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071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0697575.7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路热管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蒸汽管路和液体管路,蒸发器包括底板、吸液芯结构、盖板和密封结构,盖板设置于底板上,底板和盖板形成有真空腔,吸液芯结构设置于真空腔内,吸液芯结构用于储存液态的传热工质,吸液芯结构用于与盖板相配合,以将真空腔分隔为间隔设置的补偿腔和蒸发室,密封结构设置于盖板靠近底板的一端,且密封结构的位置和吸液芯结构的位置相对应,密封结构远离盖板的一端用于与吸液芯结构相抵接,以实现补偿腔和蒸发室的隔离。本申请的散热装置提高了蒸发器内的气液隔绝性能,解决了蒸发室向补偿腔的漏气、漏热问题,进而提高了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6597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213728.3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L23/42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通道相变散热器包括上盖、第一毛细芯、第二毛细芯及下盖,第一毛细芯遮盖住上盖的液腔,第一毛细芯远离上盖的一端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多孔微柱,第二毛细芯与多孔微柱连接,多个多孔微柱之间的间隙形成容汽空间,容汽空间与上盖的汽腔连通,下盖盖设于液腔和汽腔,下盖远离上盖的一端用于贴合芯片,下盖由导热材质制成,液腔用于容置液体工质,本申请通过第一毛细芯遮盖住液腔,从而将液腔与汽腔隔开,使得液腔内的液体工质不会流入汽腔内,汽腔内的蒸汽也无法穿过第一毛细芯进入液腔内,从而本申请实现了相变散热过程的汽液分离,消除了汽液两相流不稳定现象,提高了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18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51225.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薄膜蒸发的负压两相液冷系统属于两相液冷技术领域,包括密闭负压散热模块、冷凝过滤模块、储液供液模块、监测模块、真空泵以及控制器,用于对整个回路制造真空环境;密闭负压散热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冷凝过滤模块的输入端,冷凝过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储液供液模块的输入端,储液供液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球阀的一端,三通球阀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真空泵和密闭负压散热模块的输入端。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常用的冷板液冷技术存在的临界热流密度不够高,满足不了服务器芯片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需求以及冷却工质在高热流密度下沸腾气泡无序生长导致的系统压力和冷却工质的流量波动进而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52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0247.9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A47J2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水壶主体、第一加热件和均温板,均温板设置于水壶主体的内部,均温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二盖板设置于第一盖板的上方,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对接以形成有真空腔,真空腔的内部填充有传热工质,第一盖板具有蒸发端,第二盖板具有冷凝端,蒸发端和冷凝端相对设置,第一盖板远离蒸发端的一端与第一加热件连接。本申请使水壶主体的底部在二维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十分均匀,从而使得本申请的电热水壶在烧水过程中沸腾的汽泡产生更加均匀,避免大量汽泡聚集而引起噪音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36368.7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挤出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仿真对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挤出流动特性进行评估。通过对某一种类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在不同挤出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切面图,以及根据这一种类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焦烧温度,判断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是否会发生焦烧,进而判断该挤出条件下该种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能否符合挤出要求,为大长度交联聚乙烯绝缘海缆长时挤出工艺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35794.2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8D15/04 , F28F21/06 , F28F9/007 , D01D5/00 , C23C14/35 , C23C14/10 , H01L23/36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均热板和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吸液芯和镀膜层,吸液芯设置于第二壳板靠近第一壳板的一端,且吸液芯位于液体区内,吸液芯用于储存液体工质,液体工质用于受热蒸发为蒸汽进入蒸汽区,蒸汽冷凝为液体工质进入液体区,第一壳板、第二壳板和吸液芯的材料相同,材料为柔性聚合物材料,吸液芯为多孔结构;镀膜层设置于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的外表面,镀膜层用于提高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的阻隔性能。本申请既能保证柔性均热板具有良好的柔性、可弯折性和轻薄性,又能使得吸液芯和第二壳板的结合强度更高,接触热阻更低,进而提高了传热效率。还能更有效的封存液体工质,进而提高柔性均热板的使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9278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038532.4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21C9/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反应堆抑压池的交错射流式鼓泡器,包括泄压蒸汽管道、鼓泡器主管道、分流器、鼓泡器主管道导流孔和分流器导流孔;其中,泄压蒸汽管道与鼓泡器主管道相连,分流器与鼓泡器主管道末端相连,鼓泡器主管道的侧壁上开设多列平行的导流孔,分流器为圆柱状中空结构,分流器的上端面沿周向开设有多列分流器导流孔。从分流器出来的蒸汽喷射流大大增强了过冷水的湍流强度,从而将主管道侧向出来的蒸汽喷射流平均凝结换热系数显著提高,有利于蒸汽的快速冷凝释放热量。同时,不同方向的蒸汽喷射流混合搅动能够有效减轻抑压池内热分层现象,从而削减热应力不均匀对抑压池的潜在危害,提高核反应堆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4795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11800.9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散热系统包括微通道散热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传输装置、第一冷却装置、第一测温热电偶及控制器,微通道散热器用于与芯片连接,第一传输装置包括储液罐和离心泵,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测温热电偶、第一冷却装置及储液罐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测温热电偶检测到的微通道散热器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调节离心泵的功率和/或调节第一冷却装置的功率,一方面避免因微通道散热器的温度太高,导致大量散热工质汽化产生的大量气泡堵塞微通道散热器,另一方面避免在将芯片的温度控制在较低温度时,离心泵和第一冷却装置依然高功率运行,导致能耗过大,从而本申请能够实现对芯片的稳定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0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16258.6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路热管结构及电子产品,环路热管结构包括封装壳和毛细芯;封装壳内有依次连通的蒸发腔、液体循环通道、冷凝通道和气体循环通道,毛细芯设于蒸发腔内,蒸发腔沿毛细芯厚度方向的第一内壁上设有第一微柱阵列;毛细芯夹设于第一微柱阵列与蒸发腔沿毛细芯厚度方向的第二内壁之间;蒸发腔至少具有第一分布区和第二分布区;第一微柱阵列包括若干微柱,且第一分布区内微柱的排布密度大于第二分布区内微柱的排布密度。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环路热管结构。本发明可增大蒸发腔的换热表面积,还能形成额外的毛细力,增加第一分布区处的补液能力、防止第一分布区处的毛细芯因接触的高温芯片而出现干烧现象,提高了沸腾极限。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49782.8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源驱动的大功率环路热管散热装置,用于对芯片进行散热,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控制组件,蒸发器用于吸收芯片散发的热量,蒸发器包括壳体和毛细芯,毛细芯能够填充工质,壳体具有密封腔体,毛细芯设置于密封腔体内,并将密封腔体隔离成补偿腔和蒸汽槽道,蒸汽槽道连接有第一引射器和第二引射器,补偿腔分别与第一引射器和第二引射器连通,冷凝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引射器和第二引射器连接,另一端与补偿腔连通,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二引射器和芯片连接,控制组件能够根据芯片的温度和功率以控制第二引射器的通断。该散热装置能够增加蒸汽的驱动压力,降低蒸发器内的温度,使得蒸发器的温度能够符合标准,满足大功率芯片的散热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