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708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94973.9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环保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以下简称数传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该系统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发射器、直流电源和安装在地面站的接收器、直流电源;发射器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并接收图像采集器采集的视频图像,发射器采用2.4G无线传输方式通过天线发送给地面站的接收器;接收器通过天线接收无人机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显示设备进行视频图像显示;该方法包括发射器对视频图像数据的发射处理步骤和接收器对接收数据的接收处理步骤。本发明设计合理,完成无人机到地面视频图像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接收,具有传输抗干扰性强、传送距离远、传输的速率快、即时性好、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097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28041.9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气体无人机监测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气体检测设备、机载GPS、存储器、机上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安装在地面上的工作站、地面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分别与气体检测设备相连接、机载GPS相连接、存储器、机上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该机上无线传输模块通过2.4G无线通信网与地面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地面工作站与地面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无人机上传输GPS数据和气体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现了对环保监测区域的快速、全面、准确的监测功能,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监测的实时性和直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5187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29070.7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无人机专用热红外相机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热红外相机和视频图像传输设备并搭载在无人机上,热红外相机包括机壳、成像元件和控制器,成像元件安装在机壳的前端并与机壳内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机壳上设有存储卡插槽、控制信号接收孔、USB数据传输接口和视频数据传输接口,控制器由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存储模块、视频输出模块及红外接收模块连接构成并分别与机壳上的成像元件、USB数据传输接口、存储卡插槽、视频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信号接收孔相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其通过控制器与高性能热红外成像仪TAU-640传感器,将其搭载在无人机上用于目标区域的热红外视频图像采集,可广泛应用溢油等方面的应急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21793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504680.1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应急无人机集成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无人机及无人机载荷监测系统、地面控制站以及地面数据处理中心,该无人机载荷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载荷箱以及安装在载荷箱上的无人机专用摄像机、热红外相机、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系统,无人机专用摄像机、热红外相机与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相连接实时向地面控制站传送视频图像信息,地面控制站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无人机进行通信控制无人机的航线规划并直观地显示飞机信息及视频图像信息;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与DGPS/IMU定位定向系统相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能够在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及常规环境监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对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2944567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653542.5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 B64D4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化的无人机专用载荷箱,其技术特点是:包括载荷箱外壳和安装在其内部的载荷架,两个横向稳固件通过两对连接立柱分别固装在底板的前后两端,两个3D Gopro摄像机固定架垂直安装在底板前端中部并将一3D Gopro摄像机固装在其下方,热成像仪固定架垂直安装在底板前端一侧并将一热成像仪固装在其下方,在底板中央通过四个相机安装立柱安装一四波段CCD相机,在底板上还安装有四波段CCD相机主机电脑、四波段CCD相机电池、气体分析仪、Gopro摄像机、图传天线。本实用新型实现一个飞行架次获得多种数据源的功能,而且同时对不同污染源进行监测并提取,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减轻了整体设备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59941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53662.9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所述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无人机端传输的光学遥感数据和热红外遥感数据;以及融合所述光学遥感数据和所述热红外遥感数据,以得到光学热红外融合数据。其中便携式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热红外设备,其获取的热红外数据空间分辨率高,同时搭载了专业光学相机,同步完成考古目标光学数据采集,两类数据通过信息融合,实现了光学与热红外数据优势,既提高了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又使数据内部细节特征得到表达,解决遥感考古中对高空间分辨率(兼顾丰富的纹理信息)热红外数据快速、机动、低成本的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5135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810819369.3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Q10/06 ,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根据各个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根据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根据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目标卫星的参数,将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目标卫星;各个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75135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810819369.3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Q10/0631 ,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根据各个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根据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根据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目标卫星的参数,将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目标卫星;各个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766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753652.5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影像与热红外影像的配准方法及设备,获取原始光学影像和原始热红外影像;基于预存的光学影像与热红外影像的像素间一一对应关系,计算热红外影像与光学影像的设定区域互信息值,根据计算结果在设定区域存在最大互信息值的情况下,将设定区域的中心位置设为同名点;基于同名点,计算热红外影像与所述原始光学影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参数;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几何变换参数建立配准模型,将所述热红外影像的各像素点带入所述配准模型进行坐标变换,以使热红外影像与所述原始光学影像处于同一坐标系下,以得到光学-热红外配准影像,避免在温度梯度较小的情况下,热红外影像中边缘信息不清楚,同名点搜索困难,难以完成配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9399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00457.5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657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历史案例信息的地震灾害死亡人口估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先利用待估算地震的地震基本信息从预先建立的历史案例库中查找与之相似的相似地震,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相似度,最后根据相似地震的死亡人口以及相似地震与待估算地震之间的相似度来估算待估算地震的死亡人口。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估算方法得到的待估算地震的死亡人口是在已经发生的历史相似地震案例的基础上得到的,由于历史相似地震案例的死亡人口是准确的,因此,待估算地震的比较基础是准确的,且在估算过程中考虑了待估算地震与历史相似地震的相似性,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度估算得到的死亡人口也较为准确,其精度也相对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