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钻参数与波速信息融合的围岩级别判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5629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1250842.8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围岩级别判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随钻参数与波速信息融合的围岩级别判识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凿岩台车收集掌子面施工过程的随钻参数,根据掌子面地质素描收集随钻参数对应里程的围岩级别,通过超前地质预报信息读取对应里程的纵波速度及横波速度,融合随钻参数与纵波速度及横波速度作为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模型的输入,训练基于随钻参数与纵波波速及横波速度融合的掌子面围岩级别判识分类模型。本发明结合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两大主要数据,分别是勘察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法信息及隧道开挖过程中凿岩台车的随钻参数信息,将数据进行结合,可以更加充分的反映围岩等级信息,可以直接应用在施工阶段,减少了各种安全隐患。

    基于随钻参数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90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1242703.0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力学参数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随钻参数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全面性。方案包括:在对应围岩等级范围内按梯度选取多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出其余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根据设定参数计算钻头的钻头转速、冲击荷载以及推进荷载;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三维数值模型包括钻头模型和隧道围岩模型;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输入隧道围岩模型,将钻头转速、冲击荷载以及推进荷载施加到钻头上计算钻进速度;在计算得到的多组钻进速度中选取与实际钻进速度差值最小的一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计算结束并得到该组随钻参数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反演值。本发明适用于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

    基于随钻参数与波速信息融合的围岩级别判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56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250842.8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围岩级别判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随钻参数与波速信息融合的围岩级别判识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凿岩台车收集掌子面施工过程的随钻参数,根据掌子面地质素描收集随钻参数对应里程的围岩级别,通过超前地质预报信息读取对应里程的纵波速度及横波速度,融合随钻参数与纵波速度及横波速度作为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模型的输入,训练基于随钻参数与纵波波速及横波速度融合的掌子面围岩级别判识分类模型。本发明结合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两大主要数据,分别是勘察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法信息及隧道开挖过程中凿岩台车的随钻参数信息,将数据进行结合,可以更加充分的反映围岩等级信息,可以直接应用在施工阶段,减少了各种安全隐患。

    基于随钻参数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909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42703.0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力学参数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随钻参数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全面性。方案包括:在对应围岩等级范围内按梯度选取多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出其余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根据设定参数计算钻头的钻头转速、冲击荷载以及推进荷载;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三维数值模型包括钻头模型和隧道围岩模型;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输入隧道围岩模型,将钻头转速、冲击荷载以及推进荷载施加到钻头上计算钻进速度;在计算得到的多组钻进速度中选取与实际钻进速度差值最小的一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计算结束并得到该组随钻参数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反演值。本发明适用于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

    基于图像的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30983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715441.4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图像的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基于图像的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图像,然后进行图像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采用岩性的识别模型识别掌子面岩石岩性,采用风化程度的识别模型获取岩石风化程度,该方法通过建立掌子面岩石的岩性和风化程度识别模型对采集的岩石和掌子面图像进行识别,再依据岩石坚硬程度划分表,结合掌子面岩石的岩性和风化程度,进而能够判识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此方法较少的引入主观因素影响,克服了传统岩石坚硬程度获取方法过度依赖于地质人员主观经验,导致的准确度较低、时效性低等缺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