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0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5228.3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产氧菌藻共生颗粒污泥及其快速培养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取城镇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经预处理后得到均质的活性污泥悬液;将活性污泥悬液置于透明密封容器中,在静置状态下对活性污泥悬液施加光照处理,获得自产氧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本技术方案可解决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机械曝气或搅拌消耗能耗高、系统长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可克服菌藻共生系统中固液分离能力弱、生物量易流失等技术瓶颈。本方案培养的自产氧菌藻颗粒污泥具有节能效益显著、颗粒结构紧凑、沉降性能优异、抗逆性能突出等特点,具有颗粒形成速度快、颗粒结构稳定性强等优势,极具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81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98950.6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A01K63/04 , C02F103/2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智慧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过滤槽、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水质指标数据库、判别单元、决策单元和动作单元;判别单元与监测单元和水质数据库连接,且判别单元与决策单元连接;决策单元与动作单元连接,决策单元内预设有针对养殖池和各处理池出现不同超标的水质指标的处理决策,并将处理决策并向动作单元发送命令。该系统能高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以及自动实时监测和调控水质,保证养殖池内水体符合水产品生长的要求,同时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0431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600013.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S2:向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通入粒径分布为18~26μm的微气泡,微气泡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曝气;S3:完成S2后,向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通入粒径分布为35~47μm的微气泡持续曝气;S4:重复S2和S3,1~2d后,停止曝气,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1/4体积的膜出水进行循环;S5:膜出水循环过程中,向循环的膜出水内加入絮凝剂,并回流至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本发明方法简单,利用多次曝气,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81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198950.6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A01K63/04 , C02F1/00 , C02F3/10 , C02F1/28 , C02F7/00 , C02F3/32 , C02F1/32 , C02F3/30 , C02F103/2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智慧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过滤槽、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水质指标数据库、判别单元、决策单元和动作单元;判别单元与监测单元和水质数据库连接,且判别单元与决策单元连接;决策单元与动作单元连接,决策单元内预设有针对养殖池和各处理池出现不同超标的水质指标的处理决策,并将处理决策并向动作单元发送命令。该系统能高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以及自动实时监测和调控水质,保证养殖池内水体符合水产品生长的要求,同时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0431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600013.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S2:向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通入粒径分布为18~26μm的微气泡,微气泡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曝气;S3:完成S2后,向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通入粒径分布为35~47μm的微气泡持续曝气;S4:重复S2和S3,1~2d后,停止曝气,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1/4体积的膜出水进行循环;S5:膜出水循环过程中,向循环的膜出水内加入絮凝剂,并回流至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本发明方法简单,利用多次曝气,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819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99094.6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过滤槽、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过滤槽设于调节池内并位于调节池顶部,过滤槽与养殖池连通,便于养殖池内的水产养殖废水流经过滤槽再流入调节池;调节池底部和初级过滤池底部连通,初级过滤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底部与生物反应池底部连通,生物反应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与消毒池底部连通,消毒池上设有排水口,以将消毒后的水体排入水产养殖池。该系统能高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同时系统运行简单、可操作性强且运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174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9538.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稳定运行的方法,S1:向膜生物反应器内接种成熟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完成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构建;S2:向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注入污水3~20min;S3:对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驱动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膜组件转动;S4:297~315min后,停止曝气,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混合液沉降5~15min,通过膜组件抽滤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后的污水10~55min;S5:重复S2~S4。本发明可降低膜组件的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以使得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长时间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56313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38030.2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技术的高效率、高强度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是从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中分离、鉴定并筛选出具有较高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产生能力的菌株,进行富集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液等体积混合,制备成生物强化所用信号分子产生菌混合菌液;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初期,定期、定量投加混合菌液,以增加体系内信号分子的浓度;待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完全颗粒化后,停止投加混合菌液。运用此方法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周期短、粒径大、强度高、不易散结,可高效而稳定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本发明运用群体感应机制与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可提高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实际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81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199094.6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K63/04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过滤槽、调节池、初级过滤池、生化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生物过滤池和消毒池,过滤槽设于调节池内并位于调节池顶部,过滤槽与养殖池连通,便于养殖池内的水产养殖废水流经过滤槽再流入调节池;调节池底部和初级过滤池底部连通,初级过滤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底部与生物反应池底部连通,生物反应池内的水体溢流进入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与消毒池底部连通,消毒池上设有排水口,以将消毒后的水体排入水产养殖池。该系统能高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同时系统运行简单、可操作性强且运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62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0142162.3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12N1/2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维持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快速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快速培养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获取黑曲霉菌的真菌孢子,并制备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经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和藻液经共培养获得菌丝球裹藻凝结核;在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接种活性污泥,然后投加菌丝球裹藻凝结核;无曝气条件下运行所述光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获得完全颗粒化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好氧颗粒污泥制备周期长、能耗高、生物量易流失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方案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平均粒径大、颗粒结构致密、沉降性能好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优良等优点,应用推广前景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