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纳米SiO2改性地聚物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31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7900.8

    申请日:2023-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纳米SiO2改性地聚物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纳米SiO2改性地聚物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按重量称取以下各种材料,使用搅拌机均匀搅拌而成,脱模后地聚物混凝土约重2235‑2433Kg/m3,每立方米包括:水泥69.3‑92.5Kg/m3;粉煤灰419.4‑452.3Kg/m3;砂582.2‑613.9Kg/m3;碎石998.6‑1031.6Kg/m3;水玻璃215.5‑246.5Kg/m3;氢氧化钠32.6‑56.8Kg/m3;纳米SiO2以等质量取代胶凝材料的方式掺入0‑7.88Kg/m3。还公开一种上述地聚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加料顺序依次为砂、碎石、粉煤灰、水泥、碱激发溶液、纳米分散液,最后在搅拌机内拌合均匀装模。本发明能够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脆性,提高其断裂性能,使其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一种动力设备基础减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898027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16427.4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一种动力设备基础减震支座,包括圆形带沿钢槽,所述圆形带沿钢槽内设置有闭孔泡沫铝填充体,所述圆形带沿钢槽顶部设置有橡胶钢板减震组,橡胶钢板减震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本发明装置的橡胶钢板减震组能够产生水平剪切变形,从而减小动力设备机械的水平冲击应力,本发明装置的橡胶钢板减震组所产生的剪切变形为弹性变形,水平冲击荷载卸载后变形可恢复,进而能够重复多次使用;本发明装置圆形带沿钢槽内填充闭孔泡沫铝填充体不仅能够提供满足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的支撑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的竖向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减轻上部设备结构的内力;本发明装置可在工厂预制后现场安装,并根据不同机械设备动力荷载进行相应参数设计。

    一种考虑地震作用的挡土墙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028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915753.3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地震作用的挡土墙优化设计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挡土墙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计算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力,然后将挡土墙分解为三角形和矩形两部分,并根据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性验算要求,得到挡土墙的墙顶宽度和墙底宽度的关系;并根据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要求,进一步得到挡土墙的墙顶宽度和墙底宽度的差;最后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地质资料进行挡土墙地基承载力验算,结合墙体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计算挡土墙墙身强度,完成挡土墙的设计。本发明提供的考虑地震作用的挡土墙优化设计方法,不需要修改参数后进行多轮反复验算,保证了挡土墙的安全性,又兼顾了挡土墙的经济性,避免了传统挡土墙设计方法常见的浪费现象。

    一种钢板剪切加载试验的结构固定器

    公开(公告)号:CN11230478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68418.5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一种钢板剪切加载试验的结构固定器,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加载装置包括C型槽钢钢柱、C型槽钢边框框架、H型钢钢梁、多个高强度螺栓、多个普通螺栓。所述固定器提供了一种在剪切加载试验中固定大尺寸钢板的方法,可以固定剪切加载试验的不同厚度的钢板试件,保证试验加载面的竖直平稳,限制加载试件的面外方向位移,确保加载试件保持受力方向的变形,避免试件在未达到剪切破坏之前先整体失稳破坏。

    一种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5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467440.6

    申请日:2018-05-09

    Inventor: 孙庆巍 王梓伊

    Abstract: 一种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胶凝材料由粉煤灰、矿渣、水泥、水、碱激发剂和减水剂制备而成;制备方法:1)将粉煤灰、矿渣和水泥混合并搅拌;2)NaOH溶液与水玻璃混合,制备成碱激发剂;3)将减水剂加入碱激发剂中;4)将(3)制备的溶液倒入(1)中混合物中,得到拌合物;5)将拌合物分两层倒入试模并振实;6)放置后脱模,养护至设计龄期;本发明的胶凝材料实现粉煤灰高掺量利用,制备工艺简单,常温常压养护,强度高。

