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例登记和搜索引擎的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库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34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78566.1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病例登记和搜索引擎的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库构建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多种罕见病及其对应的查询关键词,根据查询关键词分析搜索引擎的查询信息,得到罕见病搜索的查询日志,并根据查询日志统计提取各罕见病在搜索引擎中的搜索特征,且搜索特征包括各时间点和/或地区对应的搜索患者人数、搜索患者人数排名和搜索增长率排名;统计提取各罕见病在病例登记系统数据中的确诊特征,且确诊特征包括罕见病在各时间点和/或地区对应的确诊患者人数、确诊患者人数排名和确诊增长率排名;比对融合搜索特征、确诊特征和病例登记系统数据,得到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库。通过上述内容,本发明丰富完善了罕见病病例登记系统。

    罕见病患者数量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2344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80742.5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罕见病患者数量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罕见病名称的文本进行预处理,获得罕见病查询关键词数据库;根据罕见病查询关键词数据库,以及查询历史数据库,确定在多个地区的多个时间段内,对于多种罕见病的查询人数;根据查询人数以及确诊人数,对罕见病患者数量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罕见病患者数量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可对罕见病名称的文本进行预处理,减少查询数据的遗漏,提升数据的准确度。且可基于搜索引擎的查询历史数据库预测查询罕见病信息的人数,进而基于人数和实际的确诊人数来训练罕见病患者数量预测模型,提升模型对罕见病患者数量的预测精度。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976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11325.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该轮毂的直锻模具包括上模,其上设有上型面;下模,其位于上模下方,其上设有下型面;侧模,多个侧模沿下模的周向设置,侧模上设有圆弧形的分侧型面;第一驱动装置,与侧模一一对应连接,能够驱动侧模沿下模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且能够驱动侧模与下模贴合;锁模套,呈环形,用于在合模时将多个侧模和下模锁紧;合模时,多个侧模的分侧型面依次相连,并构成圆形的侧型面,上型面、下型面以及侧型面构成轮毂的型腔。通过侧模成形出轮毂的侧型腔,当锻造结束后,侧模均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远离下模,轮毂可顺利的从下模脱模,实现轮毂的直接锻造生产。

    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04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2764.2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胶囊,所述核为金属铁微球,所述金属铁微球用于在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中,通过相态变化进行储热;所述壳为具有高温稳定性和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氧化物,所述壳用于在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中封装所述金属铁微球以及作为导热介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具有极高的相变温度和较大的储能密度,通过封装技术可以确保相变材料相态变化后不容易泄露,采用该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可以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

    一种新型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的内部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695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8455.0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的内部连接方法,方法包括:将多个外边缘设置有L型双向凹槽的房屋模块相邻放置,使相邻房屋模块的L型双向凹槽相互对应;在相互对应的两个L型双向凹槽之间设置至少一根附加钢筋,使附加钢筋的一端设置于其中一个L型双向凹槽中,另一端设置于其中另一个L型双向凹槽中;使用混凝土浇筑房屋模块的L型双向凹槽,使混凝土填充L型双向凹槽,并包裹附加钢筋,以实现相邻房屋模块间的连接,并构建出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通过L型双向凹槽与附加钢筋相配合,结合钢筋笼及浇筑的混凝土,实现了房屋模块与浇筑部分之间的有效连接,房屋模块与浇筑部分能够协同受力,稳定性良好。

    高层建筑多灾害防御架构

    公开(公告)号:CN10688448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710166976.X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多灾害防御架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端部加强H型钢梁,其中,端部加强H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垂直设置;剪力传递板,剪力传递板与钢管混凝土柱相连,剪力传递板与端部加强H型钢梁腹板平行;加劲角钢耗能器,所述加劲角钢耗能器分别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和所述端部加强H型钢梁相连;多灾害防御拉结筋,所述多灾害防御拉结筋无粘结穿过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并锚固在高层外框架角部。由此,能够实现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可恢复、减小地震损失、加快震后恢复速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连续倒塌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结构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