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6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4859.7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Mg‑Li‑Al‑Mn合金,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Li:3.0~9.0%、Al:0.5~4.0%、Mn:0.2~1.5%,其余为镁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杂质总含量小于等于0.3%。本发明公开了该轻质高强Mg‑Li‑Al‑Mn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Mg‑Li‑Al‑Mn合金,通过加入特定含量的Al和Mn,能够打破在Al含量较高时合金中有益MgLiAl2相易于析出的常规趋势,能够在合金中形成独特的稳定的MgLiAl2+Al8Mn5强化相组合,并抑制亚稳强化相MgAlLi2和软化相AlLi的生成。形成的第二相促进合金挤压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通过细化晶粒和第二相强化的方式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使得该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66‑248MPa,抗拉强度为199‑331MPa,延伸率为11.3‑16.1%,密度为1.526‑1.632g/cm3。
-
公开(公告)号:CN1195066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88546.0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塑Mg‑Li‑Zn‑Gd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氩气气氛中,按照质量百分比选取合金原料进行加热熔融,制备合金熔体;(2)对合金熔体进行浇铸成型,获得合金铸锭;(3)对合金铸锭进行预热后,挤压成型,获得镁锂合金的挤压棒材;(5)对挤压棒材在室温下进行旋转锻造变形处理。本发明通过在镁锂的合金体系中加入以具有晶粒细化效果的钆(Gd)和固溶强化效果的锌(Zn)为主要合金化元素,同时通过挤压‑旋转锻造过程来调控合金中Mg3Zn3Gd2、MgZn2等纳米析出相以及Zn元素在析出相附近的偏聚,从而改善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得到轻质高强塑镁锂合金棒材,其屈服强度达到276MPa,抗拉强度为303MPa;延伸率为24%;密度为1.565g/cm3。
-
公开(公告)号:CN1199653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44029.5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1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水系镁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解液包括MgCl2·6H2O和亲核非质子型有机溶剂;该亲核非质子型有机溶剂能够与亲电的Mg2+发生相互作用,调控Mg2+的配位环境,减少溶剂化结构中的水分子,达到抑制析氢腐蚀发生和钝化层的形成;本发明还公开了镁离子电池,其包括上述电解液和亲镁高析氢过电位金属基底,具有高析氢过电位的异质金属基底不仅可以进一步抑制水分解带来的副反应,还可以提供亲镁位点,实现镁的欠电位沉积;即本发明所提供的镁离子电池能改善水系镁离子电池负极/电解液界面性质,以及增加电解液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镁离子电池沉积/剥离的可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53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42665.7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钒渣化学刻蚀提钒方法,包括化学刻蚀步骤:将钒渣破碎并研磨,加入刻蚀剂与之混合反应,反应完毕后抽滤分离固液,固体经烘干得到高品位的钒精渣;其中,所述刻蚀剂为盐酸,摩尔浓度为0.5~2.5 mol/L,刻蚀反应温度为10~50℃,刻蚀剂与钒渣液固比为8:1~20:1(ml/g)混合,再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钒精渣。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稀盐酸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化学刻蚀,将包裹钒尖晶石的硅、钙、磷、少量铁都溶出,使这些对提钒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与钒尖晶石固相分离,同时无须加热,所用盐酸量较少;并且,后续焙烧时,经化学刻蚀的钒渣仅需更少的焙烧剂、1/2甚至更少的焙烧时间就能实现钒的高效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19694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90890.0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晶格畸变和熵值的高熵合金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同时对高熵合金的晶格畸变程度和熵值进行计算,然后根据筛选要求确定符合要求的高熵合金的成分;通过Hume‑Rothery合金固溶理论进行晶格畸变程度计算;晶格畸变程度的范围必须≥8.7%,上下限差值必须≥2.0%;基于统计力学中混合熵的概念的统计定义进行熵值计算;熵值必须≥1.5R。所得TiFeMnCoVZr高熵合金,仅包含Laves相,作为氢化镁储氢材料的应用时,最大吸氢量能达到4.7wt.%,最大放氢量为4.6wt.%,放氢活化能为68.9kJ/mol。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8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37367.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10/0563 , H01M10/054 , H01M10/052 , H01M4/50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层状MnO2正极材料的镁/碱金属混合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镁/碱金属双盐电解液,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镁/碱金属双盐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极片包括层状二氧化锰正极材料,所述负极极片为纯镁金属,所述电解液为镁/碱金属双盐电解液。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含有层状MnO2正极材料的镁/碱金属混合电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高镁/碱金属混合电池,具有高的电压窗口;镁负极侧不易产生枝晶,同时还兼具碱金属离子在正极材料中快速的离子迁移速率优势,实现了层状二氧化锰正极材料在高电压镁基混合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是一种低成本、高安全的新型二次电池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506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17145.1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导电金属作为工作电极,以镁或镁合金作为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浸入包括镁离子的有机电解液中,在工作电极表面电镀沉积得到镁或镁合金材料。其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能够制得厚度均匀的板状镁或镁合金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339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71809.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任意量纲相场模型求解枝晶形貌和浓度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基于任意量纲的相场控制方程和基于任意量纲的溶质场控制方程;给定所求合金枝晶生长与数值模拟所需的物性参数;设定初始化无量纲浓度和边界条件;根据物性参数、初始化无量纲浓度和边界条件,使用基于任意量纲的相场控制方程和基于任意量纲的溶质场控制方程,对合金凝固过程进行相场模拟,获得枝晶形貌和浓度分布。本发明通过任意浓度和任意温度作为基准建立相场方程,将相场模型中的基准统一,明确不同相场方程的数学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了在求解枝晶形貌和浓度分布时,不同相场模型由于基准设置不同导致的模拟结果难以比较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7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55820.X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镁合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LPSO和双尺度颗粒协同增强的Mg‑Gd系耐热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Mg‑Gd系耐热合金包括:Gd8.0~10.0wt.%,TiB20.3~0.9wt.%,Al2Gd 2.74~8.21wt.%,Zn 0.4~1.0wt.%,余量为Mg。本发明通过引入LPSO相和双尺度颗粒(Al2Gd微米颗粒和TiB2纳米颗粒)显著提高了Mg‑Gd系合金的室温强度和高温强度,尤其是提高了200~300℃下的高温屈服强度和高温抗拉强度,拓宽了镁合金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用于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中。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2632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2264.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B3/00 , C01G33/00 , B01J23/8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酸铜掺杂的固态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通过球磨将铌酸铜(CuNb2O6)掺杂到MgH2中,利用CuNb2O6对MgH2进行催化改性,显著提升了MgH2的吸放氢速率,获得了低温储氢性能优异的复合储氢材料,同时达到了吸氢动力学和吸放氢总量的共同优化改善,相对于单一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他形式添加的双金属元素,能够通过引入新相进一步优化提升催化改善效果,为新型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策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