    一种采用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04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09577.0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聚物混凝土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一种采用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按重量称取以下各种材料,每立方米包括:矿粉262.9Kg/m3;粉煤灰394.3Kg/m3;砂390.09Kg/m3;碎石910.2Kg/m3;水玻璃165Kg/m3;氢氧化钠24.24Kg/m3;水395.5Kg/m3;碳纳米管掺入0‑0.98Kg/m3。照上述材料的重量比例,通过混凝土搅拌机均匀搅拌而成。还涉及了一种上述地聚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加料顺序依次为粉煤灰、矿粉、砂、碎石、纳米分散液、碱激发溶液,经搅拌机出来后再均匀装模。本发明能够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一种粉煤灰地聚物初凝时间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1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231101.0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灰地聚物初凝时间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用碱量、水玻璃模数用水量和缓凝剂掺量,根据试验要求拟定,制备粉煤灰地聚物浆体。利用维卡仪来测试地聚物初凝时间,采用初凝试针进行操作,特点在于通过观察初凝试针下降时突然受到明显阻力使初凝试针下降速度变慢且受到阻力时所对应的右侧指针视数即针入阻力值为7(±1)mm时,视为地聚物达到初凝时间,得出新的测试手段,此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重新定义了地聚物初凝时间的测试方法,解决了因地聚物初凝时间的无法确定而出现无法完成浇筑、运输和振捣等现实问题,同时促进了地聚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种减震吸能锚杆托盘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7525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669570.8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一种减震吸能锚杆托盘,包括托盘体,所述托盘体边缘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托盘体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置有锚杆,所述托盘体顶部设置有下金属垫片,所述下金属垫片顶部设置有高强度弹簧,所述高强度弹簧顶部设置有上金属垫片,所述上金属垫片顶部设置有弹簧垫圈,所述锚杆中上部依次贯穿下金属垫片、高强度弹簧、上金属垫片、弹簧垫圈,且锚杆位于弹簧垫圈的伸出端设置有预紧螺母;本发明装置能够对地震载荷的大小进行区分,多遇地震带小冲击载荷作用下采用高强度弹簧的弹性变形吸能,罕遇地震大冲击载荷作用下则采用弹塑性变形吸能,可避免完全采用塑性变形吸能不能重复利用的缺陷,减少锚杆托盘体的更换频率,即一次施工,多次使用。

    一种改变搅拌工艺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1915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746387.0

    申请日:2013-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一种改变搅拌工艺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方法属建筑材料领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固体废弃物用颚式破碎机破碎、再经过筛分组配而成符合4.75~25mm连续级配要求的再生粗骨料;(2)将水泥和总用水量的50%水混合,搅拌30~60s,加入再生粗骨料,搅拌30~60s,再加入天然粗、细骨料搅拌30~60s,最后加剩余50%的水搅拌30~60s,出料测坍落度,制成试块;本发明采用的搅拌工艺与常规搅拌相比,能够在再生粗骨料表面包裹形成一层低水灰比的水泥浆体,对再生粗骨料表面薄弱的区域起到了修复增强的作用,强化了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和水泥砂浆间的界面过渡区,从而使得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得到提高。

    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77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89635.7

    申请日:2023-03-22

    Inventor: 孙庆巍 谭启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聚物混凝土技术领域。这种地聚物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70.1‑93.6Kg/m3;粉煤灰421.4‑463.5Kg/m3;砂573.2‑623.9Kg/m3;碎石998.6‑1021.6Kg/m3;氢氧化钠33.95‑52.36Kg/m3;水玻璃217.5‑236.8Kg/m3;水30.28‑41.35Kg/m3聚丙烯纤维以外掺的方式掺入体积百分率的0.1%‑0.2%。按照上述材料的重量比例,通过混凝土搅拌机均匀搅拌而成。还涉及了一种上述地聚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加料顺序依次为碎石、砂、水泥、粉煤灰、聚丙烯纤维、碱激发溶液,经搅拌机出来后再拌合均匀。本发明利用碱激发技术以粉煤灰替代大部分水泥,不仅实现了固废材料的利用、降低了碳排放,掺入聚丙烯纤维还能够增强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增强地聚物混凝土的韧性,减轻地聚物混凝土楼板开裂等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