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790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81125.2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装置和方法,该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简化了提钛处理工艺操作流程,生产实施和使用操作都较为简便,并且结合其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方法,在实现对熔融液态的含钛高炉渣粒化加工的同时,利用含钛高炉渣的余热进行甲烷碳化并实现对含钛高炉渣的提钛处理,有效回收、利用高温液态含钛高炉渣的余热作为化学热,大幅减少了额外能耗的消耗,降低了对含钛高炉渣干法粒提钛处理的能耗和成本,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钛高炉渣提钛处理工艺程序复杂、能耗和成本高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可以在国内冶金企业推广应用。

    一种低品位红土镍矿半熔融态生产镍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5634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11705.3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品位红土镍矿半熔融态生产镍铁合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较低的1400~1440℃的温度进行还原,使得还原产物中的炉渣以及还原出的镍铁合金均进入半熔融态,从而借助半熔融态的炉渣与镍铁合金之间的相界面作用力,使镍铁合金被炉渣排挤而聚集,以备冷却后以镍铁合金颗粒的形式夹杂在炉渣孔隙中,并在后续步骤中通过磁选进行渣铁分离,不需要将镍铁合金和炉渣都加热到容易流动的全熔融状态而进行分离,因此不仅还原温度相对较低,而且还原时间也只需要25~35分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红土镍矿处理工艺需要在1650℃以上的高温还原至少1小时而言,本发明方法的冶炼周期短,能耗明显降低,冶炼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一种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790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381125.2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143 Y02W30/5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装置和方法,该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简化了提钛处理工艺操作流程,生产实施和使用操作都较为简便,并且结合其含钛高炉渣干法粒化及甲烷碳化提钛处理方法,在实现对熔融液态的含钛高炉渣粒化加工的同时,利用含钛高炉渣的余热进行甲烷碳化并实现对含钛高炉渣的提钛处理,有效回收、利用高温液态含钛高炉渣的余热作为化学热,大幅减少了额外能耗的消耗,降低了对含钛高炉渣干法粒提钛处理的能耗和成本,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钛高炉渣提钛处理工艺程序复杂、能耗和成本高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可以在国内冶金企业推广应用。

    一种低品位红土镍矿半熔融态生产镍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563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11705.3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品位红土镍矿半熔融态生产镍铁合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较低的1400~1440℃的温度进行还原,使得还原产物中的炉渣以及还原出的镍铁合金均进入半熔融态,从而借助半熔融态的炉渣与镍铁合金之间的相界面作用力,使镍铁合金被炉渣排挤而聚集,以备冷却后以镍铁合金颗粒的形式夹杂在炉渣孔隙中,并在后续步骤中通过磁选进行渣铁分离,不需要将镍铁合金和炉渣都加热到容易流动的全熔融状态而进行分离,因此不仅还原温度相对较低,而且还原时间也只需要25~35分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红土镍矿处理工艺需要在1650℃以上的高温还原至少1小时而言,本发明方法的冶炼周期短,能耗明显降低,冶炼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红土镍矿混合冶炼制备镍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983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43283.5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土镍矿混合冶炼制备镍铁合金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硅镁质型红土镍矿与褐铁矿型红土镍矿按一定比例配矿后得到混合镍矿,并破碎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入碳质还原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制成团状物,团状物置于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在1300~1450℃的温度下反应30~90min,得到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磨矿处理,分选后得到镍铁合金。本发明以不同类型红土镍矿为原料,实现了硅镁质型和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的综合利用,有效地从两种类型红土镍矿中制备镍铁合金用于不锈钢冶炼。此方法还原过程无需外部添加助熔剂或造渣剂,具有成本低、镍回收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半钢粒化法生产铁粉和蒸汽高效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3956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5774.8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钢粒化法生产铁粉和蒸汽高效利用的方法,采用如下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熔融半钢注入结构、旋转粒化系统、冷却系统、金属颗粒收集结构、冷却水收集结构和蒸汽收集结构;旋转粒化系统中熔融半钢注入转盘,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带动转盘转动,使熔融半钢粒化;冷却系统将粒化飞溅出来金属颗粒冷却;金属颗粒收集结构对下落的金属颗粒金属收集;冷却水收集结构对下落的冷却水进行收集,蒸汽收集结构用于收集雾化室中的蒸汽;半钢熔融半钢注入结构注入转盘,旋转粒化系统进行粒化,最后收集金属颗粒和蒸汽。该方法利用半钢生产还原用铁粉,无需增碳脱硫以及合金化等工序,不但大大降低了能耗,还极大地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微波分步强化干燥红土镍矿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19924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900892.4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分步强化干燥红土镍矿的系统和方法,该微波分步强化干燥红土镍矿的方法让待干燥处理的红土镍矿依次通过系统中的第一微波干燥装置、挤压造粉混合装置和第二微波干燥装置实行分步干燥,在两个干燥步骤中增加一项破碎混匀配加冶金粉尘工艺,混匀有利于微波均匀干燥,提高了能量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干燥效果;此外,向微波干燥设备中通入防氧化气体可以将炉内大量水蒸汽及时带出,降低微波炉内的蒸汽压使得水蒸气的蒸发朝着正向进行;且整个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额外的水资源,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发明的微波分步强化干燥红土镍矿的系统和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污染大、干燥效果差等问题。

    半钢粒化法生产铁粉和蒸汽高效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395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35774.8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10 C01G23/05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钢粒化法生产铁粉和蒸汽高效利用的方法,采用如下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熔融半钢注入结构、旋转粒化系统、冷却系统、金属颗粒收集结构、冷却水收集结构和蒸汽收集结构;旋转粒化系统中熔融半钢注入转盘,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带动转盘转动,使熔融半钢粒化;冷却系统将粒化飞溅出来金属颗粒冷却;金属颗粒收集结构对下落的金属颗粒金属收集;冷却水收集结构对下落的冷却水进行收集,蒸汽收集结构用于收集雾化室中的蒸汽;半钢熔融半钢注入结构注入转盘,旋转粒化系统进行粒化,最后收集金属颗粒和蒸汽。该方法利用半钢生产还原用铁粉,无需增碳脱硫以及合金化等工序,不但大大降低了能耗,还极大地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的紧凑型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607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28038.7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的紧凑型生产方法,该方法将原本镍铁、铬铁、锰铁合金生产以及混合冶炼制钢的四条生产线合并为一条生产流程,直接利用红土镍矿、铬铁精矿、锰矿、铜渣进行混合烧结、冶炼后生产奥氏体不锈钢,简化了工艺流程,使得烧结点火温度和配碳量得以降低,可起到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并且冶炼直接得到含铬、镍、锰及铜的不锈钢母液,使得能够将所得到的热不锈钢母液直接进入转炉进行吹炼而生产不锈钢,进一步减少了热量损失、降低了能耗,同时有助于简化奥氏体不锈钢的生产线,避免因流程分散导致的设备管理、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为奥氏体不锈钢的生产工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