现时装夹困难、加工误差大、加工时零件出现变形以及难以加工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