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非负矩阵分解的多层网络社团挖掘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405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1443223.7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非负矩阵分解的多层网络社团挖掘算法;包括:步骤1,实验数据集的采集;步骤2,评价指标;步骤3,算法流程;步骤4,算法更新优化;步骤5,算法评估。本发明得益于在每一步矩阵分解过程中加入了稀疏性约束,使得算法核心的非负矩阵分解降低了对优化过程中初始值的敏感性,在每一次迭代中减弱了噪声和异常值的影响,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平均性能,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有助于提高NF‑CCE框架下算法的多层网络社团挖掘性能与稳定性。

    聚光太阳能塔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66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675824.1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采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聚光太阳能装置。聚光太阳能塔,包括固定太阳能接收器,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将太阳辐射汇聚在固定太阳能接收器上,所述的光学元件通过枢转支架支撑在支撑底架上;在枢转支架的枢转部均设有用于驱动枢转的张紧轮;在枢转支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张紧轮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第一环形链与张紧轮连接;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有驱动主动齿轮的电机及驱动轮;在支撑底架的支架空腔内设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通过扭矩连杆可枢转的附接到驱动轮上。本发明能够实现跟踪太阳的方位角和仰角,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应范围广。

    一种大流量宽裕度燃料喷嘴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49002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655736.6

    申请日:2017-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流量宽裕度燃料喷嘴组件,包括喷嘴、套管、喷油杆、环形电磁铁和弹簧;套管为两端开口的空腔柱状体,喷嘴位于套管中,与套管内壁间隙配合;喷油杆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腔柱状体,开口端插入套管中且为间隙配合;喷嘴的喷口位于喷油杆空腔内,喷嘴底部与外部节流活门连接;喷油杆伸出套管的杆体侧壁上开有出油槽,出油槽呈螺旋状分布;环形电磁铁与套管通过滑槽连接,环形电磁铁和套管之间设有弹簧;燃油通过外部节流活门,经过喷嘴上的进油孔进入喷嘴内部后旋转进入喷油杆内部;根据所需供油量大小,外部控制设备控制环形电磁铁中电流大小,从而带动套管沿轴线轴向运动,控制出油量。

    一种大流量宽裕度燃料喷嘴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490021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655736.6

    申请日:2017-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流量宽裕度燃料喷嘴组件,包括喷嘴、套管、喷油杆、环形电磁铁和弹簧;套管为两端开口的空腔柱状体,喷嘴位于套管中,与套管内壁间隙配合;喷油杆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腔柱状体,开口端插入套管中且为间隙配合;喷嘴的喷口位于喷油杆空腔内,喷嘴底部与外部节流活门连接;喷油杆伸出套管的杆体侧壁上开有出油槽,出油槽呈螺旋状分布;环形电磁铁与套管通过滑槽连接,环形电磁铁和套管之间设有弹簧;燃油通过外部节流活门,经过喷嘴上的进油孔进入喷嘴内部后旋转进入喷油杆内部;根据所需供油量大小,外部控制设备控制环形电磁铁中电流大小,从而带动套管沿轴线轴向运动,控制出油量。

    风力倍增器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8381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808994.8

    申请日:2018-07-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D9/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倍增器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流体能量转换器装置转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外部肋状结构、第二外部肋状结构、外部锥体、内部锥体、第一速度机翼和第一压力机翼。外部锥体和内部锥体组合形成流动通道,流动通道具有小端出入口和大端出入口。第一外部肋状结构用于支撑内部锥体,第二外部肋状结构用于支撑外部锥体。外部锥体表面上等间距分布入口狭缝。第一压力机翼位于外部锥体内侧相邻入口狭缝之间;第一速度机翼位于内部锥体外侧,并与第一压力机翼相对应。本发明利用卷吸效应、诱导效应和文丘里效应,增加流过流动通道的空气质量和速度,而不增加消耗的能量,转换效率高。

    一种线缆清洗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9763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833434.3

    申请日:2017-09-15

    Inventor: 陈炳录 柴梦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清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电池,所述底座的上端依次固定有支架污水桶和净水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上端固定有另一支架,所述另一支架有竖直穿过的支杆,所述支杆上端固定有挡块,所述支杆下端固定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支架之间设有套在支杆上的弹簧,所述上压板的下端固定有海绵层,所述支架上端固定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上端固定有海绵层。本发明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节能减排,通过喷头加大水压,清洗比较干净,为接下来收线装置提供干净、干燥的线缆,而且线缆在通过本装置清洗后为直线状态,为收线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双模式切换无人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565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75814.8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一种双模式切换无人机,包括机翼、机身、转子,还包括机翼支撑件,机翼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机身上,机翼通过枢转机构安装在机翼支撑件的另一端端部;还包括在机翼支撑件上设有的用于锁紧和驱动机翼的油压驱动装置,油压驱动装置驱动机翼相对机翼支撑件枢转;在机翼底部设有容纳机翼支撑件和枢转机构的空腔;本发明通过使机翼绕枢转机构的枢转轴线旋转,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模式的转换,在水平飞行模式时,机翼和转子提供升力,提高了无人机的航程,垂直起降模式主要由转子推进系统提供升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使用的局限性问题。

    聚光太阳能塔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6626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75824.1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采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聚光太阳能装置。聚光太阳能塔,包括固定太阳能接收器,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将太阳辐射汇聚在固定太阳能接收器上,所述的光学元件通过枢转支架支撑在支撑底架上;在枢转支架的枢转部均设有用于驱动枢转的张紧轮;在枢转支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张紧轮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第一环形链与张紧轮连接;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有驱动主动齿轮的电机及驱动轮;在支撑底架的支架空腔内设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通过扭矩连杆可枢转的附接到驱动轮上。本发明能够实现跟踪太阳的方位角和仰角,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应范围广。

    立式垂直起降无人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1833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08993.3

    申请日:2018-07-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22 B64C27/20 B64C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垂直起降无人机,用于解决现有垂直起降无人机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机身,还包括机翼、涵道风扇系统和立柱。所述涵道风扇系统由整体式控制叶片和涵道组成,所述涵道位于机翼下方,八个整体式控制叶片沿涵道的半径45度均匀分布,涵道风扇系统通过支柱将涵道与机身连接。所述机翼位于机头和涵道风扇系统之间并与机身固连,无人机的重心设置在机翼下方。航空控制模块分别与空速传感器、加速计传感器和天线电连接,并通过控制总线控制致动器,通过信号线控制整体式控制叶片。本发明将涵道风扇系统与固定翼相结合,实现水平飞行和垂直起降;通过整体式控制叶片的偏转控制无人机俯仰、滚动和偏航,实用性好。

    一种从机载体的翼展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741180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840307.6

    申请日:2017-09-18

    Inventor: 吴艳辉 柴梦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B10/14 B64C3/56 B64C220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机载体的翼展开装置,包括推进组件和一对翼臂。该发明用于从机载体部署一对翼,其中翼臂在运动中围绕轴线的部署限定了相对于机载体的翼的展开平面,该机构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从机载体中推进组件并且适于做在其与翼的展开平面的方向正交的轴线的旋转运动。该机构的一对翼臂,分别安装在两侧连接到组件并且和组件的旋转轴线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并且与所述机翼的展开平面中的机翼的旋转运动的轴线相距一定距离。其中每个翼臂以能够使每个翼相对于组件和与其连接的机翼的端部进行角运动的方式执行。由于组件推向旋转电机转动的动量,导致一对翼片以相反方向的同时旋转运动,并使它们在机翼的展开平面上部署。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