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代料栽培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00686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02754.1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8/00 C05D3/02 C05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代料栽培方法,其步骤为:银耳代料栽培培养基的配制、堆料、装料、灭菌、打洞、发菌培养、诱导菌丝培养、原基培养和采收,所述银耳代料栽培培养基的配方为:棉籽壳68~69%、麸皮15%、木屑10%、玉米粉5%和石膏1~2%,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根据银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酶系规律对营养配方进行相应的调整,所栽培出来的干、鲜银耳产量更高,分别达到100~110g与310g~340g(相对对照产量提高11%),品相更佳(鲜耳隆起度提高10%),并减少银耳栽培周期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菇农栽培银耳所取得的利润,银耳种植农户增收50%,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银耳菌种中银耳和香灰菌配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472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10490.3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银耳菌种中银耳和香灰菌配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真菌ITS2区引物对待测银耳菌种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建库,高通量测序,然后将高通量测序所得结果数据过滤去杂后根据97%以上相似性进行OTU聚类分析,对比真菌ITS序列数据库,得到银耳和香灰菌对应的OTU信息,进而实现对所述待测银耳菌种中银耳和香灰菌的配比的定量分析。本发明方法结合不同配比下银耳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定量评估银耳和香灰菌不同配比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为银耳生产中的菌种的制备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特别适用于各食用菌服务和研究单位,以突破或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壁垒,保障食用菌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种银耳菌株、InDel标记及引物和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31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70753.2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菌株、InDel标记及引物和鉴定方法,该银耳菌株命名为TWH‑SD2,于2023年04月0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495,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提供的新品种TWH‑SD2在口感上表现为更加Q弹且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抵御机械力压迫导致的形变,子实体颜色雪白,生产周期缩短3‑5天,朵型更加圆整蓬松,生物学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发明还提供了鉴定上述新品种TWH‑SD2的InDel标记、引物和鉴定方法,能够很好的将福银雪耳TWH‑SD2与其他银耳品种区分开来。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银耳菌种中银耳和香灰菌配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472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310490.3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银耳菌种中银耳和香灰菌配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真菌ITS2区引物对待测银耳菌种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建库,高通量测序,然后将高通量测序所得结果数据过滤去杂后根据97%以上相似性进行OTU聚类分析,对比真菌ITS序列数据库,得到银耳和香灰菌对应的OTU信息,进而实现对所述待测银耳菌种中银耳和香灰菌的配比的定量分析。本发明方法结合不同配比下银耳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定量评估银耳和香灰菌不同配比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为银耳生产中的菌种的制备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特别适用于各食用菌服务和研究单位,以突破或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壁垒,保障食用菌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