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30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72758.7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热驱动的电动交通工具和储热驱动方法,电动交通工具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储能设备、热电转换模块、气力输送设备以及温控模块,气力运输设备包括循环管道和循环管道上的输送泵,输送泵通过循环管道与第一储能设备的进口连接,为第一储能设备输送流体工质,第一储能设备内填充第一储能介质,且第一储能介质承受的温度范围为‑250℃至3000℃,第一储能设备的出口与热电转换模块通过循环管道连接,热电转换模块包括压气机和汽轮发电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为电动交通工具供电,延长电动交通工具的续航能力,同时,第一储能设备的储能温度高达3000℃,储能密度大,可为电动交通工具释放更多的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882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2762.3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基材料制备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流化床、与所述流化床顶部连接的第一用能设备、与所述第一用能设备连接的过滤器、用于对气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的缓存罐、与所述流化床底部连接的气力输送模块、所述流化床包括位于流化床腔体上部的物料仓和加热流化床腔体下部的加热炉,所述物料仓设有进料口,所述加热炉设有出料口,所述物料仓和所述加热炉通过闸阀相连。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流化床可持续性制备碳基材料,同时降低制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2754.9
申请日:2024-12-04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和一种储能方法,储能系统包括流化床充能模块、固定床储能模块、能量应用模块、连接流化床充能模块和固定床储能模块的循环管道,流化床充能模块为流化床充热设备或流化床充冷设备,固定床储能模块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固定床构成的第一固定床组、与第一固定床组串联的第二固定床,以及位于第二固定床顶部的第一温度仪、位于第二固定床底部的第二温度仪;第二固定床与能量应用模块连接,循环管道内通流体工质,流化床充能模块的流化床腔体内填充第一储能颗粒,固定床储能模块的固定床腔体内填充第二储能颗粒。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储能效率,适用于长周期储能,有效控制储能和放能,满足工业连续生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4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772753.4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熔盐储放热方法和系统,所述熔盐储放热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部分置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的电加热模块,以及置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取热管束、用于存储熔盐介质的热盐罐和冷盐罐、用于运输所述熔盐介质的循环管路、连接在所述热盐罐和所述冷盐罐之间的蒸汽发生模块;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装填有用于储存热量的热载体颗粒;所述冷盐罐出口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取热管束的入口,所述热盐罐的入口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取热管束的出口。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流化床与熔盐罐互补储热,并通过小型熔盐罐作为桥梁,使得热量可以稳定可控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5705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2750.0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烃类制备方法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级能量利用系统,二级能量利用系统以及三级能量利用系统,所述一级能量利用系统包括供能设备、流化床充能设备、固定床储能设备以及蒸汽发电设备,所述二级能量利用系统包括内含待气化物料的气化炉和第一换热器,所述三级能量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制备烃类的反应器、精馏塔、第二换热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一级能量利用系统,二级能量利用系统以及三级能量利用系统共同作用实现烃类的可持续绿色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5704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2764.2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胶囊,所述核为金属铁微球,所述金属铁微球用于在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中,通过相态变化进行储热;所述壳为具有高温稳定性和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氧化物,所述壳用于在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中封装所述金属铁微球以及作为导热介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具有极高的相变温度和较大的储能密度,通过封装技术可以确保相变材料相态变化后不容易泄露,采用该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可以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2757.2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化床储能系统和储放热方法,流化床储能系统包括供能单元、固定床储热单元、流化床储放热单元、蒸汽应用单元以及循环管道,循环管道将供能单元、固定床储热单元以及流化床储放热单元依次循环连接,循环管道内通循环流动的流体工质,固定床储热单元包括固定床以及填充在固定床内与流体工质进行换热的第一颗粒,流化床储放热单元包括流化床、填充在流化床内与流体工质进行换热的第二颗粒、以及埋入第二颗粒中的取热管,取热管的入口用于通水;取热管的出口连接蒸汽应用单元,进而通过流化床前置的固定床可以确保流化床输入的流体工质的稳定性,进而确保蒸汽应用过程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592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72749.8
申请日:2024-12-04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交通车辆的供冷供暖系统和车辆供能方法,供冷供暖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储能设备、一个或多个第二储能设备、气力输送设备以及温控模块,气力运输设备包括循环管道和循环管道上的输送泵,第一储能设备内填充第一储能介质,第二储能设备内填充第二储能介质,第一储能介质和第二储能介质承受的温度范围为‑250℃至3000℃,第一储能设备的进口与输送泵通过循环管道连接,第一储能设备的出口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进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第二储能设备的出口与电动交通车辆通过循环管道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储能装置为纯电动交通工具提供热/冷,无需消耗电池能量,且支持超高温与超低温的供冷暖。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2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772763.8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热驱动的交通工具和储热驱动方法,所述储热驱动的交通工具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储能设备、发动机、以及温控模块,所述气力运输设备包括循环管道和所述循环管道上的输送泵,所述输送泵通过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进口连接,为所述第一储能设备输送流体工质,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内填充第一储能介质,且所述第一储能介质承受的温度范围为‑250℃至3000℃,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循环管道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第一储能设备作为备用能源,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能,进而为交通工具提供机械能,延长交通工具的续航能力,同时,第一储能设备的储能温度高达3000℃,储能密度大,释放更多的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645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00969.7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电热转换系统,系统包括:流化床,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所述流化床内用于放置固体颗粒;所述感应线圈,内部中空,设于所述流化床内,用于与供电端连接;其中,所述感应线圈内通入冷却气体,且填充有绝缘颗粒;其中,所述感应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加热所述固体颗粒,目标气体通入所述流化床内,使所述固体颗粒处于流化状态,同时所述冷却气体通入所述感应线圈内,与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绝缘颗粒的辅助下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解决了当前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线圈损耗大、线圈冷却难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