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耦接装置,尤其用于分离系统的液压高压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363573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80031938.9

    申请日:2012-06-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6 F16D2048/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软管接套(1)情况下的软管耦接装置,所述软管接套能够与一软管管道(10)连接,其中,在与所述软管接套的连接区域中,一压套筒(5)以第一直径区域(6)推装到所述软管管道上并且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第一槽口部(压接部)被挤压,其中,软管接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轴环,所述第一轴环衔接推套到所述软管接套的连接区域上的软管管道的软管端部,并且,压套筒具有第二直径区域(7),第二直径区域与所述第一直径区域相比减小并且软管接套的至少一个第一轴环嵌接到所述第二直径区域上并且在至少一个第一轴环之后所述第二直径区域能够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第二槽口部通过挤压(压接)与软管接套沿轴向固定地连接。

    用于软管联接件的不转动机械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02971569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80033418.7

    申请日:2011-07-06

    Inventor: A·T·布里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 E21B17/0423 F16L33/2076 Y10T29/49908

    Abstract: 公开一种软管联接件(20)以及制造该软管联接件的方法。该软管联接件包括铆接箍(30)的杆(28)。所述杆包括径向向内指向的槽(44),所述箍的径向向内指向的楔子(56)铆接到该槽中。楔子包括在铆接之前大于槽的宽度的宽度。而且,槽包括底表面,第一斜面侧和第二斜面侧(50)以第一角度从底表面延伸,而楔子包括内表面,第一斜面侧和第二斜面(66)以第二角度从内表面延伸。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不平行但相对于彼此在5度内。所述杆和箍形成表面接触的至少六个不同区域,以预防箍相对于杆的转动。

    连接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65191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580018072.8

    申请日:2005-05-27

    Inventor: V·马里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3/141 F16L33/2076 Y10T29/49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挤压套筒(15)和具有环形凸缘(7)的连接内接头(5)构成的连接装置(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特别紧凑的连接装置。为此,挤压套筒(15)具有横截面基本为正方形并且通过挤压强制保持在环形凸缘上的保险区段(16)。该保险区段使挤压套筒沿轴向紧固在连接内接头(5)上而不在后面接合该连接内接头,即,该保险区域没有延伸超过环形凸缘(7)的区段。由此,连接装置(1)在轴向方向上特别紧凑并且可提供较大的密封长度。连接装置的总体长度仅由用于密封的壳面(6)的长度相对于环形凸缘(7)的轴向长度来确定。不需要在环形凸缘(7)的后面设置附加区段。

    一种高压端部接头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956A

    公开(公告)日:1989-12-13

    申请号:CN89101860.3

    申请日:1989-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6

    Abstract: 接在高压软管端部上的接头包括连接件和套管,连接件带有插入软管的部分,而套管包括软管端部及连接件插入部分并皱曲在软管端部上,套管中在软管的端部处有一内腔,在套管上(以及连接件的环形壁上)设置了一个毛细孔,连通内腔和套管的外表面。该泄漏孔自内腔中安全地排放了液体的渗漏。

    软管耦接装置,尤其用于分离系统的液压高压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3635734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280031938.9

    申请日:2012-06-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6 F16D2048/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软管接套(1)情况下的软管耦接装置,所述软管接套能够与一软管管道(10)连接,其中,在与所述软管接套的连接区域中,一压套筒(5)以第一直径区域(6)推装到所述软管管道上并且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第一槽口部(压接部)被挤压,其中,软管接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轴环,所述第一轴环衔接推套到所述软管接套的连接区域上的软管管道的软管端部,并且,压套筒具有第二直径区域(7),第二直径区域与所述第一直径区域相比减小并且软管接套的至少一个第一轴环嵌接到所述第二直径区域上并且在至少一个第一轴环之后所述第二直径区域能够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第二槽口部通过挤压(压接)与软管接套沿轴向固定地连接。

    管连接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0296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80025628.0

    申请日:2013-04-16

    Inventor: 前佛洋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6 F16L33/20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连接器,其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流体从套管的外部向内部浸入。通过使套管(2)朝向螺纹接管(1)缩径变形,密封件(3)向轴向膨胀变形,第一密封面(3a)与管体(B)的前端面(B2)紧密接触,与此同时,第二密封部(3b)嵌入于环状空间部(4)内,从而分别与螺纹接管(1)及套管(2)紧密接触。在该连接状态下,如浸渍于液体中时等那样,即使螺纹接管(1)及套管(2)的露出面与流体接触,流体也不会从套管(2)的外部朝向内部浸入。

    可压接或可型锻的流体动力套圈、联接器、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24369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0980146209.6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盖茨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6 F16L33/20

    Abstract: 管端联接器(200)包括整体的单件杆(212),其具有外部倒刺端部(215)和外部套圈交界部(217),整体的单件可径向地压塌的套圈(100)设置在杆(212)上,可压塌的插孔部(101)设置在倒刺端部(215)的周围,可变形的附接部(102)设置在套圈交界部的周围,转矩传递部(103)限定在插孔部(101)和附接部(102)之间。转矩传递部(103)可以通过加工硬化、角尖锐化或类似方式而增强。插孔部(101)可以保持“C”形插入件(505),一个或多个线圈的插入件(605),或者多个堆叠的插入件(805),用于夹持管端部,插孔部(101)可以限定出唇缘(107),密封(910)设置在插孔部中,在插入件和唇缘之间。“C”形插入件的一些实施方式限定出内周齿(506)和相应的外周凹陷凹痕(50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