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发射用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40974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445954.3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发射用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由形状相似的纯铜块(3)、纯铝块(2)和工业纯钛块(1)按照与电磁发射轨道接触面积为1:2:1.3的比例和导电率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通过硬铝双燕尾槽连接键Ⅰ、Ⅱ(4、4′)过盈配合组合为一体,所述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为C型电枢。本发明采用分段组合的技术,巧妙地实现了电导率的梯度分布,克服了单一材料难以实现导电率梯次变化的难题或者难以制备电导率梯度变化的问题。由于从前段到后段,导电率逐渐变小而强度增大,有利于实现电流的再分配,减弱过于集中于单一尾部的现象,提高了固体电枢的抗烧蚀能力和抗电磁力能力。

    一种材料缺陷检测设备以及材料缺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58834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735904.9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缺陷检测设备以及材料缺陷检测方法,包括:平面阵列传感器、控制电路和结果输出模块,其中:平面阵列传感器,包括:多个检测电极、端部屏蔽电极、极间屏蔽电极、传感器基板、信号线和基板背面屏蔽层,其中:控制电路与多个检测电极相连,用于控制对多个检测电极的电压激励;多个检测电极以阵列方式排列在传感器基板的上方,传感器基板的背面覆盖有基板背面屏蔽层,以及分布有信号线;信号线与多个检测电极相连,且与结果输出模块相连,用于将检测信号传输给结果输出模块;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检测信号输出对应的检测结果。采用本发明方案,实现了对材料内部的无损检测。

    一种两转两移隔振平台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4413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65121.3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转两移隔振平台,属于隔振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方的试验件安装板,且试验件安装板通过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动力装置实现沿X、Z方向上的正、反移动和绕X、Z轴的正、反转动,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底端的底板、两个基板、两个侧板、以及设置于顶端的盖板,所述试验件安装板设置于盖板上,且试验件安装板与盖板之间设置具有一定柔韧性的防尘罩,该隔振平台为一串并混联机构,其中,串联机构实现其移动隔振模拟,并联机构实现其转动隔振模拟;该隔振平台结合了串联机构和解耦并联机构的优势,具有承载能力大、响应速度快、容易控制等优点。

    三层型氧化铝-镁铝尖晶石复合绝缘涂层及其涂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25054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170141.3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层型氧化铝-镁铝尖晶石复合绝缘涂层及涂覆方法。所述复合绝缘涂层为三层型结构,第一层为高纯氧化铝涂层(1),第二层为氧化铝-镁铝尖晶石混合粉体涂层(2),第三层为金属镍粘结层(3),所述金属镍粘结层(3)通过等离子喷涂设备喷涂在金属基材(4)即试样样件的表面上。该发明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以平均粒径为45微米的高纯氧化铝和平均粒径40微米的镁铝尖晶石粉体(纯度99%)为喷涂粉体,造粒后涂覆三层型氧化铝-镁铝尖晶石复合绝缘涂层。本发明具有制备技术成熟、喷涂粉体易得、中间混合层中氧化铝与镁铝尖晶石成分易于调节、绝缘涂层厚度大和与基材结合性能好等优点,可耐瞬时万伏高电压的冲击。

    小型化强脉冲单轨放电烧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4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190147.2

    申请日:2012-06-1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型化的强脉冲单轨放电烧蚀装置。所述装置为长方体结构,采用模块式设计可灵活拆卸、安装。所述装置的强脉冲电流为0≦I≦400KA;强脉冲耐受最大电压为12000V;镗口尺寸调节范围为8-15mm;利用非接触线性CCD测量系统进行膛口扩张尺寸测试,精度达到0.5μm;脉冲放电烧蚀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5℃;装有静态电阻应变仪进行精确装配应力调节,应变测试精度达0.1με。本发明适应多种脉冲放电条件的需要,装配应力可调节,烧蚀温度的测试精度高,可以经过H-G非接触式光纤测温表征,提供准确的烧蚀温度。能够进行精密的材料形变测定,从而为材料的选型提供技术数据。

    大块非晶合金滚动轴承的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0348878C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410092876.X

    申请日:2004-11-1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块非晶合金滚动轴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是:滚动体(4)、外环(1)和内环(2)的制造材料为Zr基大块非晶合金。滚动体(4)的制造工艺是用电弧炉熔炼Zr基大块非晶合金铸锭,然后在真空吸铸装置上制备铸棒,将所获得铸棒进行车削、切割等項机械加工;外环(1)、内环(2)的制造工艺是用电弧炉熔炼Zr基大块非晶合金铸锭,然后在真空吸铸装置上制备环状体,然后,进行车削、粗磨等项机械加工,最后进行装配、检验。本发明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轴承滚动体(4)表面、外环(1)和内环(2)的点蚀、剥落失效现象,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Sm2(Fe,Si)17Cx/α-Fe复合超细纳米昌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85870A

    公开(公告)日:2002-12-18

    申请号:CN02119590.0

    申请日:2002-05-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张湘义 王文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Sm2(Fe,Si)17Cx/α-Fe复合超细纳米晶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综合应用温度和压力来控制非晶合金的纳米晶结构的转变过程,可以制备晶粒尺寸≤10nm且分布均匀的Sm2(Fe,Si)17Cx/α-Fe复合超细纳米晶永磁体。本发明所制备的Sm2(Fe,Si)17Cx/α-Fe复合超细纳米晶永磁体的晶粒尺寸为8-10nm,与直接退火Sm8Fe85Si2C5非晶合金相比,晶粒尺寸减小了近20nm,从而获得了大的矫顽力Hc=500kA/m和高的剩磁Mr/Ms=0.83。

    一种考虑活动部件界面物理变化的机械设计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249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34438.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考虑活动部件界面物理变化的机械设计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机械设计领域。方法包括:获取设计信息;设计信息是基于设计需要确定的产品设计方案;根据设计信息确定初始化的零件参数;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根据初始化的零件参数构建产品三维模型;基于界面条件情况,采用仿真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与预设产品性能指标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若不一致,则对初始化的零件参数进行调整;若一致,则基于产品三维模型,根据对应的零件参数进行机械设计,得到设计结果;设计结果包括:工程图和装配图。本申请能够提高机械设计的精度。

    电磁发射用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40974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45954.3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发射用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由形状相似的纯铜块(3)、纯铝块(2)和工业纯钛块(1)按照与电磁发射轨道接触面积为1:2:1.3的比例和导电率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通过硬铝双燕尾槽连接键Ⅰ、Ⅱ(4、4′)过盈配合组合为一体,所述组合体金属固体电枢为C型电枢。本发明采用分段组合的技术,巧妙地实现了电导率的梯度分布,克服了单一材料难以实现导电率梯次变化的难题或者难以制备电导率梯度变化的问题。由于从前段到后段,导电率逐渐变小而强度增大,有利于实现电流的再分配,减弱过于集中于单一尾部的现象,提高了固体电枢的抗烧蚀能力和抗电磁力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