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053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480073.5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复合结构硅微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在硅片上制备若干阵列分布的微米针状结构;S2、在微米针状结构的顶部、侧壁及硅片上未被微米针状结构覆盖的区域制备若干次级微结构。本发明中微米针状结构和次级微结构的复合结构能够增大硅微针的表面积或改善表面亲水性,大大增加了硅微针的带药量,从而提高了透皮给药的效率;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8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56606.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M37/00 , B23K26/382 , B23K26/402 , A61K9/00 , A61K47/04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硅基冰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硅基冰微针包括硅片、形成于硅片上且阵列分布的若干微米针状结构,微米针状结构及硅片中形成有贯穿微米针状结构顶部至硅片底部的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中形成有冰质可溶针尖。本发明的基底采用中空硅基微针,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产业化生产;在中空硅基微针中形成冰质可溶针尖,简便了给药步骤,提高了载药量;硅基冰微针提高了原中空硅基微针及可溶微针的力学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微针断裂和不易穿透皮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2987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00812.4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微米金字塔形结构和p‑n结的抗菌表面及制备方法,抗菌表面包括硅衬底、形成于硅衬底表面的抗菌功能层及形成于抗菌功能层表面上的介质保护层,抗菌功能层包括形成于硅衬底表面的微米金字塔及形成于微米金字塔表层的p‑n结。本发明中微米金字塔形结构为抗菌表面提供引发细菌形变的接触表面和出色的陷光能力,而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则为抗菌表面附加电学作用。采用上述的抗菌表面设计,可以实现同时对表面细菌产生机械损伤和光电损伤,大大提升持续抗菌效果。本发明为制造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且便宜、适用场景更广以及广谱抗菌效果出色的大尺寸实用型抗菌表面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54186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00274.9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干预机制的抗菌内壁及其制备的方法,抗菌内壁包括硅衬底、形成于硅衬底上表面的陷光结构功能层以及形成于硅衬底下表面上的内壁层。本发明中的陷光结构功能层为抗菌内壁提供外部环境对内壁表面细菌生存的干预作用,而内壁层本身也存在物理抗菌的效果。采用上述的抗菌内壁设计,可以实现对器件内壁细菌生存的光干预破坏,在内壁本身抗菌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强化抗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212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35608.7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相邦(苏州)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硅片表面制备硅微针阵列;S2、将可溶性微针材料溶液平铺在硅微针阵列及硅片表面,固化后得到可溶性微针膜片;S3、通过酸洗将可溶性微针膜片从硅微针阵列及硅片表面上剥离,所述可溶性微针膜片背面具有微槽阵列;S4、在可溶性微针膜片的微槽阵列中浇筑可溶性微针材料溶液和/或支撑材料溶液,固化后得到可溶性微针。本发明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硅片模板使用寿命长,工艺成本低,可实现大面积制备,适合大批量产业化生产,且制备的微针机械强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41863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1100274.9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干预机制的抗菌内壁及其制备的方法,抗菌内壁包括硅衬底、形成于硅衬底上表面的陷光结构功能层以及形成于硅衬底下表面上的内壁层。本发明中的陷光结构功能层为抗菌内壁提供外部环境对内壁表面细菌生存的干预作用,而内壁层本身也存在物理抗菌的效果。采用上述的抗菌内壁设计,可以实现对器件内壁细菌生存的光干预破坏,在内壁本身抗菌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强化抗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80073.5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复合结构硅微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在硅片上制备若干阵列分布的微米针状结构;S2、在微米针状结构的顶部、侧壁及硅片上未被微米针状结构覆盖的区域制备若干次级微结构。本发明中微米针状结构和次级微结构的复合结构能够增大硅微针的表面积或改善表面亲水性,大大增加了硅微针的带药量,从而提高了透皮给药的效率;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22815830U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21078815.7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相邦(苏州)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 苏州市立医院
IPC: A61B17/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皮针及微皮取皮装置,所述取皮针包括轴向连接的针尖和针杆,所述针尖的外周面凹陷形成有取样槽,所述取样槽内靠近所述针尖尖端的面为取样面,所述取样面和针尖的外周面相配合形成倒刺。本实用新型的取皮针能够直接获取皮肤碎片(微皮),降低患者在取皮过程中的疼痛感,提升患者取皮处的伤口愈合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14971131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0900036.0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硅微针,所述硅微针包括硅基底及形成于硅基底表面上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若干微米针状结构及若干次级微结构,所述微米针状结构阵列分布于硅基底表面上,所述次级微结构形成于微米针状结构的顶部、侧壁及硅基底上未被微米针状结构覆盖的区域。本实用新型中微米针状结构和次级微结构的复合结构能够增大硅微针的表面积或改善表面亲水性,大大增加了硅微针的带药量,从而提高了透皮给药的效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