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7380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795186.8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95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增量策略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巧妙结合了数据驱动与物理力学两大方法的核心优势,构建了一套半监督增量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本发明特别着眼于解决地震环境中样本数量有限及实时数据处理的难题。能在有限数据条件下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不断整合新数据以升级模型,本发明在地震滑坡易发性预测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数据稀缺的早期阶段,该方法仍能提供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为灾后救援初期决策提供可靠支持,实现即时、高精度的地震滑坡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62442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91683.6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体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型三向动态岩土一体化剪切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大型三向动态岩土一体化剪切试验系统包括四柱式加载框架、剪切盒、z向伺服缸、x向伺服缸、y向伺服缸、试样运输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柜;剪切盒可通过试样运输系统运输至四柱式加载框架内;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性接于计算机控制柜,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均电性接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岩土体在恒定法向荷载、恒定法向刚度、动法向荷载条件下的三向直剪、三向单剪或三向循环剪切试验,可以研究地震动多向性对岩石的动力特性的影响,有利于揭示边坡动力失稳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6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83017.9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地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烈度区地震滑坡致灾因子的智能确定方法,可以将所有组合方式下的致灾因子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批量计算所有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值,从而得到预测精度值最大时的致灾因子组合。基于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的高烈度区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选择合适的致灾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变量为高烈度区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091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16039.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Q50/26 , G01D21/02 , G06F18/214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震滑坡灾害评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近实时震后滑坡主被动耦合识别方法,本方法将主动与被动评价法结合,形成主、被动耦合评价模型,本发明的主、被动耦合评价模型能快速、准确的评估地震滑坡灾害区,用于判断地震区滑坡灾害空间分布,对地震区抢险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单一主动评价方法或单一被动评价方法,该方法可靠性强、评价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24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91683.6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体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型三向动态岩土一体化剪切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大型三向动态岩土一体化剪切试验系统包括四柱式加载框架、剪切盒、z向伺服缸、x向伺服缸、y向伺服缸、试样运输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柜;剪切盒可通过试样运输系统运输至四柱式加载框架内;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性接于计算机控制柜,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均电性接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岩土体在恒定法向荷载、恒定法向刚度、动法向荷载条件下的三向直剪、三向单剪或三向循环剪切试验,可以研究地震动多向性对岩石的动力特性的影响,有利于揭示边坡动力失稳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075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888109.2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参数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预测模型建立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地震动记录的多个参数和边坡永久位移之间的相关性,选择高相关性的地震动参数,基于变异率和增长率进行永久位移模型参数筛选,开展多类型永久位移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拟合优度和标准差等指标选择出最佳位移模型。本发明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建设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70751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88109.2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参数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预测模型建立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地震动记录的多个参数和边坡永久位移之间的相关性,选择高相关性的地震动参数,基于变异率和增长率进行永久位移模型参数筛选,开展多类型永久位移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拟合优度和标准差等指标选择出最佳位移模型。本发明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建设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2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90529.X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3 , G06F17/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协调受力的边坡刚柔组合加固结构动力计算方法,涉及边坡刚柔组合加固结构动力计算方法技术领域。所述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考虑锚索‑框架结构‑岩土体受力协调的动力平衡微分方程;S2:给出动力平衡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S3:给出动力平衡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S4:结合边界和初始条件进行求解,得到地震作用下边坡刚柔组合加固结构各部位的加速度、位移和弯矩的分布函数和锚索轴力函数;S5:根据步骤S4获得的函数计算获得不同时刻的加速度、位移、弯矩以及轴力。本发明通过考虑协调受力能够更准确地计算边坡刚柔组合加固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与受力,为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刚柔组合加固结构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95186.8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95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增量策略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巧妙结合了数据驱动与物理力学两大方法的核心优势,构建了一套半监督增量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本发明特别着眼于解决地震环境中样本数量有限及实时数据处理的难题。能在有限数据条件下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不断整合新数据以升级模型,本发明在地震滑坡易发性预测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数据稀缺的早期阶段,该方法仍能提供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为灾后救援初期决策提供可靠支持,实现即时、高精度的地震滑坡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73301.4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震动数值模拟领域,具体涉及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平台、云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方案包括构建SPH数值试验模型,基于研究区域尺寸绘制对应的几何区块图形,将等效直径为D的粒子,按间隔距离D规则排列,直至布满整个研究区域,研究区域内的粒子为实粒子,截断边界的最外层粒子为边界粒子,边界粒子距截断边界0.5D,沿截断边界外法方向,向研究区域外侧继续拓展至少三层粒子,为固定虚粒子,最后根据材料属性对所有粒子分配物理参数,选取对应的核函数W,设置SPH数值模型的基本参数,以D为粒子的光滑长度,以此构建完整的SPH数值模型;基于SPH数值模型计算边界粒子等效作用力;外部荷载输入。本发明适用于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试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