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288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73712.3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表面质量检测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结构,包括计算机和若干机器人,机器人包括设置在机身背面的全向轮驱动模块和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机身正面的电源、主控模块、螺旋桨组件和对接模块。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机身背面到飞机表面的距离数据并通过主控模块传给计算机,对接模块包括一母头对接装置和两个公头对接装置,实现与任意三个机器人的对接。主控模块能将距离数据以及机器人位置信息和运动参数上传给计算机,并根据计算机发送的动作指令,控制对接模块的旋转角度、全向轮驱动模块和螺旋桨组件的转速;计算机根据距离数据以及机器人的位置信息,重建飞机被测表面模型。本发明适用于复杂飞机表面检测,检测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11965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600904.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C01B32/162 , C08G83/00 , H01M4/90 , H01M4/96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乙炔火焰处理MOF阵列表面原位快速生长CNTs的方法,首先在基底上制备MOF阵列,既作为CNTs生长的基底,又为CNTs生长提供催化剂;CNTs生长的碳源来源于MOF自身热解产生的含碳小分子气体以及火焰燃烧剩余的乙炔。通过调控碳源与氧气比例、处理时间、距离等工艺参数,实现MOF阵列的快速碳化并保证阵列结构完整性,CNTs的原位快速生长。此外,CNTs与基底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本发明相比与传统方法利用MOF制备碳纳米催化材料,该工艺制备的碳纳米催化材料保持阵列化特征,不仅可以避免后续应用中使用导电添加剂等,结构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多的活性位点;同时,CNTs可以增大碳纳米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提高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09529.4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侵彻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层结构的非正侵彻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试验台本体、若干靶体固定夹具及若干靶体;所述试验台本体水平设置,若干所述靶体固定夹具沿所述试验台本体的长轴中心线依次间隔设置,若干所述靶体分别安装在所述靶体固定夹具的顶端;其中,所述靶体固定夹具用于对所述靶体进行夹持固定,并能够对所述靶体的水平角和俯仰角进行调节;本发明通过在试验台本体的长轴中心线上依次设置若干靶体固定夹具,并利用靶体固定夹具对靶体的水平角及俯仰角进行调节,以满足对弹体实际着靶角度的真实模拟,确保了侵彻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1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00904.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C01B32/162 , C08G83/00 , H01M4/90 , H01M4/96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乙炔火焰处理MOF阵列表面原位快速生长CNTs的方法,首先在基底上制备MOF阵列,既作为CNTs生长的基底,又为CNTs生长提供催化剂;CNTs生长的碳源来源于MOF自身热解产生的含碳小分子气体以及火焰燃烧剩余的乙炔。通过调控碳源与氧气比例、处理时间、距离等工艺参数,实现MOF阵列的快速碳化并保证阵列结构完整性,CNTs的原位快速生长。此外,CNTs与基底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本发明相比与传统方法利用MOF制备碳纳米催化材料,该工艺制备的碳纳米催化材料保持阵列化特征,不仅可以避免后续应用中使用导电添加剂等,结构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多的活性位点;同时,CNTs可以增大碳纳米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提高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16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289910.4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陶瓷选区改性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超高温陶瓷选区改性碳/碳(C/C)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碳纤维预制体或密度为0.5~1.3g/cm3的C/C复合材料作为实施对象,在常温常压将超高温陶瓷相前驱体溶液定向引入C/C复合材料中,再对其进行热处理和致密化,从而得到超高温陶瓷选区改性的C/C复合材料。本发明可缩短制备周期,降低实施成本,同时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此外,本方法可解决背景技术中无法实现选区改性的难题,为定向改性C/C复合材料提供了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026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31944.6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C04B41/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Al掺杂核壳结构SiC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SiO粉和Al粉为前驱体,经过研磨混合,在较低温度下即可于多种基体表面合成大量Al掺杂核壳结构SiC纳米线。该方法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低成本、高效的制备出大量尺寸均匀的Al掺杂核壳结构SiC纳米线。所制备纳米线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和促进涂层在高温下的自愈合性能。合成的纳米线具有以下特征:直径分布在100~130nm之间,纳米线中心为晶态Al掺杂SiC核,直径约为50~80nm,外层为非晶Al掺杂SiO2层,厚度约为30~50nm。纳米线组成元素为Si、O、C和Al,纳米线长度可达毫米级。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289910.4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陶瓷选区改性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超高温陶瓷选区改性碳/碳(C/C)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碳纤维预制体或密度为0.5~1.3g/cm3的C/C复合材料作为实施对象,在常温常压将超高温陶瓷相前驱体溶液定向引入C/C复合材料中,再对其进行热处理和致密化,从而得到超高温陶瓷选区改性的C/C复合材料。本发明可缩短制备周期,降低实施成本,同时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此外,本方法可解决背景技术中无法实现选区改性的难题,为定向改性C/C复合材料提供了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036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3739.2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连接、重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机器人上设置为DPM码,基于机器人母头对接装置位置上的摄像装置,识别另一机器人公头对接装置上的DPM码,PC主机和机器人上的主控模块联合控制机器人移动,对DPM码图像识别解码结果与IMU六轴传感器测量结果融合,获得两个机器人实时相对位置,并控制机器人母头对接装置与另一机器人的公头对接装置对接,完成机器人连接。主控模块通过控制公头对接装置旋转或俯仰,实现对接后两个机器人位置重构。在重构过程中,以螺旋桨转速为控制对象,基于PID控制调节螺旋桨的推力,以补偿重力对机器人关节处扭矩,增强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减小关节承力。本发明方法连接、重构准确且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00262.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气膜孔气动阻尼计算模型及方法,包括气缸本体、分隔壁板及活塞;所述气缸本体内充填有预设压力的冷却气体;所述分隔壁板设置在所述气缸本体内,并沿所述气缸本体的长轴方向通长设置;所述分隔壁板将所述气缸本体的内腔划分为主缸腔和副缸腔;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主缸腔内,并将所述主缸腔分隔为第一主缸腔和第二主缸腔;所述分隔壁板上设置有第一气膜孔及第二气膜孔;其中,所述第一气膜孔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主缸腔连通,所述第二气膜孔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主缸腔连通,所述第一气膜孔及所述第二气膜孔的第二侧均与所述副缸腔连通;本发明实现对涡轮叶片气膜孔气动阻尼的精确计算,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的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29265.5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改性CVD‑SiC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随后利用熔盐反应在1100℃~1400℃下低温热处理,将Ti元素引入SiC涂层中,原位形成Ti‑Si‑C层,制得Ti改性CVD‑SiC抗氧化涂层。本发明利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TiO2和SiO2的互扩散降低SiO2粘度,提高SiO2流动性,进而提高SiC涂层的自愈合效率;同时过量的TiO2对表面氧化膜起到提高稳定性作用,两者协同实现SiC涂层中低温区热防护性能的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