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1802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1231728.X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未知参数四比特团簇态的隐形传送方法,网络终端用户Alice采用部分纠缠四比特团簇态信道传送未知二粒子态给另一个终端用户Bob。该方法主要包含五个步骤(1)信道准备网络中心资源调度方制备多组相同的四比特部分纠缠团簇态,建立量子部分纠缠信道,并对Alice与Bob进行粒子分配。本发明能够在未知参数的信道下实现未知二粒子态的概率隐形传送,避免对最大纠缠信道的需求以及降低量子通信环境噪声对量子通信的干扰,极大地减少了具体通信操控的难度,使得未知二粒子态的隐形传送更易于物理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21802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31728.X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未知参数四比特团簇态的隐形传送方法,网络终端用户Alice采用部分纠缠四比特团簇态信道传送未知二粒子态给另一个终端用户Bob。该方法主要包含五个步骤(1)信道准备网络中心资源调度方制备多组相同的四比特部分纠缠团簇态,建立量子部分纠缠信道,并对Alice与Bob进行粒子分配。本发明能够在未知参数的信道下实现未知二粒子态的概率隐形传送,避免对最大纠缠信道的需求以及降低量子通信环境噪声对量子通信的干扰,极大地减少了具体通信操控的难度,使得未知二粒子态的隐形传送更易于物理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15052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30510.2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未知参数GHZ信道的概率远程实系数量子态制备方法,包括:通信的双方Alice与Bob预先共享两个相同的GHZ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且信道的参数未知,通过Alice执行单粒子测量操作及H测量并公开结果和Bob执行Bell测量、H测量操作,完成发送方Alice为接收方Bob远程态制备的目标。它主要包含四个步骤:(1)通信准备阶段。Alice为通信的发送方,Bob为通信的接收方,Alice与Bob共享两对相同的参数未知GHZ态。本发明通过Bell测量、单粒子测量及H基测量及公布结果从而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将未知参数GHZ信道的概率态制备变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在环境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传输,降低量子通信环境噪声对量子通信的干扰,减少信息失真。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63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31727.5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未知参数GHZ信道的概率远程复系数量子态制备方法,包括:通信的双方Alice1、Alice2与Bob预先共享两个相同的GHZ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且信道的参数未知,通过Alice1、Alice2执行单粒子测量操作并公开结果和Bob执行Bell测量、H测量操作,完成发送方Alice1、Alice2为接收方Bob联合远程态制备的目标。它主要包含四个步骤:(1)通信准备阶段。Alice1、Alice2为通信的发送方,Bob为通信的接收方,收发双方共享两对相同的参数未知GHZ态。本发明通过Bell测量、单粒子测量及H基测量及公布结果从而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将未知参数GHZ信道的概率态制备变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在环境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传输,降低量子通信环境噪声对量子通信的干扰,减少信息失真。
-
公开(公告)号:CN108494475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192894.7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IPC: H04B10/038 , H04B10/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冗余路径的设置和工作方法,为了在量子通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安全保护机制而设计。本发明发送者在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中实现信号的同时传送,以工作路径上传输的信号为主要信号,保护路径上传输的信号为跟随信号。在工作路径正常的情况下,发送者通过主要信号在工作路径中的一级一级的转发,从而实现量子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在工作路径故障的情况下,代理工作路径将从剩余最高优先级的保护路径中选取,最终通过代理工作路径完成信息的传送。本发明可以防止未知量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破坏而不能恢复,极大地提高了量子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520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78374.5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3K26/346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搅拌摩擦增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激光复合搅拌摩擦增材装置、设备及制造方法,激光复合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包括搅拌摩擦单元和激光单元,搅拌摩擦单元包括第一搅拌轴体和第二搅拌轴体,第一搅拌轴体沿自身轴向中空形成激光通道,第二搅拌轴体沿自身轴向中空并套设于第一搅拌轴体外,第二搅拌轴体的内壁和第一搅拌轴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料材通道;激光单元同轴连接搅拌摩擦单元,激光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发射穿越激光通道的激光,用以通过激光为搅拌摩擦单元提供增材辅助。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搅拌摩擦增材,且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16566.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界面结合用CrNiCu固溶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异质界面结合用CrNiCu固溶体以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rNiCu固溶体的组成为:铬26~42%;镍29~48%;铜余量。本发明以CrNiCu固溶体为原料,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或熔焊的手段,合成以CrNiCu固溶体作为过渡层的梯度材料,有效地缓和了异质界面的热膨胀系数、熔点、弹性模量等差异,还可以降低增材制备过程中异质界面处残余应力水平,避免硬脆相的析出,能够达到异质部件的制造要求,制造出高强度的结合界面。采用CrNiCu固溶体用于异质材料的连接,能够具有高的连接界面强度与硬度,可广泛应用于如钢‑钛、钢‑钨、或钢‑铜等异质部件结合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95163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79570.8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铝高熵合金超耐磨耐腐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涂层由涂层粉末制得,该涂层粉末可用CoCrNiCuAl3表示。CoCrNiCuAl3涂层粉末的粒径为100~350目,以原子百分数计,其组成为:13~17%的钴、13~17%的铬、13~17%的镍、13~17%的铜及余量铝。以该CoCrNiCuAl3涂层粉末固溶体为原料,采用采用激光熔化沉积、电弧熔化沉积、等离子喷涂等方法制取的涂层,具有超高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且涂层与基材有着较高的结合强度。可以应用于钢、铝、钛、铜等各种基材的结构零件中,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服役性能,扩大了零件的使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719456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119200.1
申请日:2019-02-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3P6/00 , B23K26/348 , B23K3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新型钢轨修复用合金丝材及钢轨表面损伤修复的方法,所述新型钢轨修复用合金丝材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0.6‑1.5%的硅、0.1‑0.6%的锰、0.01‑0.1%的钒、0.01‑0.5%的铜和小于等于0.45%的碳,其余为铁,其所含杂质中铬小于等于0.4%,硫小于等于0.005%,磷小于等于0.01%。该新型钢轨修复用合金丝材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且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该钢轨表面损伤修复的方法中,利用该合金丝材作为熔覆材料,在钢轨的受损面上熔覆形成的熔覆层组织致密、热影响区小、结合强度高、晶粒细小均匀、无柱状晶组织形态,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且具有较高的冲击吸收功,保证了钢轨表面损伤的修复质量,且该钢轨表面损伤修复的方法工作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6055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11555.8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界面结合用CrCuV固溶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重量百分数计,该CrCuV固溶体的组成为:铜33-42%;钒25-35%;余量为铬。以该CrCuV固溶体为原料,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或熔焊的手段,合成以CrCuV固溶体作为过渡层的梯度材料,有效地缓和了异质界面的热膨胀系数、熔点、弹性模量等差异,还可以降低增材制备过程中异质界面处残余应力水平,避免硬脆相的析出,能够达到异质部件的制造要求,制造出高强度的结合界面。采用该CrCuV固溶体用于异质材料的连接,能够具有高的连接界面强度与硬度,可广泛应用于如钢—铝、钢—钨、或钢—铜等异质部件结合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