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2345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45216.7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渤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酰胺-苯双亚甲基混合桥型锌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配合物的分子式如下:[Zn(L)(1,4-BDC)]·H2O;[Zn(L)(1,3-BDC)]·H2O;[Zn(L)(1,2-BDC)];其中,L为N,N'-双(3-亚甲基吡啶)-对苯二甲酰胺,1,4-BDC为1,4-苯二甲酸根;1,3-BDC为1,3-苯二甲酸根;1,2-BDC为1,2-苯二甲酸根。以ZnSO4、N,N'-双(3-亚甲基吡啶)-对苯二甲酰胺和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将其用于重铬酸根环境污染物以及2,6-二氯-4-硝基苯胺有机农药的荧光分析检测,与普通的分析手段相比,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检测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75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76645.2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渤海大学
IPC: C01B32/16 , C07F15/04 ,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8 , C02F103/30
Abstract: 一种噻吩基镍配合物衍生的碳纳米管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表达式为:CNT-[Ni(L)(3,4-TDC)(H2O)2]·3H2O,CNT-[Ni(L)(2,5-TDC)(H2O)]2·3H2O,其中,CNT为碳纳米管,L为N,N'-双(3-亚甲基吡啶)萘-2,6-二甲酰胺,3,4-TDC为3,4-噻吩二甲酸根;TDC为噻吩二甲酸根。合成时,将噻吩基镍配合物加乙醇研磨,获得微晶态镍配合物材料,干燥后放入管式炉内通入氩气加热,然后通入氢气还原后,最后,通入乙炔、氩气和氢气混合气体烧结,获得产品。优点是:原料易得,容易合成,在水中有效吸附分离罗丹明B和刚果红有机染料,分离速度快,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0565556.X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渤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水中红霉素的荧光增强型配位聚合物,该配合物的分子式如下:[Co(4‑bmnpd)(HCPG)2(H2O)2];其中,4‑bmnpd为N,N'‑双(3‑甲基吡啶‑3‑基)‑2,6‑萘二酰胺,HCPG为3‑(4‑氯苯基)戊二酸根。用于检测水中红霉素的荧光增强型配位聚合物在对红霉素检测中的应用。优点是:合成方法简单,合成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合成产率高;合成的钴配位聚合物经红霉素处理后,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对红霉素表现出良好的分子识别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50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29169.6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渤海大学
IPC: C02F1/00 , C02F1/02 , B01J31/28 , C02F1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 C02F1/00 , B01J31/34 , B01J2531/16 , B01J2540/442 , B01J2540/50 , C02F1/02 , C02F2103/30
Abstract: 一种印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将硫酸铜、Dawson型多酸和N,N′-双(3-吡啶甲酰胺基)-1,2-乙烷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水热法合成配合物;将印染废水通过加热器加热,送入至污水处理罐中,将配合物作为降解催化剂加入污水处理罐中,通入蒸汽加热至90℃~100℃,保温60min~90min,送入固液分离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由固体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排出,固体经回收可作为降解催化剂重复使用。优点是: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能源消耗低,对水溶性污染物亲和能力强,不需要光源照射辅助催化降解,只需加热就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效果,且不能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49966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0311747.4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渤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静电吸附龙胆紫的基于Anderson型多酸型钴配合物及其应用,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o2(3‑bpah)4[CrMo6(OH)6O18]}·4H2O,其中,3‑bpah为N,N’‑双(3‑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制备方法是:将Co(NO3)2、N,N’‑双(3‑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和Na3[CrMo6(OH)6O18]溶解到去离子水中,通过水热法进行合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可简单得到,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可高效率降解龙胆紫有机分子,通过配合物中多酸具备的高负电荷结构,可以充分吸引带有正电荷的龙胆紫分子,解决了目前在吸附有机药物方面过分依赖多孔材料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4522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0404734.1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渤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Co9S8、S、N共掺杂核壳结构碳化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表达式如下:Co/S/N/C‑1;Co/S/N/C为核壳碳化纳米复合材料,1为联硫基钴配合物;合成方法是:以CoCl2·6H2O、N,N'‑双(4‑亚甲基吡啶)苯‑1,4‑二甲酰胺和3,3'‑二硫二苯甲酸水热法合成获得联硫基钴配合物,经研磨微晶态配合物材料,置于管式炉中,在甲烷、氨气和氩气气氛下中升温并烧结,获得复合材料Co/S/N/C‑1。优点是: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获得的复合材料在提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内层活性位点,使该材料具有电催化氧还原和电催化析氧能力,可作为OER和ORR双功能电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775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11076645.2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渤海大学
IPC: C01B32/16 , C07F15/04 ,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8 , C02F103/30
Abstract: 一种噻吩基镍配合物衍生的碳纳米管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表达式为:CNT‑[Ni(L)(3,4‑TDC)(H2O)2]·3H2O,CNT‑[Ni(L)(2,5‑TDC)(H2O)]2·3H2O,其中,CNT为碳纳米管,L为N,N'‑双(3‑亚甲基吡啶)萘‑2,6‑二甲酰胺,3,4‑TDC为3,4‑噻吩二甲酸根;TDC为噻吩二甲酸根。合成时,将噻吩基镍配合物加乙醇研磨,获得微晶态镍配合物材料,干燥后放入管式炉内通入氩气加热,然后通入氢气还原后,最后,通入乙炔、氩气和氢气混合气体烧结,获得产品。优点是:原料易得,容易合成,在水中有效吸附分离罗丹明B和刚果红有机染料,分离速度快,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452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04734.1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渤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Co9S8、S、N共掺杂核壳结构碳化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表达式如下:Co/S/N/C-1;Co/S/N/C为核壳碳化纳米复合材料,1为联硫基钴配合物;合成方法是:以CoCl2·6H2O、N,N'-双(4-亚甲基吡啶)苯-1,4-二甲酰胺和3,3'-二硫二苯甲酸水热法合成获得联硫基钴配合物,经研磨微晶态配合物材料,置于管式炉中,在甲烷、氨气和氩气气氛下中升温并烧结,获得复合材料Co/S/N/C-1。优点是: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获得的复合材料在提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内层活性位点,使该材料具有电催化氧还原和电催化析氧能力,可作为OER和ORR双功能电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39366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24641.0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渤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碱性条件下电催化析氢电极材料的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该配合物的分子式如下:{Cu2(3-bptz)3(H2O)4[SiW12O40]}·2H2O;合成步骤如下:将CuCl2、N,N’-双(3-吡啶四氮唑)-1,2乙烷和Na3SiW12O40溶于去离子水中,并用HCl溶液将pH值后搅拌30分钟,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在120℃下进行水热反应,水热条件下保温4天,降温,得到绿色块状晶体,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清洗,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到产品。优点是:电极材料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该电极材料可兼顾低设备损耗和高析氢催化活性的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524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517572.7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渤海大学
IPC: C02F1/30 , C02F1/32 , B01J31/34 , C02F101/30 , C02F103/30
Abstract: 一种罗丹明B和靛蓝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法,以氯化铜、八水铬钼酸钠和N,N'-双(3-吡啶甲酰基)烷烃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配合物,将双氧水加入含有罗丹明B有机污染物或靛蓝有机污染物的水体中,然后加入合成的配合物作为降解催化剂,对水体进行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进行催化降解。优点是: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能量消耗低,对水溶性污染物亲和能力强,催化降解效果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