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6734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99522.9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万源市蜀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万源市开明种植专业合作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麻蒴果两次播种方法,选择海拔800-1500m,沙质壤土作为播种的基础,整地后在地面铺垫一层树叶,在天麻授粉20多天后,下部果实变褐、变软,即将裂口时,采集蒴果备用。采下的蒴果经处理后,须在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播种,播种后放入室内地上或架上,于23~27℃下培植7天,再进行二次播种,播种后并做好田间管理。本发明利用天麻蒴果2次播种,方法简单,较传统一次播种方法,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经多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播种,种子萌发率由0.015%提高到0.0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80862.9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脸香蘑菌株及其高效栽培技术。本发明的花脸香蘑的分类名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株编号花脸香蘑L‑2,暂定品种名“达香蘑2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41717,保藏日期为2024年07月31日。所述菌株柄粗盖细、出菇整齐、潮次明显、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抗病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5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57378.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麻蜜环菌培植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天麻蜜环菌菌种质量监测系统无法通过天麻与蜜环菌的结合适应性对天麻生长状态进行分析的问题,具体为一种监测天麻蜜环菌菌种质量系统,包括监测平台,所述监测平台通信连接有环境检测模块、生长分析模块、特征分析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湿度数据SD、温度数据WD、含水数据HS以及酸碱数据SJ对天麻生长环境进行检测分析并得到天麻生长的环境系数HJ,将环境系数HJ与环境阈值HJmax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对天麻生长的环境是否合格进行判定;本发明通过环境检测模块对天麻生长的环境进行监控分析,避免天麻长时间在异常环境下生长,影响天麻的生长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73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388558.6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脸香蘑菌种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按重量计,称取苎麻秸秆60-75份、竹屑18-33份、石灰3份、石膏2份,加水调节含水率至55-65%,混匀建堆发酵至松散;(3)按重量计,称取白砂糖1份、硫酸镁0.5份、磷酸二氢钾0.5份,加水溶解,调节含水量至55-65%;(4)分装至菌种瓶,高温蒸汽灭菌,然后移至无菌室,冷却,接入花脸香蘑菌丝;(6)接种后培养料移入25℃无菌培养室避光培养。采用该种方法培养的花脸香蘑菌种菌丝体浓密、粗壮、菌丝生长速度快,20-25d菌丝布满瓶底,有效缩短了花脸香蘑栽培周期10-15d,且利用此菌种栽培花脸香蘑技术生物转化率提高了20%-30%。
-
公开(公告)号:CN10708269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39383.9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 C05G3/00 , A01G18/00 , C05D3/00 , C05F17/00 , C05D3/02 , C05D9/00 , C05F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及栽培花脸香蘑的方法,按重量份计,所述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由以下组分组成:玉米芯77~80份,菜籽饼10~15份,蛭石5~8份,生石灰3~5份,石膏1~2份。本发明采用玉米芯作为培养基质,经过处理后与菜籽饼、蛭石及其它组分协同增效,提高了培养料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增强了菌种抗性,并且菌丝生长快,菌丝体长稠密、粗壮,与传统栽培方式35天进入成熟期相比,本发明可提前5‑8天,节约了发菌时间。本发明所述方法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出菇产量较棉籽壳产量高10%以上,成本低25.3%,且出菇稳定,优质高产,易于推广和普及。
-
公开(公告)号:CN118356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32889.1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脸香蘑的花青素提取装置及方法,属于花青素提取领域。一种花脸香蘑的花青素提取装置,包括罐体、进料仓、储液箱和螺旋杆,还包括;所述进料仓内转动连接有下料盘,所述进料仓上固定连接有发电设备,所述下料盘用于驱动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电力,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永磁体,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电磁块,所述电磁块与发电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挡板对罐体的密封和下料;本发明能够克服花脸香蘑原料与有机溶剂混合不均匀,有机溶剂的加入量难以控制,花青素的提取效果一般,花青素的提取效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9050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111492707.5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花脸香蘑菌丝饮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花脸香蘑菌丝饮料制作方法包括:将花脸香蘑液体菌种接种培养基培养,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得到花脸香蘑菌丝体和发酵醪液;将植酸改性海藻酸钠、稳定剂、辅料、水、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醪液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经过脱气、装瓶、封盖、灭菌、冷却后得到花脸香蘑菌丝饮料;本申请制备的花脸香蘑菌丝饮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抗氧化性能,而且其中添加的植酸改性海藻酸钠具有优异的抗相分离性能,加入花脸香蘑菌丝饮料中赋予饮料优秀的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90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2707.5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花脸香蘑菌丝饮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花脸香蘑菌丝饮料制作方法包括:将花脸香蘑液体菌种接种培养基培养,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得到花脸香蘑菌丝体和发酵醪液;将植酸改性海藻酸钠、稳定剂、辅料、水、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醪液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经过脱气、装瓶、封盖、灭菌、冷却后得到花脸香蘑菌丝饮料;本申请制备的花脸香蘑菌丝饮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抗氧化性能,而且其中添加的植酸改性海藻酸钠具有优异的抗相分离性能,加入花脸香蘑菌丝饮料中赋予饮料优秀的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55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041067.9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达州市天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IPC: A01G1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珠鸡白环蘑原种培养基,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份配制而成:稻草70份、牛粪18份、麦麸10份、石膏1份、碳酸钙1份。(1)稻草晒干后切成1cm长度碎块;(2)按重量份数称取稻草、牛粪、麦麸、石膏、碳酸钙,加水调节含水率至55-65%,pH值调节至7-9;(3)将处理后的物料分装至菌种瓶,在126℃、0.15Mpa条件下灭菌120min,然后移至无菌室,冷却,即得。培养基接种后将培养基移入30℃无菌培养室避光培养,培养室每天通风换气,至菌丝布满瓶底后即可作为栽培种使用。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菌种培养基质中含水量和通气这一主要矛盾,可促使菌丝快速生长,菌种培养时间缩短10~15天。
-
公开(公告)号:CN10630748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66115.3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宣汉县天丰菌业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木耳的制备方法,包括除杂、发泡、辣椒处理、蒸制、风干、二次发泡、真空干燥步骤,保留了木耳的完整性,且各原料营养物质等流失较少,风味独特,产品既可以单独直接食用,又可以发泡后进行再次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