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浮式双浮箱套筒闸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077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97079.9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一种自浮式双浮箱套筒闸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拦污栅装置、叠梁检修门装置、事故检修门装置、弧形工作门装置以及套筒闸门,套筒闸门包括2个浮箱、顶部套筒、多节中部套筒、底部套筒,拦污栅装置、叠梁检修门装置依次设于进水口至胸墙之间的腔体中,腔体底板上开设圆孔,套筒闸门的底部套筒安装在圆孔上方,自圆孔开始的出水流道依次设置事故检修门装置、弧形工作门装置;顶部套筒、多节中部套筒、底部套筒均为双层结构且从上至下依次套设连接;两个浮箱沿套筒中心线对称布置,浮箱为封闭圆柱形,轴线与水流方向平行,浮箱与顶部套筒连接。本发明通过双浮箱和双层套筒的设计可实现取表层水体、保证取水流量以及适应大变幅水位变化。

    一种用于水下摆动油缸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2689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811081836.3

    申请日:2018-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水下摆动油缸的密封装置,它包括水密腔室(1)、防水钟罩(2)、摆动油缸(3)、止水装置(4)和封水瓦片(5);所述的防水钟罩(2)位于所述的水密腔室(1)上,所述的防水钟罩(2)壳体上设置有封水瓦片(5),所述的封水瓦片(5)与防水钟罩(2)搭接处设置有止水装置(4),所述的摆动油缸(3)上段依次穿过所述的水密腔室(1)顶部设置的孔洞和所述防水钟罩(2),且所述的摆动油缸(3)顶端位于所述的封水瓦片(5)上方,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液压驱动油缸布置在迎水面时,油缸本体和支铰轴承、油管等附件均淹没在水下,对其寿命、安全性都有较大影响的缺点,具有提供了无水的工作环境的优点。

    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4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230946.6

    申请日:2023-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钢衬流道、下部腔体、上部腔体,钢衬流道包括上游钢衬流道、中部钢衬流道和下游钢衬流道,上部腔体、下部腔体、中部钢衬流道由上至下布置,中部钢衬流道设有供尾水事故门上下滑动的门槽,机组运行时尾水事故门由启闭机持住悬吊在上部腔体内;下部腔体中设有隔断门、与隔断门连接的拐臂,动力装置驱动拐臂使隔断门绕轴旋转,旋转过程中隔断门在水平与竖直状态之间变化,以实现将上部腔体与下部腔体隔断或连通。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洞室尺寸开挖大、闸门与启闭机振动大、运行维护繁琐、尾水事故门检修时机组需要停机等问题。

    一种压启式平压阀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6222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911074688.7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启式平压阀装置,包括设于叠梁检修门底节的平压阀、与平压阀相连的连杆、一端与连杆铰接的杠杆、与杠杆另一端铰接且垂直设置的底节闸门压杆、与底节闸门压杆接触的组合压杆以及限位装置,所述组合压杆包括顶节闸门压杆以及中间节闸门压杆,杠杆可绕支架转动,顶节闸门压杆受到抓梁压迫后垂直向下运动,带动中间节闸门压杆及底节闸门压杆垂直向下运动,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定连杆、顶节闸门压杆、中间节闸门压杆垂直向下的行程在平压阀的设计开度范围内。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现有在顶节闸门上设置平压阀充水平压时,由于叠梁检修门的挡水水位下降较大带来的无法实现充水平压的问题。

    一种闸门吊杆移轴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5593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0341895.0

    申请日:2020-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闸门吊杆移轴装置。所述移轴装置包括行走机架、移轴机架、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架上的调节架、安装在调节架上的穿退轴架和电动液压油缸,穿退轴架与待穿退的吊杆销轴在同一直线上,调节架设置在与穿退轴架垂直的方向,并通过升降机构与移轴机架连接;所述穿退轴架通过纵向水平移动机构与调节架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油缸与穿退轴架平行设置,其油缸缸体固定在穿退轴架的其中一侧,活塞杆水平置于穿退轴架上方,在活塞杆的端部设有油缸吊头,在待穿退的吊杆销轴的端部焊接有与油缸吊头相匹配的吊耳。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避免由于销轴过重而造成的麻烦,实现了快速准确的移轴工作。

