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708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94973.9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环保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以下简称数传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该系统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发射器、直流电源和安装在地面站的接收器、直流电源;发射器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并接收图像采集器采集的视频图像,发射器采用2.4G无线传输方式通过天线发送给地面站的接收器;接收器通过天线接收无人机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显示设备进行视频图像显示;该方法包括发射器对视频图像数据的发射处理步骤和接收器对接收数据的接收处理步骤。本发明设计合理,完成无人机到地面视频图像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接收,具有传输抗干扰性强、传送距离远、传输的速率快、即时性好、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46321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410748005.2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阈值和正则化最小二乘的云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利用阈值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初始检测,并获得检测后的初始云数据;利用正则化最小二乘法对所述初始云数据进行分类,并获得分类后的云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阈值和正则化最小二乘的云检测方法和系统,先利用阈值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初始检测并获得检测后的初始云数据,然后利用正则化最小二乘法对所述初始云数据进行分类并获得分类后的云数据,大大提高了云检测的精度,并且,经过初始检测后,降低了使用正则化最小二乘进行分类的类数,从而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提高了云检测的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6321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48005.2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K9/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阈值和正则化最小二乘的云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利用阈值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初始检测,并获得检测后的初始云数据;利用正则化最小二乘法对所述初始云数据进行分类,并获得分类后的云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阈值和正则化最小二乘的云检测方法和系统,先利用阈值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初始检测并获得检测后的初始云数据,然后利用正则化最小二乘法对所述初始云数据进行分类并获得分类后的云数据,大大提高了云检测的精度,并且,经过初始检测后,降低了使用正则化最小二乘进行分类的类数,从而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提高了云检测的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98097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28041.9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气体无人机监测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气体检测设备、机载GPS、存储器、机上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安装在地面上的工作站、地面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分别与气体检测设备相连接、机载GPS相连接、存储器、机上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该机上无线传输模块通过2.4G无线通信网与地面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地面工作站与地面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无人机上传输GPS数据和气体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现了对环保监测区域的快速、全面、准确的监测功能,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监测的实时性和直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5187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29070.7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无人机专用热红外相机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热红外相机和视频图像传输设备并搭载在无人机上,热红外相机包括机壳、成像元件和控制器,成像元件安装在机壳的前端并与机壳内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机壳上设有存储卡插槽、控制信号接收孔、USB数据传输接口和视频数据传输接口,控制器由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存储模块、视频输出模块及红外接收模块连接构成并分别与机壳上的成像元件、USB数据传输接口、存储卡插槽、视频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信号接收孔相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其通过控制器与高性能热红外成像仪TAU-640传感器,将其搭载在无人机上用于目标区域的热红外视频图像采集,可广泛应用溢油等方面的应急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21793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504680.1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应急无人机集成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无人机及无人机载荷监测系统、地面控制站以及地面数据处理中心,该无人机载荷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载荷箱以及安装在载荷箱上的无人机专用摄像机、热红外相机、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系统,无人机专用摄像机、热红外相机与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相连接实时向地面控制站传送视频图像信息,地面控制站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无人机进行通信控制无人机的航线规划并直观地显示飞机信息及视频图像信息;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与DGPS/IMU定位定向系统相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能够在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及常规环境监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对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2944567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653542.5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 B64D4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化的无人机专用载荷箱,其技术特点是:包括载荷箱外壳和安装在其内部的载荷架,两个横向稳固件通过两对连接立柱分别固装在底板的前后两端,两个3D Gopro摄像机固定架垂直安装在底板前端中部并将一3D Gopro摄像机固装在其下方,热成像仪固定架垂直安装在底板前端一侧并将一热成像仪固装在其下方,在底板中央通过四个相机安装立柱安装一四波段CCD相机,在底板上还安装有四波段CCD相机主机电脑、四波段CCD相机电池、气体分析仪、Gopro摄像机、图传天线。本实用新型实现一个飞行架次获得多种数据源的功能,而且同时对不同污染源进行监测并提取,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减轻了整体设备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301659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378424.5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 G06T7/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辨率影像与GIS数据配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GIS多边形相对应的高分辨率影像的提取线段;根据GIS多边形和提取线段构建GIS‑影像二层图,GIS‑影像二层图包括GIS多边形的边缘线段的邻接关系和提取线段的邻接关系;根据GIS‑影像二层图对提取线段重组,生成与GIS多边形相匹配的完整的建筑物轮廓;根据建筑物轮廓和GIS多边形的同名点信息,计算高分辨率影像与GIS数据之间的变换参数。本发明提供的高分辨率影像与GIS数据配准方法及装置,提高了高分辨率影像与GIS数据配准的正确率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9468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152813.7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同一卫星平台的多相机图像镶嵌方法及装置,能够对同一卫星平台的多个相机图像进行快速镶嵌,且适用范围较广。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同一个卫星平台的多个待镶嵌的相机图像;对于当前待镶嵌的两个相机图像,从该两个相机图像中选取一个相机图像作为基准图像,选取另一个作为待校正图像;计算所述基准图像与所述待校正图像之间的空间位置偏差和色彩偏差;利用所述空间位置偏差和色彩偏差对所述待校正图像进行校正;将所述基准图像与校正后的待校正图像进行拼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970994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185064.3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同化的内陆水体叶绿素浓度多模型协同反演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利用水体实测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结合实测叶绿素浓度,构建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集;S2:针对每一个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将反演值与实测值在不同浓度等级上进行精度分析,建立不同模型在不同浓度等级上的模型误差查找表;S3:针对验证数据,利用已构建的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集进行叶绿素浓度反演;S4:结合模型误差查找表,获取每个验证数据在不同反演模型中的模型误差;S5:利用数据同化方法,结合各反演模型的模型误差,最终获得最优反演值;S6:精度分析。本发明为内陆二类水体叶绿素浓度反演的多模型协同利用,提高反演精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