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69232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880010270.3
申请日:2008-04-07
IPC: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45/1228 , C01P2004/51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7 , C01P2006/4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速放电特性优良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使用该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的锂电池用复合材料、锂电池用正极以及使用该锂电池用正极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满足以下的(I)~(VII):(I)由正极活性物质的微小粒子彼此烧结而成;(II)在细孔径为0.01~10μm的范围内给出最大的微分细孔容积值的峰值细孔径为0.3~5μm;(III)总细孔容积为0.1~1cc/g;(IV)平均粒径大于等于所述峰值细孔径但小于等于20μm;(V)在小于所述峰值细孔径的细孔径一侧,不存在给出在所述最大的微分细孔容积值的10%以上的微分细孔容积值的峰;(VI)BET比表面积为1~6m2/g;(VII)最强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峰宽为0.13~0.2。
-
公开(公告)号:CN101669232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880010270.3
申请日:2008-04-07
IPC: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45/1228 , C01P2004/51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7 , C01P2006/4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速放电特性优良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使用该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的锂电池用复合材料、锂电池用正极以及使用该锂电池用正极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满足以下的(I)~(VII):(I)由正极活性物质的微小粒子彼此烧结而成;(II)在细孔径为0.01~10μm的范围内给出最大的微分细孔容积值的峰值细孔径为0.3~5μm;(III)总细孔容积为0.1~1cc/g;(IV)平均粒径大于等于所述峰值细孔径但小于等于20μm;(V)在小于所述峰值细孔径的细孔径一侧,不存在给出在所述最大的微分细孔容积值的10%以上的微分细孔容积值的峰;(VI)BET比表面积为1~6m 2 /g;(VII)最强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峰宽为0.13~0.2。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867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780023797.5
申请日:2007-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621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特别是电池的高速放电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以及使用了该材料的浆料、正极和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含有(a)正极活性物质、(b)一次粒径为10~100nm的导电性物质和/或(c)纤维直径为1nm~1μm的纤维状导电性物质、以及(d)纵横尺寸比为2~50的导电性物质,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是通过将含有(a)正极活性物质、(b)导电性物质和/或(c)导电性物质的组合物与(d)导电性物质混合而得到的,所述组合物是通过将(a)正极活性物质、(b)导电性物质和/或(c)导电性物质分散于溶剂中并形成强制分散的状态,然后使它们凝聚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867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80023797.5
申请日:2007-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621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特别是电池的高速放电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以及使用了该材料的浆料、正极和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含有(a)正极活性物质、(b)一次粒径为10~100nm的导电性物质和/或(c)纤维直径为1nm~1μm的纤维状导电性物质、以及(d)纵横尺寸比为2~50的导电性物质,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是通过将含有(a)正极活性物质、(b)导电性物质和/或(c)导电性物质的组合物与(d)导电性物质混合而得到的,所述组合物是通过将(a)正极活性物质、(b)导电性物质和/或(c)导电性物质分散于溶剂中并形成强制分散的状态,然后使它们凝聚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511774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480012003.1
申请日:2004-05-3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0404 , H01M4/0419 , H01M4/139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Y10T29/10 , Y10T29/4911 , Y10T29/53135
Abstract: 一种制造具有在集流体(110)上的活性材料(111)的二次电池电极的方法,计算机(100)获得用于将电特性不同的多种活性材料沉积到集流体的不连续区域上的沉积图形(PT),计算机使喷嘴(108)将多种活性材料以多个粒子(P)的方式分别喷射到集流体上,从而沉积其上,由此形成活性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00463254C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480021693.7
申请日:2004-07-2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适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极(10)中,在集电极(1)上形成的电极活性材料层(12)的密度梯度随着沿着从电极活性材料层(12)表面到集电极(1)的厚度的固体变化浓度的梯度而形成,并且在适于凝胶电解质电池的电极(30)中,在集电极(1)上形成的电极活性材料层(32)的密度梯度随着沿着从电极活性材料层(32)表面到集电极(1)的厚度电解质盐和成膜材料之一或两者变化的浓度的梯度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300727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680041238.2
申请日:2006-11-0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0094 , B60L11/1874 , B60L11/1879 , H01M2/107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56 , H01M10/658 , H01M10/663 , H01M10/667 , H02K7/006 , Y02E60/122 , Y02T10/641 , Y02T10/7011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系统,在具有电动机和二次电池的车辆驱动系统中,通过将电动机与二次电池一体化,而使该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搭载性。在电动机(110)的圆筒状外部壳(116)与转子(112)的间隙处,将层叠状的圆筒状二次电池配设于外部壳(116)的内部。另外,在转子与二次电池之间配设有圆筒状的冷却构件(180)。
-
公开(公告)号:CN101290985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810094503.4
申请日:2008-04-18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9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非水溶剂二次电池,其提高集电体的耐热性,形成高耐热的电池,并且长期可靠性优异。一种非水溶剂二次电池,其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层叠而形成,该正极具有电结合在集电体上的正极物质、该负极具有电结合在集电体上的负极物质、该电解质层夹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前述正极侧的集电体由合金系的金属箔形成,前述正极侧的集电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点腐蚀指数为4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170883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580019223.5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2/02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8 , H01M2/024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4/623 , H01M10/0413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10/0585 , H01M2300/004
Abstract: 一种扁平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扁平型二次电池包括:层叠型发电元件,其是隔着隔膜层叠了板状的多个电极而成的;以及一对外壳构件,其对层叠型发电元件以及电解液进行密封,并且从多个电极的层叠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一对外壳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外壳构件具有:抵接部,其具有与多个电极中的位于最上层的最上层电极相抵接的抵接面;密封部,其是在外壳构件的外周的位置外壳构件彼此重叠而成的;以及延伸部,其从抵接部向密封部延伸;该扁平型二次电池满足【式1】。其中,在利用与形成矩形形状的边平行并且沿着层叠方向的面剖切扁平型二次电池而得到的截面中,L是延伸部的长度,b是多个电极中的位于多个密封部之间的密封部间电极与密封部之间的长度,d是从密封部间电极到最上层电极之间的层叠型发电元件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313434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680043989.8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8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0418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010/4292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双极电池,其具有:双极电极,其在集电体的一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在另一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13而形成;隔膜14,其与前述双极电极交替层叠地形成,在包含相邻的前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前述隔膜14、以及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3构成的单电池层15中,前述隔膜14的厚度相对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厚度为0.68倍以上、不足1.0倍,相对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为0.68倍以上、不足1.0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