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14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41688.1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鲜菇酱油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S1,选取新鲜海鲜菇为原料,清洗后,按料液比1:4比例加水,置于负压提取罐中在温度区间温度70‑80℃内进行提取,且过滤掉海鲜菇的残留碎屑及杂质,获得海鲜菇提取液;S2,将海鲜菇提取液按照水体体积20‑30%,置于温度区间为50~55℃水中稀释,本发明以海鲜菇粉替代大豆致敏物豆粕,解决了豆制品过敏人群食用酱油会引起过敏反应等问题;通过梯度变温法烘干海鲜菇,同时通过烘干提升海鲜菇风味。结合采用先高温后中温的变温发酵工艺,显著改善了低盐固态酱油产品的风味,提高了其香味、营养价值,既方便了对豆类产品过敏人群的食用,也对其他无过敏人群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风味酱油。
-
公开(公告)号:CN1140270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17568.X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茶树菇出菇茬数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为海鲜菇菌渣、棉籽壳和木屑,辅料为麸皮、玉米粉和石膏,其中各组分重量含量百分比为:海鲜菇菌渣15‑20%、棉籽壳29‑34%、木屑20‑25%、麸皮17‑22%、玉米粉7%、石膏2%,所述海鲜菇菌渣为新鲜海鲜菇菌渣经晾晒至含水率低于20%。利用本发明培养基进行茶树菇栽培,茶树菇单茬的出菇量可提升67%~93%,可缩短茶树菇出菇茬数,降低菌包污染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31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70753.2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Q1/04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菌株、InDel标记及引物和鉴定方法,该银耳菌株命名为TWH‑SD2,于2023年04月0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495,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提供的新品种TWH‑SD2在口感上表现为更加Q弹且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抵御机械力压迫导致的形变,子实体颜色雪白,生产周期缩短3‑5天,朵型更加圆整蓬松,生物学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发明还提供了鉴定上述新品种TWH‑SD2的InDel标记、引物和鉴定方法,能够很好的将福银雪耳TWH‑SD2与其他银耳品种区分开来。
-
公开(公告)号:CN11541353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24385.0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鹿茸菇的方法,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全麦粉40‑60份、花生饼粉18‑26份、K2HPO41.5‑2.5份、MgSO4·7H2O 1.5‑2.5份。采用上述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栽培鹿茸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鹿茸菇一级种子液,然后采用上述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对一级种子液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接种到栽培料中进行出菇培养。本发明提供的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中全麦粉可为鹿茸菇提供碳源,花生饼粉为鹿茸菇提供氮源,K2HPO4和MgSO4·7H2O为鹿茸菇提供无机盐,培养基成本低,可有效提高鹿茸菇的菌丝生物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317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596991.8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6V20/69 , G01N21/84 , G06V20/70 , G06V10/143 , G06V10/25 , G06V10/26 , G06V10/46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94 , G06N3/096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液体菌种生物量的软测量方法,包括:离线采样并解析全发酵周期内液体菌种生物量参数及其演变规律;手工测量的辅助变量特征M‑Features建立生物量参数软测量模型M1;采集不同发酵阶段的液体菌种的可见光图像与可见‑近红外I区‑近红外II区多源波谱数据,构建图谱数据集,搭建多任务机器视觉模型V1用于提取基于机器视觉辅助变量特征E‑Features;联合生物量参数软测量模型M1及多任务机器视觉模型V1,建立E‑Features与M‑Features的关联,得到级联机器视觉软测量模型MV;部署所述MV模型于终端嵌入式智能设备,并设计任务执行的交互软件。该方法可在线实时评估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生物量参数演变的趋势,以指导菌种的投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736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3428.2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光谱漫反射与边缘计算的液体菌种发酵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的关键生物参数的特征光谱信息;步骤2:根据发酵过程的特征光谱波段信息,研发多光谱漫反射成像系统;步骤3:构建可融合多光谱数据处理的轻量化的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模型,便于进行嵌入式机器视觉部署;步骤4:使用级联定标法,使所述视觉模型可识别定位到发酵视窗位置,再在感兴趣区域内进行关键目标检测和分析;步骤5:将上述的深度学习视觉模型部署于智能边缘计算设备,实时对发酵过程图谱信息进行处理。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嵌入式机器视觉在发酵工业现场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0290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3966.4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秀珍菇吊袋划线高效出菇栽培方法,所述的秀珍菇吊袋划线高效出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母种制备;②一级种子制备;③栽培种制备;④栽培料制备;⑤接种;⑥养菌;⑦吊绳支架制作;⑧菌包上架;⑨开袋模式;⑩出菇管理;采菇;转潮期处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秀珍菇高效出菇栽培方法,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秀珍菇单潮菇产量,以达到缩短秀珍菇生产周期目的,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秀珍菇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且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实现秀珍菇产业出菇菇房高效周转利用,释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0292703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1892039.X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育霉变喷药装置,主罐体,所述主罐体下方设置有喷药头;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罐体侧下方的若干个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下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固定连接,通过喷药头对正下方的霉变培育袋进行喷药处理。为预防喷药过程中,霉菌孢子受到冲击造成飞散外溢的情况,设置了套膜将主罐体以下部分包覆,形成只有下方开口半封闭的喷药区,而为进一步加强套膜与活动杆的固定效果,故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连接部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套膜内侧缝接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