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46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44044.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齿轮用数控滚齿机及面齿轮,数控滚齿机包括床身装置,其包括第一床身组件和第二床身组件,第一床身组件和第二床身组件之间轴向垂直;第一导向组件,滑动连接于第一床身组件顶部,第一导向组件靠近第二床身组件的一侧设有托板组件;滚刀架组件,设置于托板组件上,且托板组件通长方向位移;在线测量系统和自动对刀系统,设置于滚刀架组件上;第二导向组件,滑动连接于第二床身组件顶部,第二导向组件顶部安装有一号工位和二号工位。利用滚刀架组件对面齿轮进行加工时,使滚刀刀刃与面齿轮线接触,增大了进刀量,提高了加工效率;其次,实现了双模式加工作业,一个工作台进行加工,另外一个更换新的面齿轮,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70970.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1D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机匣的超快激光表面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制造及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1)对航空发动机机匣表面进行清洁和平整处理;2)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航空发动机机匣表面薄壁件受力分析,获取应力集中部位;3)设置超快激光冲击强化参数,进行路径规划,并重新模拟超快激光冲击强化后的航空发动机机匣表面薄壁件受力分析;4)通过模拟获得最佳参数和路径并进行保存;5)激光加工完成后,对航空发动机机匣进行冷却及后处理,完成航空发动机机匣的超快激光表面加工。本发明公开的方法简化了加工步骤,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传统薄部件加工精度不高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薄部件表面进行强化,提升了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17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17110.3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3K26/352 , B23K26/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飞秒激光改性齿轮表面的方法及制得的LIPSS,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包括:对齿轮部件待强化的表面部位进行预处理,经抛光,清洁,干燥后,进行飞秒激光表面冲击强化,再次清洁,干燥后,在齿轮表面制得LIPSS,完成通过飞秒激光改性齿轮表面。该方法采用飞秒激光在齿轮表面诱导产生了周期性微纳米结构的形貌特征,在梯度方向引入加工硬化层、残余压应力层实现表面力学性能提升。规避了其他表面强化方法热影响严重、表面粗糙度高等技术缺陷,同时便于在齿根啮合处等不便于设置保护层与约束层的位置实施强化。表面LIPSS自润滑效应与力学性能提升的耦合增强齿轮抗磨损失效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55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2104.9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IPC: F04B1/128 , F04B1/2014 , F04B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齿轮传动的柱塞泵,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缸体,安装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上,所述缸体内活动连接有柱塞,所述柱塞的端部铰接有面齿轮;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面齿轮啮合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面齿轮带动所述柱塞在缸体内活动时,所述面齿轮用于对驱动组件的转速进行减速。利用驱动组件和面齿轮啮合连接实现柱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柱塞泵简化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了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采用面齿轮传动将驱动组件的转速的进行减速,可保证柱塞泵一直工作在效率最高的状态下。
-
公开(公告)号:CN1197552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9039.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传动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变速传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和船舶,包括传动机构、固定机架、变速机构及变位机架;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固定机架的第一端外侧,输出轴转动设置在变位机架的第一端;输出轴的末端延伸至变位机架的外侧,并用于与船舶桨叶相连;第一面齿轮副和第二面齿轮副均设置在固定机架与变位机架之间,用于将驱动电机的输出动力依次传递至输出轴;变速机构包括第三面齿轮副,变位电机安装在固定机架的第二端外侧;第三面齿轮副设置在固定机架与变位机架之间,用于将变位电机的输出动力传递至变位机架;本发明通过改变船舶桨叶的入水角度,以改变动力的推动方向,进而改变船舶的行进姿态和行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0101.6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齿轮传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传动配合的输入轴、中间轴系及输出轴系;中间轴系包括第一面齿轮、中间轴及第二圆柱齿轮,第一面齿轮安装在中间轴的中间部位,第二圆柱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轴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面齿轮与所述输入轴的末端配合相连,形成第一级面齿轮传动副;输出轴系包括第二面齿轮及输出轴,第二面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端部;其中,所述第二面齿轮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相互啮合,形成第二级面齿轮传动副;本发明与圆柱、圆锥齿轮传动相比,在相同的传动比下,所述面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级数少,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传动机构的整体尺寸,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97058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29057.X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齿轮传动的共轴反转双旋翼结构及飞行器,双旋翼结构包括外旋翼轴,其内转动连接有内旋翼轴;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设置于内旋翼轴的顶部;第二螺旋桨,设置于外旋翼轴的顶部,第一螺旋桨位于第二螺旋桨上方;第一面齿轮副,通过第一螺栓组,与外旋翼轴底部连接;第二面齿轮副,通过第二螺栓组,与内旋翼轴底部连接;输入轴,一端与第一面齿轮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面齿轮副连接,输入轴用于连接外部驱动设备。通过采用两组面齿轮传动,实现了双旋翼共轴的反转;同时,通过一级面齿轮传动,便可达到多级锥齿‑行星齿轮传动的减速比;并且,整体结构紧凑,传动比大,可降低传动级数,减轻传动系统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53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914228.1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3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齿轮磨齿用蜗杆砂轮的开槽方法。包括建立产形插齿刀具与蜗杆砂轮关联的齿面方程,并计算蜗杆砂轮齿面上任意车削点的坐标,测量获取车削刀具的刃口几何参数,并根据计算出的车削点坐标和测量获取的刃口几何参数确定车削刀具的车削路径,根据确定的车削路径控制数控车削机床上预安装的车削刀具对预安装的砂轮毛坯进行车削开槽。本发明通过对车削点的精确控制实现砂轮齿面的高精度加工,无需使用齿轮磨齿机床,且面齿轮磨齿精度更高,并利用砂轮车削工艺代替传统的金刚滚轮修整,极大提高了面齿轮磨齿用蜗杆砂轮的开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407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43970.0
申请日:2024-11-30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2D3/02 , B62D5/04 , B62D6/00 , B62D1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助力系统及助力转向控制方法。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车辆单元和转向传动单元,车辆单元包括方向盘和车轮,转向传动单元包括第一圆柱齿轮、传动丝杆以及面齿轮,第一圆柱齿轮与方向盘连接,车轮分别设置在传动丝杆的两端,面齿轮固定设置,且面齿轮与传动丝杆配合,第一圆柱齿轮与面齿轮啮合连接。助力系统包括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助力电机以及第二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啮合连接。本发明由面齿轮将第一圆柱齿轮的转速进行降低,以增大扭矩实现减速,利用丝杆传动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零件的磨损,实现方向盘转动驱动传动丝杆横向拉动两侧的车轮发生转弯,降低装配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712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11987.2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2F1/18 , C22F3/00 , B23K26/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Ti6Al4V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材料性能参数及相关标准,确定喷丸强化参数;本发明,通过喷丸强化引入高振幅的残余压应力,改变材料表面和深度方向的应力状态,从而可以抑制裂纹的扩展,进而延长疲劳寿命,此外,喷丸过程在表层深度下诱导产生塑性变形层,改善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提升了其抗疲劳性能,通过飞秒激光冲击可以有效去除表面缺陷,提高表面致密度,减少微裂纹的存在,同时产生细化的晶粒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进而提高其高周疲劳性能,两者结合,通过优化残余应力状态和改善表面完整性,实现了Ti6Al4V钛合金的疲劳性能的显著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