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7417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730582.9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具装置,采用锥形夹片、锚环和外套筒形成可自锁加固锚具结构,通过在锥形夹片、锚环和外套筒设置同轴通孔,外套筒通孔为阶梯通孔,锚环为锥形通孔,锚环的一端与外套筒通孔内阶梯端面接触,锥形夹片一端设置于锚环的通孔内,内筋穿设于锥形夹片、锚环和外套筒的通孔内,外套筒的通孔内螺纹连接压紧螺钉,压紧螺钉的端部与锥形夹片的端部接触,利用压紧螺钉与外套筒形成自锁结构,完成预应力施加,通过顶升螺纹长度实现预应力的精准控制,使夹片受力收紧,同时锚环外部由顶压弹簧和插销共同施加约束,进而使得内筋能够被夹片有效咬合并锚固。
-
公开(公告)号:CN11045393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40788.2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近表面加固筋预应力施加装置及加固方法,通过在待安装加固筋上固定预应力施加锚具,在钢筋混凝土梁底部固定锚板,形成待安装加固筋的安装基本结构,然后利用通过锚具对待安装加固筋实现预紧,通过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的千斤顶锚具和穿心式千斤顶,配合定位传力板和预应力施加锚具,能够实现待安装加固筋上的载荷加载,穿心式千斤顶一端固定于千斤顶锚具上,另一端与定位传力板固定连接,定位传力板一端设有夹持开口,可便于定位传力板与待安装加固筋上的预应力施加锚具一侧面接触,实现载荷加载,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加固筋预应力的加载,防止后期增加荷载和变形时加固筋与梁体之间发生应变滞后。
-
公开(公告)号:CN10882422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903029.9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及加固方法,在需要加强的钢筋混凝土柱上侧壁保护层上进行竖向加开加固开槽,并且在加固开槽内涂抹填充材料;先用填充材料将清理干净的加固开槽填充至一半,放入铝合金筋,将加固开槽压入填充材料内,再通过填充材料填满加固开槽,进行压实并抹平,使钢筋混凝土柱与铝合金筋形成一体,采用近表面加固的方法,使得加固筋与混凝土粘结面积增大,减小了粘结剥离破坏的可能性,改善了加固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利用铝合金筋自身的特性,能够显著提高加固柱的耗能能力,减小混凝土柱受力后的残余变形,提高构件的损伤自修复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46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285826.6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1D22/00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T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及方法,包括并排设置在混凝土T梁翼缘下侧的若干个竖直的横隔板;混凝土T梁腹板底部设置有成对的水平支撑垫板,且每对支撑垫板均位于两个相邻的横隔板之间;支撑垫板两侧的横隔板中,高强铝合金筋的一端通过铝合金螺栓固定在一个横隔板上,形成锚固端,高强铝合金筋的另一端通过楔形夹片式锚具固定在另一个横隔板上,形成张拉端;高强铝合金筋的中部绕过支撑垫板下侧且呈水平状态。本发明在保证不降低混凝土T梁的承载性能的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T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加固效果好;同时,通过形成锚固端和张拉端,能够有效给铝合金施加预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70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85605.9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1D2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桥面板体外加固系统及加固方法,包括桥墩以及设置在桥墩上的桥面板,桥面板的下侧设置有若干根高强铝合金板,高强铝合金板均平行于桥面板的轴线。本发明系统中通过设置高强铝合金板对桥面板进行加固,高强铝合金具备极好的耐腐蚀性和与钢材相近的强度与塑性,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桥面板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在不增加自重的情况下,提高承载能力,降低了侵蚀环境下桥面板的安全隐患以及由于后期维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保证了桥面板具有良好的延性;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尤其是高强铝合金低温性能优异,在严寒地区作为桥面板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材料优势将更加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87761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15244.7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F24S30/452 , F24S23/77 , F24S2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式定日镜支架,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包括镜面支撑组件、仰角传动组件和方向角传动组件;所述镜面支撑组件包括镜面支撑板和支架结构;所述镜面支撑板固定在支架结构上;所述仰角传动组件包括仰角铰接轴承、传动履带和仰角主动轴承;所述仰角铰接轴承固定在镜面支撑板上,所述仰角铰接轴承和仰角主动轴承之间连接传动履带,所述仰角主动轴承一端与支架结构连接,仰角主动轴承另一端与方向角传动组件连接;本发明增加了子镜间的整体性,促使各子镜共同发挥反射作用,避免光线分散,仰角传动组件通过仰角主动轴承带动传动履带运动从而实现仰角的变化,适用于各类镜场布置,传动方式简单、直接,传动履带可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7365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03542.1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及方法,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通过在混凝土柱侧面开设延伸至混凝土柱基础部分内的嵌入槽,嵌入槽内通过结构胶固定有加固筋;通过在嵌入槽上下两端进行楔形放大和加固筋端部设置螺栓,可显著提高加固筋与本体混凝土之间的锚固能力;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柱基础部分外圈通过加强混凝土段连接;采用加强混凝土段使加固筋锚固段上移,解决了嵌入式加固基础或节点开槽时施工难度大、槽道尺寸和形状不易满足设计要求及开槽垂直度无法控制等问题,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加强混凝土段和基础,在开孔的时候能够避开基础内部的纵筋和箍筋,保护基础内钢筋不被破坏;使用铝合金筋作为植筋材料,可以避免加固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因材料锈蚀导致连接失效,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1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728363.7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MA高耗能自复位三维隔震装置,采用水平减震装置、竖向减震装置和限位装置形成能够阻抗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的隔振装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下部水平减震装置的下连接板和中连接板产生相对水平位移,耗能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发生水平位移,其内部的SMA丝发生拉伸变形,参与支座耗能,并提供自复位能力,本装置可衰减建筑中车辆段内列车运行引起的上部结构竖向振动,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利用SMA的超弹性,提高水平减震装置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保证SMA材料超弹性的发挥,提高水平减震装置的自复位能力,减小其残余变形;当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超越位移限值时,水平减震装置可发挥限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82422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904799.5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 E04G23/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在需要加强的钢筋混凝土柱上进行竖向加开加固开槽,并且在加固开槽内涂抹填充材料;先用填充材料将清理干净的加固开槽填充至一半,放入记忆合金棒,将加固开槽压入填充材料内,再通过填充材料填满加固开槽,进行压实并抹平,使钢筋混凝土柱与记忆合金棒形成一体,采用近表面加固的方法,使得加固筋与混凝土粘结面积增大,减小了粘结剥离破坏的可能性,改善了加固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利用记忆合金棒自身的特性,能够显著提高加固柱的耗能能力,减小混凝土柱受力后的残余变形,提高构件的损伤自修复能力,做到了地震后结构功能的快速恢复,实现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半主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364611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284427.4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 ,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自复位节点,包括相互垂直交叉布置的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它还包括两个夹紧单元,两个夹紧单元分别布置于预制混凝土柱的两侧,两个夹紧单元之间横向连接有记忆合金棒;夹紧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组件,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布置于预制混凝土梁的上下两侧,上下两侧的连接组件通过定位螺栓连接;连接组件的内端与预制混凝土梁内伸出的配筋连接,两个连接组件的外端用于与外部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梁夹紧连接。制造简单,施工方便,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实现节点的自复位,减小乃至消除节点的受力变形,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装配式节点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