    用于水利工程的机械控制电磁挂脱梁

    公开(公告)号:CN116641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11122.6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机械控制电磁挂脱梁。所述电磁挂脱梁还包括梁体、电磁吸附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电磁吸附机构包括磁闭体、安装在磁闭体内的多个固定磁铁、设置在相邻两个固定磁体之间的旋转磁体,在每个旋转磁铁上设有同步转轴;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导杆、大链轮、小链轮和安装在每根同步转轴上的同步链轮;所述梁体上下移动通过导杆和连杆带动大链轮转动,大链轮通过小链轮、同步轮和同步轴带动旋转磁体旋转与固定磁体共同作用产生外部磁力线,完成与闸门的吸合负载;或与固定磁体共同作用产生内部磁力线,完成与闸门的脱开卸载。本发明比较其他机械自动挂脱梁,挂钩与脱钩更加方便快捷、维护简单,可保证在动水环境下可靠工作。

    用于水利工程的水下清污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4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598477.0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下清污系统及方法。所述水下清污系统包括防逃逸的淤泥收集装置、淤泥破碎装置、吸泥装置和污泥输送装置;所述防逃逸的淤泥收集装置包括一侧开设有进泥口的收集仓、置于收集仓进泥口的旋切机构和置于旋切机构上方的刮泥板,所述淤泥破碎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在收集仓内的挤压螺杆;所述吸泥装置包括吸泥管和吸泥泵,所述污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软管和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污泥输送机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污泥输送机构之间通过输送软管连接,最末端污泥输送机构通过输送软管与外界污泥处理设备连通。本发明防止了淤泥扩散到下游,避免了淤泥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堆积,提高了淤泥清除效率,保证清淤效果。

    一种压力钢管内开密封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752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91562.8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钢管内开密封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所述密封门装置包括压力钢管、加强板、法兰、止水件、密封门、拐臂、支撑架以及密封门锁紧件;压力钢管上开孔,孔洞处外壁焊接加强板,孔洞处焊接法兰,法兰内表面设置止水件,密封门位于压力钢管内部,密封门的外表面焊接密封门铰支座,加强板上焊接固定铰支座,拐臂的两端分别与密封门铰支座和焊接固定铰支座转动连接,密封门随着拐臂转动在压力钢管中上下移动,以将压力钢管上的孔洞封堵或开启;法兰的顶面设有支撑架,密封门锁紧件用于在密封门将孔洞封堵后,将密封门锁紧于支撑架。本发明通过改进密封门与法兰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确保密封门的安全运行,且启闭密封门方便,密封效果好。

    一种对称梁式三分钢岔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7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37368.4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梁式三分钢岔管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计岔管管壳体型;步骤二、设计U梁;步骤三、设计腰梁。本发明采用作图法进行钢岔管体型设计,可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效率,其中设计管壳体型时,不需要推导相贯线共点的计算公式,在CAD能直接通过作图法绘制管壳体型,确保4条相贯线能相交于同一点,简单清晰;设计U梁与腰梁形状时,无需得到椎管相贯线的方程,无需再根据椎管相贯线方程再推导U梁的内缘、外缘及腰梁外缘方程,在CAD中能直接通过作图法绘制出U梁与腰梁的形状,简单清晰;该方法具有推广性,适用月牙肋岔管、梁式岔管及无梁岔管等管道的设计。

    用于非自航船舶长距离通过隧洞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0183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355975.5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非自航船舶长距离通过隧洞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待牵引船舶通过的隧洞航道、设置在隧洞航道两侧岸顶的行车轨道和用于牵引船舶的牵引车,待牵引船舶上设置有带缆桩,牵引车通过牵引缆绳与带缆桩相连,牵引车设置在行车轨道上,牵引车沿行车轨道运动,驱动待牵引船舶沿隧洞航道运动。通过在隧洞航道两侧岸顶设置行车轨道,牵引车沿行车轨道运动,驱动待牵引船舶沿隧洞航道运动,结构简单,技术可靠,实施便捷;牵引车采用电力驱动,减少船舶通行对隧洞环境的污染,提高长距离、窄航槽行驶的安全和通航效率;牵引车上设置的电动绞盘扩大了船舶适应隧洞水位变幅,提高了船舶的通航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