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催化剂模块的车辆空调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15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80078089.1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光催化剂模块的车辆空调器,该车辆空调器具有光催化剂模块,该光催化剂模块安装在管道的上表面上并且提供用于将光催化剂模块安装在左/右独立空调器中的最佳设计位置或安装结构,该管道的上表面相对于底表面形成预定倾斜度。

    制冷制热模块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358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680031931.5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制热模块,该制冷制热模块能够通过一个模块进行制冷及制热,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够容易地调节被制热或冷却的空气的流动,除此之外,通过在第一空间配备压缩机,并在第二空间安装其他构成,从而能够分散重量,并且借助把手而容易进行搬运。

    车辆用空调系统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4837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80002257.2

    申请日:2017-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如下的车辆用空调系统,利用空调壳体和送风装置构成的空调模块以前围板为基准而布置在引擎舱侧,将从空调壳体排出的冷风、暖风分配到车室内的分配管道以前围板为基准而布置于车室内侧,在该系统中,在所述空调壳体的将冷风、暖风排放到外部的冷风排放口和暖风排放口侧形成遮蔽单元,从而防止外界空气由于行驶时的风压而向冷风排放口和暖风排放口逆流,据此能够通过借助所述冷风排放口和暖风排放口的顺畅的热排出而提高供暖、制冷性能。

    车用空调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72717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80004958.4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该车用空调以紧凑的结构形成并占用小的安装空间,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执行冷却和加热。所述车用空调包括:壳体,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出口;鼓风机,用于通过空气流入口引入空气并将空气吹送到壳体中;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热交换器,用于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装置,用于使制冷剂节流。鼓风机、压缩机、热交换器以及膨胀装置并排布置在壳体内部,并由此形成为扁平型(滑动型)。

    车辆用空调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4837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80002269.5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如下的车辆用空调系统:将利用空调壳体和送风装置构成的空调模块以前围板为基准而布置于引擎舱侧,并将配备除霜通风口、迎面通风口、底板通风口而将从空调壳体排放的冷风和暖风分配到车室内的分配管道以前围板为基准而布置于车室内侧,在该系统中,将所述底板通风口构成于所述分配管道内的混合冷风和暖风的混合区域中的暖风相对较多地流动的区域的一侧,即,构成于与前围板相邻的一侧,据此,向所述底板通风口排出较为暖和的空气,并且向所述迎面通风口侧排出较为凉爽的空气,从而不仅能够提高车室内的舒适性,还能够防止上下温度颠倒现象,并且,不仅可以在车室内侧仅布置分配管道,还可以借助所述底板通风口的布置结构而缩小分配管道的大小,并能够最大化车室内空间的确保。

    车辆用空调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48372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780002269.5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如下的车辆用空调系统:将利用空调壳体和送风装置构成的空调模块以前围板为基准而布置于引擎舱侧,并将配备除霜通风口、迎面通风口、底板通风口而将从空调壳体排放的冷风和暖风分配到车室内的分配管道以前围板为基准而布置于车室内侧,在该系统中,将所述底板通风口构成于所述分配管道内的混合冷风和暖风的混合区域中的暖风相对较多地流动的区域的一侧,即,构成于与前围板相邻的一侧,据此,向所述底板通风口排出较为暖和的空气,并且向所述迎面通风口侧排出较为凉爽的空气,从而不仅能够提高车室内的舒适性,还能够防止上下温度颠倒现象,并且,不仅可以在车室内侧仅布置分配管道,还可以借助所述底板通风口的布置结构而缩小分配管道的大小,并能够最大化车室内空间的确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