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6646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0988462.4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本体、进水腔体、流体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进水腔体内。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将流体驱动部件直接设置在进水腔体内,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水泵需要额外设计安装而造成的占用空间大且成本高的问题,并且将驱动机构设置在进水腔体的外部,能够避免额外的增加对驱动机构的防水要求,设置第一隔板能够对流体驱动部件的进水口和出漱口进行隔开形成泵体结构,增加流体驱动部件的驱动效果,同时安装孔能够方便对流体驱动部件的拆装,增加换热组件的拆装效率,而且设置检测机构能够根据流量和/或温度实现对流体驱动部件的调节,实现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流量智能化控制和节能的目的。

    减振电机支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94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1255140.2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电机支架,涉及电机支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式水泵电机通过电机支架支撑在水泵壳体上时,现有电机支架的结构,水泵电机运作时产生的径向晃动相对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减振部,其中,支撑部与电机相连接且支撑部用以固定电机;所述减振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且存在能限定电机晃动范围以减小电机径向晃动的所述减振部和/或存在能增加阻力以减小电机径向晃动的所述减振部。本发明用于减小电机振动。

    抗汽蚀叶轮及水泵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022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41041.6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汽蚀叶轮及水泵,抗汽蚀叶轮包括轮毂、若干个叶片、进液口和出液口,叶片包括叶片进口,抗汽蚀叶轮还包括第一腔室和平衡孔,平衡孔设于叶片的背面且靠近叶片进口;轮毂设有泵盖,泵盖与轮毂形成第一腔室,轮毂设有第一挡板,泵盖设有套设在第一挡板形成第一腔室的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间隙;抗汽蚀叶轮设于蜗壳中,蜗壳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通过间隙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平衡孔设于所述轮毂上。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将平衡孔设置在叶片的背面一侧且靠近叶片进口的位置,进而提高了叶片进口处的压力,避免液体的压力达到汽化压力,则避免了汽泡产生,从根本上解决汽蚀的发生。

    齿轮泵排油壳体及包含该齿轮泵排油壳体的齿轮泵

    公开(公告)号:CN105864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0430239.1

    申请日:2016-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泵排油壳体及齿轮泵,包括排油部及设于排油部的内壁的连接部,连接部开设第一台阶孔,第一台阶孔包括远离内壁的第一连接孔及靠近内壁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孔的尺寸,连接部在第一台阶孔的径向开设第三连接孔,且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通。上述齿轮泵排油壳体,用于齿轮泵。齿轮泵的主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一连接孔。由于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通,齿轮泵排油壳体内的油体可与主轴及第一轴承发生热交换,带走齿轮泵高速旋转时主轴和第一轴承相对运动产生的部分热量,避免出现高温造成主轴和第一轴承损坏的问题,从而提高主轴和第一轴承的使用寿命。

    空调主机增减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5452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053981.0

    申请日:2015-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主机增减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系统。空调主机增减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主机的制冷/制热量及运行功率的计算模型;获取空调末端的实际负荷需求Q0;根据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出单台主机的制冷/制热量为Q0/i时,所对应的第一运行功率Ni,其中,i为不等于零的自然数,且i=1,2,3,…,T,且T为总主机数;分别计算在第一运行功率Ni下开启i台主机时消耗的第一总功率,从而得到T个第一总功率;确定T个第一总功率中最小的那个第一总功率所对应的主机台数,即为实际主机运行台数。本发明按照并联主机的功率之和最小化的原则,来控制主机实际运行台数,满足节能效果最大化的目的,使冷站的节能效果达到最大化。

    密封零件及离心压缩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0656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10032708.5

    申请日:2014-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零件及离心压缩机,其密封零件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上设置有通孔,密封件的通孔内设置有沿通孔的轴线方向分布的第一梳齿结构,密封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沿通孔的轴线方向分布的第二梳齿结构。其离心压缩机含有上述密封零件。本发明的密封零件及离心压缩机,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在密封件上设置有沿通孔的轴线方向分布的第一梳齿结构和第二梳齿结构,气体经过第一梳齿结构和第二梳齿结构时,压力逐渐下降,且压力差越来越小,最后密封件两侧的气压趋于相同,气体流动停止,达到密封效果。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结构及离心式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413199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410353334.7

    申请日:2014-07-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结构及离心式压缩机,用于调节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的扩压出口的宽度,离心式压缩机包括箱体,扩压出口由与箱体固定连接的支座和安装板共同形成,调节结构包括驱动装置、驱动环、传动装置和可调节节器;驱动环分别与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连接;可调节器与传动装置连接,并遮挡扩压出口;驱动环为圆环型,并套装在支座上,驱动环上设置有与传动装置相配合的槽孔;驱动装置驱动驱动环做与支座同轴的相对旋转运动;驱动环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可调节器移动,用于改变可调节器的遮挡范围,从而调节扩压出口的宽度。设计合理、结构独立、容易安装、精确调节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扩压出口的宽度,并能够防止冷媒气体倒流。

    叶轮机械及其扩压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3271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597514.5

    申请日:201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轮机械及其扩压器,该扩压器包括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且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扩压器还包括:扩压件,与第一通道板连接,且扩压件沿气流通道的宽度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气流通道内;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扩压件的靠近气流通道的一侧,用于驱动扩压件向靠近第二通道板的方向移动;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扩压件的远离气流通道的一侧,用于驱动扩压件向远离第二通道板的方向移动。本发明通过调节扩压件在气流通道中的位置可以控制气流流速的大小,从而防止出现气流倒灌的现象,进而避免了出现叶轮反转的情况。

    齿轮泵及其旁通油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50650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70897.0

    申请日:2016-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4/26 F04C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泵及其旁通油路结构。所述旁通油路结构包括:排液盖及装设于所述排液盖上的溢流调节阀,所述排液盖包括底板、自所述底板周缘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排液口,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排液盖上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邻近所述排液口设置且部分形成于所述排液盖的侧壁内,所述安装部的凸伸方向相对所述排液盖的径向方向偏置,所述安装部沿自身的凸伸方向贯通开设有旁通孔,所述旁通孔与所述排液盖的排液口及所述溢流孔均相通,所述溢流调节阀活动地装设于所述旁通孔中并用于阻断所述旁通孔与所述排液口的连通。所述旁通油路结构较为紧凑。

    压力调节阀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8916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66605.9

    申请日:2016-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B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设置在阀体上,并且在阀体上可活动地设置,阀芯和阀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需要使用压力调节阀调节压力系统的压力时,通过旋拧阀芯使得阀芯相对于阀体活动,让阀芯通断调压流路即可实现对压力系统的调压。通常情况下,压力系统的压力都会在一定范围内不稳定并出现正常的压力变动,由于阀芯和阀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阀体可以保持阀芯的位置,避免压力不稳导致的阀芯晃动或阀芯与调压流路撞击,进而减小了阀芯因晃动或撞击而产生的噪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