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圆形薄壁制品加工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48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02118.8

    申请日:2022-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圆形薄壁制品加工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圆形薄壁制品加工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圆形薄壁制品加工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箱体;圆形薄壁制品,圆形薄壁制品设置于箱体上侧;顶板,顶板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于箱体的上端,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以及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框架、丝杆螺母和连接组件,通过设置有的固定机构,从而使得圆形薄壁制品在放置于顶板的上端以后能更好地通过丝杆螺母和连接组件的匹配,从而使得滑动柱侧端固定连接有的撑板能更好地将圆形薄壁制品的内壁进行固定,从而保障圆形薄壁制品在需要进行加工时的稳定,增强圆形薄壁制品在加工以后的成品合格率。

    一种用于玻璃钢复合材料加工的切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73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93846.7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钢复合材料加工的切割装置,包括激光切割设备本体,所述激光切割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环,安装环固定于转环的前端,从而同步带动整个安装环进行转动,安装环转动便可带动固定在两个固定装置之间的玻璃钢复合材料板材进行转动,便于对玻璃钢复合材料板材进行角度调节,调节方便,操作简单,当两个固定装置的四个转辊均进行转动时则带动之间的玻璃钢复合材料板材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便于调节玻璃钢复合材料板材的切割位置,该装置可灵活调节玻璃钢复合材料板材角度以及前后位置,调节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用微生物发酵皂角浸提液进行蚕丝脱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0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66827.5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微生物发酵皂角浸提液进行蚕丝脱胶的方法,将成熟的皂角烘干打粉过80目网筛,和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制备出皂角悬浊液,用根霉菌、大米粉和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发酵24h,再将酵母菌与前述发酵液按比例混合继续发酵48h后,保留上清液备用,将发酵液和悬浊液按比例混合充分发酵3~5天,用真空抽滤机过滤杂质。过滤后的发酵液加热至90℃~100℃,按比例放入烘干的茧片进行脱胶,反复煮洗5次后再次烘干茧片称重,通过比较脱胶前、后烘干茧片的重量差,得出本方案脱胶率为18%~20%。本发明以皂角为基础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脱胶液,在实现蚕丝高效脱胶的同时,不影响丝素强度,并且确保天然无污染,脱胶废液可回收再利用。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方法及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30495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0140219.1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方法及模块,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方法包括a)建立鉴别模型、b)分类前预处理和c)分类判别算法,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模块,纤维成分鉴别系统软件,所述纤维成分鉴别系统软件采用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方法并通过Visual Studio 2017以C#语言实现编制。本发明通过一阶导数对由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所采集的试样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所建立的PLS‑DA模型进行分类判别,能够实现棉、毛类、蚕丝和芳纶等纤维的鉴别;采用C#语言在程序上实现纤维成分鉴别系统的开发,通过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联用,从而实现纤维成分大类的快速、在线、无损鉴别。

    高导热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36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0149.5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热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树脂、碳纤维、纳米氧化硅、导热填料、固化剂、促进剂、偶联剂;制备步骤包括1)使用偶联剂处理碳纤维面料,接枝纳米氧化硅;2)将导热填料混入聚酰亚胺树脂,并分散均匀;3)碳纤维面料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制备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4)阶段性增温得成品。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高导热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基材等,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种高温金属熔体动态流动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2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41627.2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金属熔体动态流动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垫,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动槽、第二流动槽、第三流动槽以及第四流动槽,所述第四流动槽内部底端设置有料槽,所述料槽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流动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可以提升装置对金属熔体的流动速率的检测更加准确,同时可以使装置的拆卸更加方便,便于对金属熔体进行流动性测试的金属进行回收,增加工作效率,且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使金属熔体在装置内部始终保持恒定的温度,减少测试误差。

    一种涤纶锦纶复合纺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7508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40510.2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锦纶复合纺丝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侧面开设有进纱口,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侧面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穿过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侧板的底部均位于储液箱的顶部,所述安装侧板的侧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两个安装侧板相互对立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杆。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可以使纺丝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且可以对涤纶锦纶复合丝布进行进一步的烘干,提升装置的烘干效果,同时可以使收卷辊的更换与拿取更为方便,增加装置的灵活性。

    一种三明治结构红外隐身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29370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081319.1

    申请日:2021-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明治结构红外隐身复合材料,包括低红外发射率织物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固定在上下两层低红外发射率织物层的相邻面之间,所述低红外发射率织物层为采用涤纶长丝作为经纱,镀银尼龙长丝作为纬纱的机织物,所述隔热层为SiO2气凝胶隔热涂层,利用具有极低的发射率的金属银,使得复合材料的表面具有较低的发射率,利用具有低导热系数和一定红外吸收功能的SiO2气凝胶隔热涂层,使得复合材料在高温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隔热性能,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在伪装高温目标时有效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并且在目标温度为50℃时,使其表面辐射温度与周围环境相差2~5℃左右,保持较好的隐身性能,整个工艺过程清洁无污染。

    一种自接结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599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149991.2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接结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一种自接结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结构的一个经向截面结构循环包括接结段和夹芯段,所述接结段和夹芯段均以若干层平纹组织作为基本组织结构,所述接结段从经向截面上看由上一层平纹组织的一根经纱与下一层平纹组织的若干根纬纱进行自身接结而成,所述夹芯段从经向截面上看每层均由独立的平纹组织构成,一种自接结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结构的织造方法,根据经向截面图编译成上机纹板图进行织造,设计方式简单实用,织造方法简单可行,可以有效缓解多层结构的设计与现有织造设备之间的矛盾。

    一种纤维增强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7714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669266.3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夹层结构,可自由设计夹层的形状,不需要化学粘合、模压成型,且设计出的模型精度较高,通过3D打印成型的材料精度也较高,通过此方法制备的夹层结构材料精度较高,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入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夹层结构的抗弯、抗冲击性能,使其能够接近甚至达到实心体的性能,实现轻质、高性能的效果,具有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