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安装至电动车并且可相对于电动车移动的感应拾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518919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580000414.7

    申请日:2015-0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拾取设备(1),所述感应拾取设备(1)将安装在利用由所述感应拾取设备通过磁感应产生的电能运行的电动车上,其中:‑所述设备(1)包括拾取部(2),所述拾取部(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磁场并且用于产生电能的电感应器,‑所述设备(1)包括安装部(3),所述安装部(3)安装在或者将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4),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4)用于致动所述拾取部(2)相对于所述安装部(3)的运动,‑所述安装部(3)和所述拾取部(2)借助至少一个连接部(5)可移动地相互连接,‑所述连接部(5)包括杠杆(5a),所述杠杆(5a)借助第一联接件(6)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安装部(3),‑所述杠杆(5a)具有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联接件(6)延伸的第一区域(105)并且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一联接件(6)延伸的第二区域(106),所述第一区域(105)连接至所述致动器(4)并且所述第二区域(106)借助第二联接件(9)可旋转地连接至连接元件(5b),所述连接元件(5b)将所述连接部(5)与所述拾取部连接,‑所述第一联接件(6)和所述第二联接件(9)布置成允许绕着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由此使得所述拾取部(2)沿着导致的拾取运动方向远离所述安装部(3)或接近所述安装部(3)地移动,‑所述连接部(5)紧邻所述拾取部(2)的侧缘布置,并且如果沿着所述导致的拾取运动方向观察的话,所述平行的旋转轴线横向于所述侧缘延伸。

    用于车辆的感应充电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473069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80005265.2

    申请日:2017-0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29 B60L11/1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电储存单元的车辆、尤其是电动车辆的感应充电系统及其使用。该感应充电系统优选具有用于充电站的第一线圈装置和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第二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装置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装置磁性地相互作用。此外,优选该感应充电系统具有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可运动地支承第一线圈装置,其中,优选该系统设置用于在第一线圈装置和第二线圈装置之间产生磁吸引力,所述磁吸引力引起第一线圈装置借助定位单元相对于第二线圈装置限定地定向。

    利用同时运行的相继的区段感应式地将电能传输至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8367686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54931.7

    申请日:2016-09-20

    Inventor: C·维尔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能传输至车辆的布置(11,21,41)、特别是用于将电能传输至轨道限制车辆、例如轻轨车辆(81)或道路汽车的布置,其中,-所述布置(11,21,41)包括用于产生交变电磁场并从而将能量传输至车辆的电导体布置(41),-导体布置(41)包括多个相继的区段(T1,T2,T3,T4,T5),其中,区段(T1,T2,T3,T4,T5)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延伸,所述行驶方向由轨道或行驶路径限定,-相继的区段(T1,T2,T3,T4,T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条用于载送一相交流的交流线(44a,44b,44c),以便产生交变电磁场,-相继的区段(T1,T2,T3,T4,T5)中的每一个都与配属的控制器(CTR1;31)组合,所述控制器适于独立于其它区段(T1,T2,T3,T4,T5)地控制该区段(T1,T2,T3,T4,T5)的运行,-相继的区段(T1,T2,T3,T4,T5)中的至少两个邻近的区段(41a,41b)感应式地彼此耦接,使得当邻近的区段(41a,41b)中的第一区段(41b)在第一区段的配属的控制器(CTR1;31)的控制下运行时,如果邻近的区段(41a,41b)的第二区段(41a)未在第二区段的配属的控制器(CTR1;31)的控制下运行,则第一区段(41b)在第二区段(41a)中感生电压并从而产生感应交变电流,-布置(11,21,41)包括用于将第二区段(41a)耦接到负载(RL;F1,S1;105)的可控的耦接结构(S1),所述可控的耦接结构(S1)具有第一运行状态,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二区段(41a)耦接到负载(RL;F1,S1;105),使得第二区段(41a)中的任何交流都被负载(RL;F1,S1;105)减幅,可控的耦接结构还具有第二运行状态,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二区段(41a)未耦接到负载(RL;F1,S1;105),使得第二区段(41a)中的任何交变电流都不被负载(RL;F1,S1;105)减幅,-布置(11,21,41)适于在第二区段(41a)未在其配属的控制器(CTR1;31)的控制下运行并且第一区段(41b)在其配属的控制器(CTR1;31)的控制下运行的时间段开始之前、之时和/或之后将可控的耦接结构(S1)切换到第一运行状态,使得第二区段(41a)中的由第一区段(41b)的运行产生的感应交变电流被负载(F1,S1;105)减幅。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1459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352789.7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2 B60L11/1829 H02J50/10 H02J50/90

    Abstract: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所述充电桩包括升降控制部分、自动对位装置、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所述升降控制部分包括信号采集模块、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第一微处理器、第一驱动模块、第一执行模块、第二执行模块。所述自动对位装置由信号发射系统与系统接收系统组成。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包括供电端口、第一整流器、第一DC-DC变换器、高频逆变器、发射线圈、有线直流充电模块、有线交流充电模块。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第二整流器、第二DC-DC变换器、电池接入端口。本发明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该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供电电源,解决了风光互补系统等新能源发电系统输出的发电电压较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