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675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560640.2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叶轮机械的光纤‑编码器联合锁相方法。该方法由2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光纤锁相,实现在极低转速下的叶片位置锁定,第二部分采用编码器锁相,实现在高转速下的叶片位置高精度锁定,并且由于光纤锁相已定位至固定的叶片,因此编码器锁相的脉冲计数为在光纤锁相的基础上产生的增量,从而实现固定叶片的快速、高精度定位。通过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光纤‑编码器联合锁相系统,可实现全转速范围内对于叶轮机械任意叶片在任意瞬时的快速、高精度定位,从而可以对不同的失速过程进行对比,进而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对转压气机失速发生的起始叶片通道及周向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44536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1811579915.7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力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风洞实验或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来流速度及角度数据的采集的一种集成标定数据的五孔探针测量系统。其特点是包括五孔探针和设备盒,五孔探针通过支杆和设备盒刚性固连,所述的设备盒上设置有系统复位按键和工作状态指示灯,设备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设备盒侧面设置有散热通风孔、备用电源口、USB通信串口和数字输出接口;设备盒背面还设置有数据显示屏;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包括最小系统电路,最小系统电路包括微型处理器和电源电路,微型处理器外围设置有外部通讯显示电路和传感器数据采样电路。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降低开发和维护时间成本;可扩展性强,降低飞行计算机计算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15780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49964.5
申请日:2022-11-1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形机匣壁面开孔的定位机构,主要包括支座、轴向滑轨、轴向滑块、周向导轨支座、周向导轨、周向滑块、径向连杆、径向导轨、径向滑块、电钻夹座、电钻夹头、轴向定位标尺、周向定位标尺,支座位于环形机匣的外侧,电钻夹座和电钻夹头位于环形机匣的内侧,电钻夹座和电钻夹头实现三维移动。本发明定位机构可以在只拆卸一端机匣的情况下在环形机匣壁面任意位置进行开孔,并且整个流程低成本、快速、高精度。适用于除对转压气机外的其他叶轮机械,如通风机、压缩机的机匣开孔。
-
公开(公告)号:CN10716135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0320601.4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B64D3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横风工况的双唇口抗畸变进气道结构,包括一级唇口和二级唇口,一级唇口设计有法兰,负责与涵道机匣连接,唇口曲线采用双纽线,使得气流在无横风工况能以最小损失进入涵道风扇。本发明首先不会破坏无横风工况的进气品质,且不会带来过多的额外重量。另一方面,传统进气道在遭遇横风时,唇口迎风侧极易产生流动分离导致流场畸变,而适用于横风工况的双唇口抗畸变进气道明显抑制了这一分离现象,气流流动稳定,气流畸变强度明显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89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146697.7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柱坐标系的流场测量装置,属于流体机械实验测试技术领域。用于测量气流参数的探针通过探针夹具固定在可锁死丝杠直线导轨的滑块上,丝杠直线导轨沿大齿轮径向固定安装,大齿轮固定在圆弧导轨的滑块上,且与圆弧导轨同轴心;圆弧导轨安装在导轨底座上,导轨底座与其它支撑结构固定,手摇蜗轮蜗杆减速器固定在支架上,小齿轮安装在手摇蜗轮蜗杆减速器输出轴上,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并带动大齿轮转动。通过圆弧导轨与直线导轨的配合,实现探针径向和周向的移动。通过一根探针可完成整个流场的测量,有效地减少测量所需探针数量,降低了测量成本,减少对气流的干扰。测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8304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21534.2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B03C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3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板的锯齿尾缘结构,在电除尘器入口段采用多块结构相同的分布板沿气流方向等间距排列;分布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圆形气流孔,将开孔处的材料均匀分割成瓣状,沿气流孔出口边缘延伸成锯齿尾缘结构,在分布板上形成气流通道。采用锯齿尾缘结构的分布板能梳理气流,提高分布板均匀气流的上限,使得通过孔的紊乱气流射流损失得到缓解;同时改善了流过分布板孔气流的稳定性,减少气流通过的损失,以及附带灰尘沉积。锯齿尾缘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流阻小的特点。利用分割后的材料作为后面延伸的锯齿状结构,加工制造方便,提高了板材的利用率;同时缓解结构振动,提高电除尘器效率,降低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1736.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N3/0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系统参数设计及重量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各部件的散热、导热系数和内部热源,结合电机循环油冷的散热性能,建立电机的热模型,然后基于电机的热模型,以高效率、低温升、低重量为优化目标,以极弧系数、绕组系数、气隙磁密等关键设计参数为决策变量,结合加权法与粒子群算法建立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散热系统参数设计及重量优化评估方法,快速计算在不同的电机电压、功率和转速等级下,电机效率温升最佳时的散热系统重量最小值,同时输出此时电机散热系统设计所需关键参数,有助于提高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散热设计的可靠性,缩短电机的研制周期和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93389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711369777.5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涵道式飞行器低噪音机匣及舵面,机匣分唇口环、机匣主体及锯齿底环,三者依次从上向下排列,通过四个螺孔使用长螺栓与螺母连接和固定;尾部导向舵面安装在锯齿底环内侧,尾缘处有三角形锯齿。锯齿底环尾部锯齿为正弦型,锯齿端面与机匣内侧圆柱面垂直。进行了机匣处理后的机匣主体能更有效的吸收螺旋桨产生的噪声;锯齿底环通过影响速度剪切层结构,能有效降低涵道飞行器的射流噪音;尾部导向舵面尾缘处的锯齿结构加宽了尾迹区域并加快了尾涡的破碎,有效降低了舵面后的湍流噪声。与传统多旋翼和涵道飞行器相比,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机匣及舵面的飞行器飞行时更安静,能够让飞行器执行有高隐蔽性需求的任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93389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69777.5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11/00 , B64C9/00 , B64C9/02 , B64C220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涵道式飞行器低噪音机匣及舵面,机匣分唇口环、机匣主体及锯齿底环,三者依次从上向下排列,通过四个螺孔使用长螺栓与螺母连接和固定;尾部导向舵面安装在锯齿底环内侧,尾缘处有三角形锯齿。锯齿底环尾部锯齿为正弦型,锯齿端面与机匣内侧圆柱面垂直。进行了机匣处理后的机匣主体能更有效的吸收螺旋桨产生的噪声;锯齿底环通过影响速度剪切层结构,能有效降低涵道飞行器的射流噪音;尾部导向舵面尾缘处的锯齿结构加宽了尾迹区域并加快了尾涡的破碎,有效降低了舵面后的湍流噪声。与传统多旋翼和涵道飞行器相比,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机匣及舵面的飞行器飞行时更安静,能够让飞行器执行有高隐蔽性需求的任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2074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32624.8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20 , B64C27/10 , B64C27/14 , B64C220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轴对转双旋翼涵道式垂直起降飞行器,由载荷舱、涵道机匣、导流舵、对转驱动电机和两对转转子组成;载荷舱位于涵道机匣的上方,涵道机匣采用空腔环形结构并将对转转子叶片包覆产生额外的前缘吸力,提高飞行器升力的同时降低了飞行器功率需求。安装架固定在涵道机匣内壁下端,导流舵与安装架连接,对转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架上部,两对转转子分别与对转驱动电机输出轴固连,起落架嵌入在涵道机匣外侧壁下部。共轴对转双旋翼自身抵消了自旋力矩,有利于飞行器姿态的稳定控制。采用对转转子降低了每级转子叶片的气动载荷,有利于减少气动损失,同时对转转子叶片降低旋流损失,大大提高了气动效率,增加续航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