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04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66728.6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荆楚理工学院
IPC: C07D263/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的制备工艺,(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可作为盐酸缬更昔洛韦中间体,它包括如下操作:取L-缬氨酸起始原料与氯甲酸苄酯反应,生成N-苄氧羰基-L-缬氨酸;N-苄氧羰基-L-缬氨酸再与N,N-羰基二咪唑(CDI)发生反应,生成(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本制备工艺方法简便,易于纯化,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产品收率大幅度提高,不造成环境污染,适合于工业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98824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02707.X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荆楚理工学院 , 湖北保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0/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Z-L-缬氨酸及其中间体(S)-4-异丙基恶唑-2,5-二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置检测的HPLC条件:色谱柱:XB-C18-250×4.6mm×5.0μm,流动相:纯乙腈;流速:0.6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10nm;(2)绘制标准曲线;(3)Z-L-缬氨酸及其中间体(S)-4-异丙基恶唑-2,5-二酮的样品含量测定。利用C18反相色谱法检测(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Z-L-缬氨酸)及其中间体(S)-4-异丙基恶唑-2,5-二酮含量,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98824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1202707.X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荆楚理工学院 , 湖北保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0/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Z‑L‑缬氨酸及其中间体(S)‑4‑异丙基恶唑‑2,5‑二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置检测的HPLC条件:色谱柱:XB‑C18‑250×4.6mm×5.0μm,流动相:纯乙腈;流速:0.6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10nm;(2)绘制标准曲线;(3)Z‑L‑缬氨酸及其中间体(S)‑4‑异丙基恶唑‑2,5‑二酮的样品含量测定。利用C18反相色谱法检测(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Z‑L‑缬氨酸)及其中间体(S)‑4‑异丙基恶唑‑2,5‑二酮含量,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20450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910466728.6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荆楚理工学院
IPC: C07D263/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的制备工艺,(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可作为盐酸缬更昔洛韦中间体,它包括如下操作:取L‑缬氨酸起始原料与氯甲酸苄酯反应,生成N‑苄氧羰基‑L‑缬氨酸;N‑苄氧羰基‑L‑缬氨酸再与N,N‑羰基二咪唑(CDI)发生反应,生成(S)‑3‑苄氧羰基‑4‑异丙基‑2,5‑恶唑烷二酮。本制备工艺方法简便,易于纯化,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产品收率大幅度提高,不造成环境污染,适合于工业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805219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426748.8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
IPC: C07D21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皮考布洛芬生产废料中回收皮考布洛芬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皮考布洛芬生产废料首先通过加入酸性水溶液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再将滤液经有机溶剂I萃取除杂和活性炭脱色,纯化后的滤液再用有机溶剂Ⅱ萃取2-3次,弃去水层,合并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碱液洗涤、干燥、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出溶剂,得到皮考布洛芬。本发明能够从皮考布洛芬生产废料中回收质量合格的皮考布洛芬,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回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89821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8594.8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荆楚理工学院
IPC: C07D263/44 , C07D4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N‑羧酸酐的制备工艺,它包括如下操作:氨基酸与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甲氧羰基‑氨基酸,在酸性条件下分离纯化N‑甲氧羰基‑氨基酸;纯化干燥后的N‑甲氧羰基‑氨基酸再溶解于溶剂中与合环试剂二氯亚砜混合,再在一定反应温度下反应,即可生成氨基酸N‑羧酸酐粗品;向得到的氨基酸N‑羧酸酐粗品中先加入良溶剂过滤除杂,滤液再加入不良溶剂冷冻下重结晶,干燥后即得氨基酸N‑羧酸酐(NCA)。本制备工艺方法简便,易于纯化,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对反应体系无水要求低,产品收率大幅度提高,反应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适合于工业大生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