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4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63368.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nventor: 陈德 , 李可军 , 赵军科 , 周舟 , 史朋志 , 刘秀 , 罗进 , 肖刚 , 王鹏旭 , 吴世鑫 , 罗刚 , 严荔 , 杨云生 , 唐美奇 , 宋子政 , 马骋昊 , 王盼盼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软化隧道疏松砂岩旋喷防控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依据设计要求,筹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符合质量标准的水泥、适配的旋喷管、性能良好的高压泵、高效的水泥浆搅拌机以及稳定的水泥浆运输车等,并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和安全规范。本发明通过施工准备确保了材料和设备的齐全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钻孔步骤通过精确控制钻孔参数保证了孔的质量;旋喷过程通过合理控制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了对疏松砂岩的有效加固;清洗步骤防止了设备堵塞;质量检验保证了施工质量符合标准;监测步骤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7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588.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四川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V20/54 , G06F18/2411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感器数据分析的隧道内风险预测方法,涉及隧道风险预测技术领域,包括基于隧道布置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异常评分,设置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优化阈值,判定隧道异常;根据隧道异常的判定。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综合各个传感器的特征值,并配合机器学习模型动态调整阈值,使多维度的传感数据保持高效的异常检测能力,通过综合交通摄像头监测数据评估交通情况,结合传感器数据实现多层次的数据融合和分析,反映隧道内的环境变化,确保了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隧道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基于风险预警的警示措施能够迅速响应,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89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50967.0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边坡稳定性研究及锚索支护优化方法,其锚索支护优化方法包括步骤:A1、根据所研究范围的边坡状态,计算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参数,作为施工工艺的初步设计方案;A2、定量预应力锚索垂直间距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A3、定量预应力锚索倾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A4、非定量预应力锚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A5、研究预应力锚索粘结长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隧道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为探索预应力锚索不同支护方式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还给出了一种通过变更支护参数,探究最优预应力锚索支护方式的方法,其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能够有效提高边坡整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22851.0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长安大学
Inventor: 李可军 , 陈德 , 周舟 , 赵军科 , 刘秀 , 史朋志 , 罗进 , 党生林 , 苏钊 , 李春 , 王鹏旭 , 罗刚 , 严荔 , 杨云生 , 唐美奇 , 宋子政 , 马骋昊 , 王盼盼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穿越富水砂岩段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准备:包括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资料,确定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步骤b:测量定位:根据隧道的设计轴线和里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提高围岩稳定性:可以在隧道周边形成帷幕体,承受部分地层压力,保持砂土软岩在开挖后的稳定,有效控制拱顶滑塌、坍塌和地表沉降;机械化程度高:设备配套完善,如采用pst—60水平旋喷钻机等,提高了施工功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保证施工安全:为隧道开挖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溜塌、滑塌等危险情况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6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584.3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四川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F18/2431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N3/04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变形预测方法,涉及隧道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收集隧道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隧道数据进行融合;提取隧道特征,构建隧道变形预测模型进行隧道变形预测;对实时预测的结果进行评估与预警,构建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隧道数据,存储收集和分析产生的隧道数据。本发明通过收集隧道数据的隧道数据进行融合,构建隧道变形预测模型进行隧道变形预测,融合方法优化数据的表征能力,不仅能够捕捉历史数据中的时间序列特征,还能够基于当前实时数据进行动态预测,显著提高隧道变形的预警能力,为隧道的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减少由于数据误差导致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1336677.3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水下爆炸的模拟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模型箱、悬浮隧道模型和炸药。模型箱包括加固钢板、高速摄像系统和照明系统;悬浮隧道模型包括套筒、传感器和应变片;炸药通过钢杆固定。采用离心机实验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推导超重力场冲击波和气泡相似关系,其次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水下爆炸荷载和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及损伤,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悬浮隧道水下爆炸响应理论模型和损伤评估方法。利用离心机开展悬浮隧道水下爆炸模拟的方法,拓展了水下爆炸离心机实验方法的应用范围,为悬浮隧道及类似海洋结构物爆炸响应分析和抗爆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水下爆炸离心机实验研究水平更进一步。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52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36677.3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水下爆炸的模拟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模型箱、悬浮隧道模型和炸药。模型箱包括加固钢板、高速摄像系统和照明系统;悬浮隧道模型包括套筒、传感器和应变片;炸药通过钢杆固定。采用离心机实验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推导超重力场冲击波和气泡相似关系,其次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水下爆炸荷载和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及损伤,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悬浮隧道水下爆炸响应理论模型和损伤评估方法。利用离心机开展悬浮隧道水下爆炸模拟的方法,拓展了水下爆炸离心机实验方法的应用范围,为悬浮隧道及类似海洋结构物爆炸响应分析和抗爆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水下爆炸离心机实验研究水平更进一步。
-
公开(公告)号:CN222481299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359650.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爆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钻孔装药一体化台车装置,包括移动小车,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钻孔平台,位于钻孔平台尾部的炸药储存装置,其中:所述钻孔平台上设置有控制系统、悬臂和液压系统,该控制系统同时与液压系统和动力系统连接。在钻孔完毕后,通过利用螺旋钻杆将乳化炸药装入炮眼内,可通过控制悬臂伸缩实现间隔装药,有效的防止钻孔孔壁破碎围岩掉落对爆破装药的影响,可实现间隔装药,提高了爆破装药精确度、节省人力物力和保障了隧道爆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1259660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3073689.4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F42B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爆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导爆索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活动连接压盖,保证压盖能过绕着压盖与底座的连接处旋转,便于导爆索的放置和安装。压盖上设置有卡扣,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卡紧固定卡扣的卡槽,当待连接的两根导爆索置于压盖与底座之间后,将卡扣压入卡槽内,即可完成导爆索的连接。底座与压盖之间开设有用于卡设导爆索的卡线槽,便于导爆索的安装。该装置可实现导爆索的快速连接,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522611U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21878688.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通管通风装置。包括若干小直径风带,小直径风带用于从台车内穿过,解决了大风带无法穿越台车的问题。小直径风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多通管接头连通大直径风带。两个多通管接头用于将大直径风带的空气分配至若干小直径风带。在需要穿越台车的路段,将大直径风带替换为小直径风带,待小直径风带穿越台车后,再次将小直径风带连通至大直径风带,解决了大风带无法穿越台车的问题,提高了隧道洞内空间利用率。大直径风带的截面积不大于若干小直径风带的截面积之和,避免了大直径风带与小直径风带的切换过程中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