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化再生系统和劣化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2297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0923624.3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一种劣化再生系统(1),包括:前-后再生判定部(11),其被配置为判定是否对电触点执行劣化再生处理,所述电触点在后级装置的操作期间被施以电气的或机械的第一外部作用,所述劣化再生处理使由于所述电触点的接触电阻增加而已经劣化的连接性能再生;以及劣化再生部(12),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前-后再生判定部(11)的判定结果、执行通过向所述电触点施加第二外部作用而去除所述电触点处存在的异物这样的处理作为所述劣化再生处理,所述第二外部作用与所述第一外部作用种类相同并且大于所述第一外部作用。

    合体连接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71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980107622.1

    申请日:2009-03-05

    Inventor: 伊藤义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361 H01R13/514

    Abstract: 在上下层积并相互结合分别具有从后端插入端子(111、121)的端子收纳室(11、21)的两个连接器壳体(10A、20A)而形成的合体连接器中,设有在重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上下表面分别错开位置地具有插入凹部(16、25),同时,设有通过插入在重叠时相向的配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插入凹部来阻止插入到配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收纳室内的端子向后方脱落的端子卡固用凸部(15、26)。

    合体连接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71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80107622.1

    申请日:2009-03-05

    Inventor: 伊藤义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361 H01R13/514

    Abstract: 在上下层积并相互结合分别具有从后端插入端子(111、121)的端子收纳室(11、21)的两个连接器壳体(10A、20A)而形成的合体连接器中,设有在重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上下表面分别错开位置地具有插入凹部(16、25),同时,设有通过插入在重叠时相向的配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插入凹部来阻止插入到配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收纳室内的端子向后方脱落的端子卡固用凸部(15、26)。

    端子配件以及带端子的电线

    公开(公告)号:CN1150848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226720.4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与芯线的电连接稳定性的端子配件和带端子的电线。与电线(10)的由多根裸线(11a)构成的芯线(11)连接的芯线连接体(22)具有底部(22a)、从底部立设的一对悬臂状侧壁部(22b、22b)和在一对侧壁部间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且将从一对侧壁部的自由端(22b1、22b1)之间的开口(22c)插入的电线的覆皮切开而压接于裸线的多对压接体(24、24),多对压接体中,相对于距电线的末端部(10a)最远的最远部的组合的压接体彼此的间隔,比最远部的组合靠末端部的组合的压接体彼此的间隔窄,最远部的一对压接体压接于芯线的最外层的裸线,比最远部的一对压接体靠末端部的一对压接体切断多根裸线中的至少最外层的裸线并压接于比最外层靠内侧的裸线。

    压接端子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1595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11926.X

    申请日:2012-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3 H01R4/185 H01R4/188

    Abstract: 一种压接端子,包括:导体压接部分,其连接至电缆以压接所述电缆。所述导体压接部分包括:底板,其上放置导体;以及一对导体压接片,该一对导体压接片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导体压接部分包括:锯齿,其形成其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将电缆的导体夹持在所述导体压接部分内部;以及,从所述内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筋。

    压接端子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1595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80011926.X

    申请日:2012-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3 H01R4/185 H01R4/188

    Abstract: 一种压接端子,包括:导体压接部分,其连接至电缆以压接所述电缆。所述导体压接部分包括:底板,其上放置导体;以及一对导体压接片,该一对导体压接片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导体压接部分包括:锯齿,其形成其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将电缆的导体夹持在所述导体压接部分内部;以及,从所述内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颗粒。

    接触连接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33535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580020430.2

    申请日:2015-04-16

    Abstract: 一种接触连接结构,具有:第一接触部(2a、3),其中三个以上的第一缩进部(4)突出地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以及第二接触部(11),一个第二缩进部(12)突出地设置在第二接触部中。在端子插入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a、3)的第一缩进部(4)在第二接触部(11)上滑动,并且第二接触部(11)的第二缩进部(12)在第一接触部(3)上滑动,并且在端子插入完成位置处,第二缩进部(12)挤入由三个以上的第一缩进部(4)围绕的位置中,并且第一缩进部(4)的外周表面分别与第二缩进部(12)的外周表面进行接触。

    连接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92877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080005085.2

    申请日:2010-01-20

    Inventor: 伊藤义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362 H01R13/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移除工具可靠地移除端子,并且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使另一个连接器的端子可靠地连接于设置在端子容纳室中的端子,使得可以消除当连接器接合时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在具有彼此安装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外壳(20、10)的连接器中,封盖第一连接器(20)的端子容纳室(21)的前端的连接器前壁(17)与第二连接器外壳(10)一体地形成,并且当两个连接器外壳被保持在临时接合位置时,形成在该连接器前壁(17)中的端子插入口(18)从在第一端子(70)前方的位置移动到在用于接合该第一端子的第一矛状件(22)的前方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