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9298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215985.9
申请日:2016-04-10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研发的高压输电巡检系统。该系统采用ESRI ArcGIS Sever 9.3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服务平台;采用3DMAX开发三维地图模型;采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和GPS技术实时定位、监督和管理任务的执行情况;以Java作为应用层的开发语言,开发工作界面;采用Oracle11g存储管理系统数据;采用C/S架构搭建系统网络平台。系统根据专家知识产生巡检路径,并为巡检员提供巡检前的路径模拟和巡检时的路径导航及任务指导。该系统能够提高巡检员对现场的实际了解情况、业务水平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有利于缩短巡检时间,提高高压输电网络的巡检效率和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913372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79768.1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nventor: 王素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74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智能生物颗粒取暖系统,包括炉具实体、水循环系统、通信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炉具实体又由送料系统、燃烧系统、温度采集系统、余料监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构成。当炉体工作时,用户只需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所需温度,智能控制系统便会通过电加热棒加热燃料点燃炉体,并通过温度采样值和设定值的误差值控制送料电机的转停时间比、风机和循环水泵的转速,实现对室内温度的精准控制。它以秸秆等生物颗粒为燃料,降低了取暖成本;由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送料和燃烧程度,降低人工操作的繁杂程度和经验不足等问题,降低了一氧化碳中毒以及火灾发生的事故率。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式嫁接到Internet网络,便于实现远程的智能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10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15691.5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nventor: 王素珍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ARM11的电力巡检PDA的研究与设计,以高压输电网的安全运营和线路巡检的高效、可靠为主旨研发了野外电力巡检智能移动终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在分析和研究大量有关巡线信息采集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以ARM芯片为核心,结合RFID技术、GPRS网络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研究开发出一套信息化程度高、经济实用、准确有效的线路巡检管理系统,以避免因周边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错检、漏检以及重检状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4954435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08721.6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nventor: 王素珍
Abstract: 针对城市公交车辆运营监控系统的研发,本文采用Zigbee无线自组网技术研发了车载用Zigbee移动终端、电子公交站牌用zigbee路由器和公交网络末端用zigbee协调器构成的硬件系统,实现对各公交车辆到站信息的实时定位采集与电子播报,辅助候车人员及时乘车或换乘车辆;以WEBGIS技术为核心,集成Oracle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和GPRS无线通信技术,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研发了公交车辆运营监控用软件系统,实现对各公交车辆到站情况的实时定位跟踪与监督管理,为城市公交车辆的调度管理和市民的出行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4713600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25762.9
申请日:2015-03-20
Inventor: 王素珍
Abstract: 针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融合ZigBee和WebGIS技术研发了城市大气环境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它包括若干监测点、一个数据传输网络、一个数据监测中心和一个在线服务系统。该系统分为感知层和应用层。系统感知层是基于ZigBee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硬件无线传感网,负责城市大气环境监测指标的实时动态采集与传输;系统应用层是基于WebGIS的城市大气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软件系统,该系统监测城市大气环境分布与实时动态变化,精确定位污染源地理位置并预警污染事故的发生。感知层与应用层通过GPRS方式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系统的数据管理采用Oracle11g实现。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自适应采集以及实时、可靠地高效传输,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20011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6699.5
申请日:2025-04-1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F18/27 ,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人机定位跟踪风险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应用。实时接收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状态数据;数据预处理与标准化后,采用滑动时间窗口重组状态数据,构造出下一时刻无人机的状态张量格式;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提取;特征整合与最终状态预测。该方法针对无人机的多维运动状态信息,采用滑动时间窗口取样并滑动进行的方式构建预测关系,结合高效的序列空间与时间双维度特征提取机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提高了无人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决策的实时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66337.0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30/367 , G06F30/373 , G06F119/14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定子偏心的永磁电机轴承减荷设计方法及永磁同步电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不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模型;进行磁场分布仿真,获取磁通密度和磁场强度分布数据;计算不同气隙位置的磁拉力分布,评估不均匀分布的气隙对承轴的影响;调整不均匀气隙的厚度,达到减轻轴承负荷的效果。本发明通过不均匀气隙的设计,可以使得磁拉力在电机自重方向上产生一种反向力矩,这个力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抵消电机本身重力的影响。这样,电机重力与磁拉力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对承轴的综合影响,减轻了承轴需要承受的额外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596374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82531.3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的反步法控制器及参数整定方法,该控制器运用一种非线性跟踪微分器作为滤波器,改善了原有反步法控制的复杂性爆炸问题。通过自抗扰控制算法中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逼近非线性函数,使被控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减低系统复杂程度。通过反步法实现对高阶系统的有效控制,提升了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性。通过改进的连续动作强化学习器整定控制器的参数,避免了繁琐的人工经验整定,使控制效果得到优化,提高了整定效率,并且保证了整定过程中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参数整定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发明适应于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跟踪控制,尤其适应于高阶非线性系统的运动控制,以及大时滞系统的过程控制,如:无人飞行器姿态控制、化工反应器、供暖系统温度控制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766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26870.4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H02P21/00 , H02P21/18 , H02P25/022 , H02P27/12 , G05B13/0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电机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电机实际输出与数学模型计算值之间的转速差值作为数据集的输出,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有效克服了电机磁路非线性、电磁及机械惯性等因素导致的难以建立精确电机数学模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直接利用电机实际转速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控制系统中应用受限的问题,减轻了神经网络训练负担以及模型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7430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610213206.1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8 , F24D19/1009 , G06Q50/26
Abstract: 城市供热能耗智慧化管理与控制技术平台以用户端温度调控为目的,以整个管网供暖设备调控为核心,分别对热用户、换热站和供暖管理指挥中心进行软硬件平台的搭建。热用户部分,包括智能调节阀、智能温控器和墙体嵌入式终端等设备的软硬件设计;换热站部分包括一、二次管网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监测,换热器、循环水泵等的控制;供暖管理指挥中心部分,通过直观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管理支持,为用户提供取暖费用查询等服务。每个房间内的温控器为用户提供本房间的温控服务,并将本房间的采集数据通过电力载波技术汇总到入户端墙体嵌入式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整个家庭的温控服务。汇总后的数据经电力载波到楼宇数据汇总终端,再通过GPRS模块经换热站汇总至供暖管理指挥中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