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区轮轨法向接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91262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1710362170.8

    申请日:2017-05-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道岔区轮轨法向接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区轮轨法向接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先将尖轨和基本轨视为一体,进行接触区域的初步寻找,再分别对尖轨和基本轨相对于车轮的最小距离进行计算,以找寻车轮与尖轨、基本轨的接触点位置,计算接触点垂向距离差,分析车轮与尖轨、基本轨的接触状态,计算车轮对尖轨和基本轨的轮轨力,最后计算车轮与尖轨和基本轨的法向接触参数。考虑到尖轨和基本轨相对错动对轮轨接触状态的影响,计算准确,且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相对于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轮轨接触模型,计算效率更高。

    道岔区轮轨法向接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9126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62170.8

    申请日:2017-0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道岔区轮轨法向接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区轮轨法向接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先将尖轨和基本轨视为一体,进行接触区域的初步寻找,再分别对尖轨和基本轨相对于车轮的最小距离进行计算,以找寻车轮与尖轨、基本轨的接触点位置,计算接触点垂向距离差,分析车轮与尖轨、基本轨的接触状态,计算车轮对尖轨和基本轨的轮轨力,最后计算车轮与尖轨和基本轨的法向接触参数。考虑到尖轨和基本轨相对错动对轮轨接触状态的影响,计算准确,且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相对于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轮轨接触模型,计算效率更高。

    道岔钢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86017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0439925.X

    申请日:2017-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岔钢轨结构,涉及轨道交通领域。该道岔钢轨结构包括基本轨与尖轨,基本轨的钢轨端头的其中一个旁侧被切割形成第一切割面,尖轨的工作尖端的非工作侧被切割形成第二切割面,第二切割面与第一切割面紧密贴合,且工作尖端的大小与形状与钢轨端头被切除部分的大小与形状匹配。该道岔钢轨结构消除了藏尖式的道岔结构形成的凸出部,避免了轨道列出由于凸出部导致车轮爬轨,极大地减少了脱轨事故发生的概率,再者,由于分别对基本钢轨与尖轨的体积进行切削,对于通常需要批量生产基本轨与尖轨而言,极大了节省了钢材料以及生产成本。

    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327549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606689.2

    申请日:201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阻燃剂及其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用硅凝胶和铝凝胶对聚磷酸铵进行双层包覆改性,改善聚磷酸铵的表面性能和体系的阻燃性能。本发明利用正硅酸乙酯、硝酸铝和聚磷酸铵,使用无水乙醇做分散剂,反应生成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该改性的聚磷酸铵比未改性的聚磷酸铵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等都得到了提高。本发明将制得的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与聚酰胺6协同作用共同作为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聚丙烯材料的阻燃,得到的复合阻燃聚丙烯材料的极限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等级、热稳定性和成炭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32754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606689.2

    申请日:201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阻燃剂及其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用硅凝胶和铝凝胶对聚磷酸铵进行双层包覆改性,改善聚磷酸铵的表面性能和体系的阻燃性能。本发明利用正硅酸乙酯、硝酸铝和聚磷酸铵,使用无水乙醇做分散剂,反应生成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该改性的聚磷酸铵比未改性的聚磷酸铵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等都得到了提高。本发明将制得的硅铝水凝胶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与聚酰胺6协同作用共同作为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聚丙烯材料的阻燃,得到的复合阻燃聚丙烯材料的极限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等级、热稳定性和成炭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