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8499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611077273.1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其可以包括:冷却导管,其设置有在冷却导管的第一端部的冷却导管入口、在冷却导管的第二端部的冷却导管室内出口和冷却导管室外出口,所述冷却导管包括设置在冷却导管中的蒸发芯;加热导管,其设置有在加热导管的第一端部的加热导管入口、在加热导管的第二端部的加热导管室内出口和加热导管室外出口,所述加热导管包括设置在加热导管中的冷凝器;以及重叠导管,其通过使加热导管与冷却导管重叠而设置,蒸发芯和冷凝器分别设置在气流的上游和下游,蒸发芯和冷凝器可以相互连接在一个致冷剂通道上。

    用于机动车辆乘客舱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3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0165.4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乘客舱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1),包括:?外部空气流(FE)的至少一个第一入口(5)和再循环空气流(FR)的至少一个第二入口(7);?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窗处具有空气出口的至少一个第一空气分配口(9),和在所述车辆的乘客舱中具有空气出口的至少一个第二空气分配口(9a、9b);?用于空气流的至少一个第一流动通道(11),以及?用于空气流的至少一个第二通道(13)。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通道(11)与外部空气流(FE)的第一入口(5)连通,以便仅由外部空气流(FE)供给,所述第一通道还与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窗处具有空气出口的第一空气分配口(9)连通。

    车辆用空调单元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1781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80048912.4

    申请日:2014-10-09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单元具备:具有脸部开口部(15a)和足部开口部(15b)的壳体(11);配置于壳体内的加热用热交换器(13);将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区划成第一通路和位于第一通路的下方的第一分隔板(22);形成于第一分隔板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使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的第一开口部(30);在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下游且在第一通路内在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三通路(25)的第二分隔板(23);位于第二分隔板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使第二分隔板的上侧与下侧连通的第二开口部(31);及开闭第一、第二开口部的切换门(50)。在切换门打开第一开口部并关闭第二开口部的空调模式中,第三通路内的空气被第二分隔板及切换门向足部开口部引导。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切换门使从加热用热交换器通过分隔板之间而吹出的热风向足部开口部侧流动,因此能够使脸部开口部的吹出空气温度与足部开口部的吹出空气温度的温度差变大。

    一体的前后HVAC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98497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010192988.8

    申请日:2010-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体的前后HVAC系统。该车用HVAC系统包括:壳体;前HVAC单元,该前HVAC单元容纳在壳体中,并具有前鼓风机、第一气流路径与前空气混合门;后HVAC单元,该后HVAC单元容纳在壳体中,并具有后鼓风机、第二气流路径与后空气混合门。该HVAC系统还包括:蒸发器,该蒸发器具有布置在所述第一气流路径中的第一部分和布置在所述第二气流路径中的第二部分;以及加热芯,该加热芯具有布置在所述第一气流路径中的第一部分和布置在所述第二气流路径中的第二部分。气流定向门布置在所述第一气流路径与所述第二气流路径之间,以调节从后鼓风机向第一气流路径的气流。

    车辆用空调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8298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45048.8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第一暖风分流通路(32)靠近第一侧吹出口(171)设置,是取入暖风并使其不与冷风混合地流通的管道状的通路。第二暖风分流通路(33)靠近第二侧吹出口(172)设置,是取入暖风并使其不与冷风混合地流通的管道内的通路。分流通路部(30)具备:使在第一暖风分流通路(32)中流通的暖风向第一侧吹出口(171)定向的管道内引导壁(321);和使在第二暖风分流通路(33)中流通的暖风向第二侧吹出口(172)定向的管道内引导壁(331)。由此,能够抑制向空气混合部供给的冷风与暖风的不平衡,并且关于从除霜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的空调风,能够抑制暖风从除霜吹出口的靠车宽中央处偏颇地吹出的情况。

    空调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51349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680049721.5

    申请日:2006-12-27

    Inventor: 恩田正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028 B60H2001/00135 B60H200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包括送风单元(4)、空调单元(5)。送风单元(4)包括被划分出一对独立的涡旋室(6、7)的送风壳体(9、10)以及分别配置在上述一对涡旋室(6、7)内的一对风扇(9、10)。空调单元(5)包括划分出供来自送风单元(4)的送风流通的送风路(P)的空调壳体(13),以及配置在上述送风路(P)中且使来自上述送风单元(4)的送风通过并对其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部件(14、15、17)。设有将上述送风路(P)中的从入口(P0)直到最上游的上述空调部件(14)为止的部分(P1)划分成一对独立的通路(P1a、P1b)的分隔部(25),上述一对独立通路(P1a、P1b)分别与上述一对涡旋室出口(6b、7b)连接并连通。

    用于车辆的后部空气调节器

    公开(公告)号:CN1666897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200510053822.7

    申请日:2005-03-11

    Inventor: 韩仲万 朴重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007 B60H1/00207 B60H2001/00135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后部空气调节器,其安装在车辆的后侧,并向车辆乘客室的后部座椅区域供给经调节的空气。该后部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用于制冷的热交换器、用于制热的热交换器以及用来引导部分暖气的旁路通道。所述壳体包括入口和地板出口,从鼓风机吹来的空气通过该入口进入排放出口。用于制冷的热交换器和用于制热的热交换器安装在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通道中。所述旁路通道从用于制热的热交换器的出口延伸至地板出口,这样经过用于制热的热交换器的暖气可直接排放到地板出口。因此,所述后部空气调节器能够以冷气和暖气混合模式提供改进的控制垂直温差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