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件回弹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2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910334601.9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压件回弹优化方法,包括:根据生产目标零件的板料的属性与生产所述目标零件的模具的属性,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并不断调整工艺参数,使得仿真结果符合预设要求,获得最小的第一回弹值对应的目标工艺参数;若所述第一回弹值大于回弹阈值,基于所述目标工艺参数继续进行仿真模拟并不断调整模具参数,使得仿真结果符合预设要求,获得最小的第二回弹值对应的目标模具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工艺参数与所述目标模具参数,进行所述目标零件的制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找到回弹优化的最优参数,对冲压件回弹难以进行抑制的问题。

    一种板材冲压回弹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9944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12966.7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冲压回弹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板材的性能参数,性能参数包括包辛格效应材料参数;构建包含N个网格节点的初始模具型面;输入性能参数,对板材进行冲压仿真,获得板材在回弹前的每个网格节点的应力值和回弹后的每个网格节点的回弹量;根据应力值与包辛格效应材料参数,确定每个网格节点处的潜在形变量;根据潜在形变量和回弹量,确定每个网格节点的目标补偿量,对初始模具型面进行补偿,获得目标模具型面;根据目标模具型面,对板材进行冲压成形。本发明提供控制方法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满足冲压回弹精度控制的目标模具型面,提高冲压仿真与设计的效率。

    一种板料的摩擦系数及回弹量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368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03223.2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料的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包括:在不固定圆辊机构时,对第一板料进行拉延弯曲实验,通过主动端和所述从动端的拉力之差计算出所述第一板料拉延弯曲的折弯力Fb=Fo1-Fi1;在固定所述圆辊机构时,对第二板料进行所述拉延弯曲实验,通过以下公式: 获得所述第二板料的摩擦系数μ,所述第一板料和所述第二板料相同,所述对第一板料进行拉延弯曲实验及所述对第二板料进行所述拉延弯曲实验均在相同的拉延参数下进行。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摩擦试验机进行单方向拉伸获得的板料的摩擦系数不具代表性的技术问题。

    一种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车身轻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536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31777.9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车身轻量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车身轻量化方法中涵盖了结构、材料和工艺三个学科体系,且在三个体系中针对灵敏度高的零部件和灵敏度低的零部件分别给出了不同且细致的轻量化对策。在车身轻量化措施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从结构、材料和工艺这三个方面对车身进行轻量化,有力地提高了工程实践中车身轻量化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实现效果。

    一种复合材料雷击损伤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4756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07464.2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雷击损伤模拟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建立复合材料的二维几何模型,并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包含二维网格的几何模型;偏置所述二维网格,获得包含三维网格的几何模型;对所述复合材料设置与热-电-结构耦合相关的性能参数与边界条件;根据所述包含三维网格的几何模型、所述性能参数与所述边界条件,获得表征所述复合材料性能变化的模拟结果。解决了目前缺乏雷击仿真模拟的问题,可用于仿真模拟复合材料在雷击后材料性能产生的变化,避免了真实的雷击试验测试,降低了成本和测试周期。

    一种热成形钢零件及其制备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21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02574.2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成形钢零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钢板的厚度得到第一奥氏体化热处理保温时间,以进行奥氏体化热处理,后使用具有孔洞的模具进行冲压和保压,得到第一热成形钢零件半成品,后通过孔洞向第一热成形钢零件半成品喷水,并根据第一热成形钢零件半成品的形状特征以设定喷水时间,后检测组织和力学性能,当组织或力学性能不满足预期要求时,逐步增加第一奥氏体化热处理保温时间以作为第n钢板的奥氏体化热处理保温时间,直至检测满足预期要求,将第n钢板的奥氏体化热处理保温时间确定为目标奥氏体化热处理保温时间,以制备目标热成形钢零件。本申请内容解决了现有热成形钢零件的力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