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90117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999000.5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含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单剂及其复配剂的毒力,同时依据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均对龙牙百合灰霉病菌有抑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21.0859μg/mL和138.9683μg/mL。将两者进行复配,当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1时,其共毒系数为172,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离体叶片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以1:1复配,对龙牙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3.85%,具有进一步研制新农药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94223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69158.5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N43/60 , A01P3/00 , C07D241/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60 , C07D241/46
Abstract: 一种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8‑3在抑制草霉灰霉病菌中的应用,该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8‑3是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经结构改造获得。本发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改造化合物18‑3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改造化合物18‑3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强于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表明该改造化合物18‑3能作为防控草莓灰霉病菌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81877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69271.3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N43/60 , C07D241/46 , A01P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60 , C07D24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创制领域,特别涉及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应用,该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是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经结构改造获得。本发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改造化合物15‑1对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改造化合物15‑1与其母体皆能对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强于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表明改造物15‑1可作为防控草莓灰霉病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0544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12725.7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自动化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萝卜联合收获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行走底盘、深松装置、缨叶聚拢装置和变刚度夹缨拔取输送装置;行走底盘用于带动整机运动,深松装置用于深松作业;所述缨叶聚拢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前端,包括扶缨器和设置在扶缨器后端的拢叶爪组件,拢叶爪组件包括沿竖直平面循环转动的皮带拢叶爪和驱动所述皮带拢叶爪运动的驱动机构,作业时,扶缨器沿水平方向伸入待采摘的白萝卜两侧缨叶底部并将白萝卜两侧的缨叶扶起;同时皮带拢叶爪自下而上循环转动,利用扶缨器和拢叶爪组件协同作业将白萝卜缨叶聚拢成束并输送至变刚度夹缨拔取输送装置。上述白萝卜联合收获机的缨叶聚拢效果好且夹拔不易失误。
-
公开(公告)号:CN10909011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999000.5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含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单剂及其复配剂的毒力,同时依据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均对龙牙百合灰霉病菌有抑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21.0859μg/mL和138.9683μg/mL。将两者进行复配,当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1时,其共毒系数为172,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离体叶片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吩嗪-1-甲酰胺和乙蒜素以1:1复配,对龙牙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3.85%,具有进一步研制新农药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4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78994.1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育苗盘自动叠盘的控制方法,采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主输送装置、副输送装置、叠盘机构进行流水线工业式播种育苗叠盘,主输送装置、副输送装置将育苗盘输送至叠盘机构,由叠盘机构完成育苗盘的叠加,主输送装置、副输送装置再完成后续的输送,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尺寸尤其是不同宽度育苗盘的自动输送和定点叠盘,该叠盘方法具有数量可控、水平可调节、缓冲落盘防震等效果,保证装置作业的一致性,使得育苗盘的叠放更加准确有序,叠盘装置具有减振缓冲机构,减少叠盘时对育苗盘的振动冲击,避免已播种产生移位,从而保障发芽率及后续育苗生长的一致性和均匀性,提高叠盘效果,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育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4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78369.7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育苗播种流水线的育苗盘自动叠盘装置,由机架、育苗盘输送机构、育苗盘叠盘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控制育苗盘输送机构和育苗盘叠盘机构,将育苗盘输送至叠盘机构,由叠盘机构完成育苗盘的叠加及后续的输送,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尺寸尤其是不同宽度育苗盘的自动输送和定点叠盘,叠盘的数量可控,叠盘装置具有水平调节机构,保证装置作业的一致性,使得育苗盘的叠放更加准确有序,叠盘装置具有减振缓冲机构,减少叠盘时对育苗盘的振动冲击,避免已播种产生移位,从而保障发芽率及后续育苗生长的一致性,提高叠盘效果,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育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0683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98967.1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复配物及其应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和氟啶胺(fluazinam)二种药剂,并采用Wadley法评价其复配物对防治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潜力。结果表明:吩嗪‑1‑甲酰胺和氟啶胺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两种药剂复配后以3:7或1:1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1增效作用最佳,增效系数SR为1.85。离体防治结果显示:吩嗪‑1‑甲酰胺和氟啶胺以1:1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2.89%,能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942238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169158.5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N43/60 , A01P3/00 , C07D241/46
Abstract: 一种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8‑3在抑制草霉灰霉病菌中的应用,该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8‑3(结构式如下)是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经结构改造获得。本发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改造化合物18‑3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改造化合物18‑3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强于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表明该改造化合物18‑3能作为防控草莓灰霉病菌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818771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169271.3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N43/60 , C07D241/4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创制领域,特别涉及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应用,该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是以吩嗪‑1‑甲酰胺为母体,经结构改造获得。本发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改造化合物15‑1对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改造化合物15‑1与其母体皆能对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强于其母体吩嗪‑1‑甲酰胺,表明改造物15‑1可作为防控草莓灰霉病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