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4144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080036683.6

    申请日:2010-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45 H02K3/12 H02K15/066

    Abstract: 第1组区段(B1)的U相第1缝隙(SU1)内的扁平导线和第2组区段(B2)的U相第2缝隙(SU2)内的扁平导线形成外周基准单元(11),第1组区段(B1)的U相的第2缝隙(SU2)内的扁平导线和第2组区段(B1)的U相第1缝隙(SU1)内的扁平导线形成内周基准单元(12),内周基准单元(12)配置在外周基准单元(11)的内侧,内周基准单元(12)的一端的线圈端部及外周基准单元(11)的一端的线圈端部(A)侧相对于定子铁芯(15)的缝隙内导线部(SA、SB)向转子(42)侧弯折,内周基准单元(12)的一端的线圈端部(A)侧及外周基准单元(11)的一端的线圈端部(A)侧比定子铁芯(15)的内周面靠转子(42)的轴心侧。

    电机以及电机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83383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495438.1

    申请日:2010-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464 Y10T29/49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以及电机制造方法。该电机,具有定子(10)和转子(42),定子(10)包括作为使用了扁平导线的分布式绕组线圈的笼式线圈(12)和定子铁芯(13),转子(42)包括中心轴(41),所述电机的特征在于,笼式线圈(12)的一端的线圈末端部具有相对于定子铁芯的槽内导线部(SA、SB)向转子侧弯曲的弯曲部(JA、JB),作为一端的线圈末端部的下侧同心圆部(H)、水平部(FA和FB)位于比齿(13a)的内周面(13b)更靠近转子的轴心侧的位置,一端的线圈末端部和另一端的线圈末端部是通过在平直方向上重叠地卷绕五根扁平导线形成的。

    电动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4144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6683.6

    申请日:2010-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45 H02K3/12 H02K15/066

    Abstract: 第1组区段(B1)的U相第1缝隙(SU1)内的扁平导线和第2组区段(B2)的U相第2缝隙(SU2)内的扁平导线形成外周基准单元(11),第1组区段(B1)的U相的第2缝隙(SU2)内的扁平导线和第2组区段(B1)的U相第1缝隙(SU1)内的扁平导线形成内周基准单元(12),内周基准单元(12)配置在外周基准单元(11)的内侧,内周基准单元(12)的一端的线圈端部及外周基准单元(11)的一端的线圈端部(A)侧相对于定子铁芯(15)的缝隙内导线部(SA、SB)向转子(42)侧弯折,内周基准单元(12)的一端的线圈端部(A)侧及外周基准单元(11)的一端的线圈端部(A)侧比定子铁芯(15)的内周面靠转子(42)的轴心侧。

    定子以及用于定子的单位线圈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833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17079.9

    申请日:2010-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12 H02K15/045 H02K15/066 Y10T29/49009

    Abstract: 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分布卷绕型的多相线圈。多相线圈包括通过将扁平导线卷绕多次而形成的多个单位线圈,并且通过将多个单位线圈组装到定子铁芯的多个槽中并连接而构成。单位线圈包括被同芯卷绕的外层线圈和内层线圈,这两层线圈通过连续的一根扁平导线来形成。外层线圈的卷绕开始端部和内层线圈的卷绕结束端部为单位线圈的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被分开配置在单位线圈的两端。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被配置定子铁芯的上端面上。第一连接端部被配置在定子铁芯的靠内周的位置,第二连接端部被配置在定子铁芯的靠外周的位置。构成相同相的相邻的单位线圈彼此的第一连接端部被相互连接,相邻的单位线圈彼此的第二连接端部被相互连接。

    车载调温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916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010226992.5

    申请日:2020-03-27

    Abstract: 本发明一边抑制在制热期间制热功能暂时停止一边高效地实施制冷循环。车载调温装置(1)具备:具有用于制热的加热器芯(43)和第一热交换器(22)并且供第一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热回路(4)、具有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和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并且实现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2)以及与第一热回路连通并供第一热介质流通的内燃机(52)的热介质流路。第一热回路构成为: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加热器芯的下游且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芯下游侧部分和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且加热器芯的上游的芯上游侧部分连通,并且第一热回路还具备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能够在至少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芯上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芯下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