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棒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652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32639.6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棒装置,涉及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实验以及反应堆堆内电辅助加热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并排设置的多个电加热棒,每个所述电加热棒包括:多段发热管,用于将其中通过的电流转换为热能;多个中间过渡接头,连接于相邻的两段发热管之间,用于实现相邻的两段发热管之间的电气连接;两个端部电接头,分别设置于位于两端的两段发热管的一端,用于将电流引入发热管。本发明的装置适应各种加热棒外径、长度、栅距等要求、热流密度高、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较低。

    一种饱和蒸汽发生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6359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615107.9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饱和水蒸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饱和蒸汽发生器。该饱和蒸汽发生器包括反应堆主回路压力壳以及串联连接的高效换热器和汽水分离器;高效换热器置于所述反应堆主回路压力壳的内部;汽水分离器置于所述反应堆主回路压力壳的外部。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紧凑型一体化核反应堆的饱和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装置不仅能提供高干度的饱和水蒸汽,而且作业效率高、结构紧凑,特别适用于紧凑型小型核反应堆的应用及推广。

    一种低温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非能动限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50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06890.9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非能动限流装置,包括:限流承压壳体,所述限流承压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的顶部形成有缓冲腔;限流机构,所述限流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其包括阀芯、支承架以及浮动阀座,所述支承架安装在所述上腔体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阀芯,所述浮动阀座滑动套设在所述安装腔体内,且位于所述支承架和阀芯的上方,所述浮动阀座与所述阀芯形成密封接触,且在所述阀芯的推动作用下沿所述缓冲腔上下滑动。所述限流装置能够不依靠外力作用实现限流作用,同时减小对壳体和管道的冲击作用,提高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能。

    一种倾角调节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09074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810645003.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机械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角调节装置,包括顶板、底板、转轴组件和驱动调节组件,转轴组件固定于底板上与顶板的下表面连接,顶板可以转轴组件为轴转动,驱动调节组件包括中间梁、驱动件和剪式升降件,驱动件包括丝杠和横梁,丝杠穿过中间梁,横梁上均设有丝杠螺母,且均通过丝杠螺母与丝杠连接,剪式升降件具有驱动端、升降端和固定端,驱动端与横梁连接,升降端与顶板的底面连接,固定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因此本新型倾角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倾角调节范围大,使用于需要大承重精密调节倾角的场合,剪式升降件使得整体驱动调节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使用丝杠和丝杠螺母配合作为驱动件,保证倾角调节过程的平稳可靠。

    基于CT的非介入式高温空间内温度分布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9347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198288.1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CT的非介入式高温空间内温度分布测量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添加有测温球的高温空间进行CT扫描处理,获取高温空间的初步结构;根据高温空间的初步结构,结合相关已知量,构建高温空间的几何模型;对高温空间的几何模型进行结构参数的分析,获取高温空间新的射线衰减系数的分布;根据射线衰减系数的分布,再处理获取高温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信息;其中,测温球内部设置有空心区域且空心区域中设置有熔融物和相容气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高温环境内添加测温球,然后,基于测温球内熔融物热胀冷缩前后扫描信号的变化计算获得高温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信息。

    调节锥式差压流量计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76562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0910241896.1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锥式差压流量计,其包括环形入口段(1)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入口段的底部的流量调节锥(2)、由下而上依次设置于所述流量调节锥(2)的上方的圆锥形收缩段(3)、圆筒形喉部段(4)和圆锥形扩散段(5),以及沿与圆筒形喉部段(4)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布置于所述环形入口段内的差压信号测量管(6)。该流量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流动阻力可连续调节,可用于热工水力学试验研究中小驱动压头及高温高压流体流动的流量测量。

    一种低温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非能动限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5095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106890.9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非能动限流装置,包括:限流承压壳体,所述限流承压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的顶部形成有缓冲腔;限流机构,所述限流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其包括阀芯、支承架以及浮动阀座,所述支承架安装在所述上腔体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阀芯,所述浮动阀座滑动套设在所述安装腔体内,且位于所述支承架和阀芯的上方,所述浮动阀座与所述阀芯形成密封接触,且在所述阀芯的推动作用下沿所述缓冲腔上下滑动。所述限流装置能够不依靠外力作用实现限流作用,同时减小对壳体和管道的冲击作用,提高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能。

    调节锥式差压流量计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76562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910241896.1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锥式差压流量计,其包括环形入口段(1)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入口段的底部的流量调节锥(2)、由下而上依次设置于所述流量调节锥(2)的上方的圆锥形收缩段(3)、圆筒形喉部段(4)和圆锥形扩散段(5),以及沿与圆筒形喉部段(4)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布置于所述环形入口段内的差压信号测量管(6)。该流量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流动阻力可连续调节,可用于热工水力学试验研究中小驱动压头及高温高压流体流动的流量测量。

    一种倾角调节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0907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45003.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机械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角调节装置,包括顶板、底板、转轴组件和驱动调节组件,转轴组件固定于底板上与顶板的下表面连接,顶板可以转轴组件为轴转动,驱动调节组件包括中间梁、驱动件和剪式升降件,驱动件包括丝杠和横梁,丝杠穿过中间梁,横梁上均设有丝杠螺母,且均通过丝杠螺母与丝杠连接,剪式升降件具有驱动端、升降端和固定端,驱动端与横梁连接,升降端与顶板的底面连接,固定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因此本新型倾角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倾角调节范围大,使用于需要大承重精密调节倾角的场合,剪式升降件使得整体驱动调节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使用丝杠和丝杠螺母配合作为驱动件,保证倾角调节过程的平稳可靠。

    电加热棒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96527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110332639.6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棒装置,涉及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实验以及反应堆堆内电辅助加热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并排设置的多个电加热棒,每个所述电加热棒包括:多段发热管,用于将其中通过的电流转换为热能;多个中间过渡接头,连接于相邻的两段发热管之间,用于实现相邻的两段发热管之间的电气连接;两个端部电接头,分别设置于位于两端的两段发热管的一端,用于将电流引入发热管。本发明的装置适应各种加热棒外径、长度、栅距等要求、热流密度高、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较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