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潮河道水动力环境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0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26467.6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感潮河道水动力环境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收集感潮河道历史实测资料,对感潮河道进行特征分析;第二步:建立感潮河道二维水动力环境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上边界为流量,下边界为潮位,对洪水、枯水潮流作用下感潮河道现状水动力成果进行计算,分析出感潮河道水动力环境特征;第三步:将感潮河道划出不同河段,确定出各个河段存在的问题;第四步:基于确定出的问题,对各个河段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第五步: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各个河段在治理措施下的水动力环境特征,并与目前的水动力环境特征进行对比,判断治理措施是否有效;本发明具有计算结果准确、治理效果好的优点。

    一种感潮河道纳潮补水纳潮量阈值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5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481911.1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河道治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感潮河道纳潮补水纳潮量阈值确定方法,开展河道及外海水文、地形、水质、污染物、盐度等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河道控制断面及水质提升目标、盐度控制目标;建立感潮河道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工程治理方案下的水动力水质成果,统计不同治理方案下河道控制断面的纳潮量Q、水质浓度C与盐度P;本发明根据提出的感潮河道纳潮补水纳潮量阈值确定方法,可以确定利用潮汐资源改善感潮河道水环境时的合理纳潮量,为感潮河道工程治理任务和规模的确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避免了纳潮量增加使得咸潮入侵进影响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问题。

    水闸“L”型拦污栅墩及其“锯齿形”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3604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0324710.8

    申请日:2018-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水闸“L”型拦污栅墩及其“锯齿形”布置结构,属于水利闸坝设施导流拦污装置技术领域,“L”型拦污栅墩由两块带有圆形或者椭圆形墩头的长方体栅墩构成,两块栅墩组合成夹角为90°~150°的“L”型拦污栅墩,相邻的所述“L”型拦污栅墩中间形成的栅孔布置拦污栅,相邻所述栅孔中心线连线夹角为90°~150°,利用“L”型拦污栅墩形成一个控导水流的结构体系,避免水闸泄洪时布置在弯道凹岸的拦污栅区域产生集中水流,使水流充分扩散,改善布置在河道弯道凹岸主流区的电站进水口区域的不良流态,解决了因为电站厂房和进水口拦污栅的阻流雍水而影响水闸行洪泄流安全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