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422435A
公开(公告)日:2003-06-04
申请号:CN01807655.6
申请日:2001-04-03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507 , H01J43/045 , H01J43/22
Abstract: 在构成电子倍增管或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管电极(8)上形成8列隧道(15),各隧道(15)由倍增管电极(8)的外框(16)和隔离部(17)形成。在各隧道(15)上配置多个电子倍增孔(14)。在倍增管电极(8)的外框(167)及隔离部(17)的规定位置上,与倍增管电极(8)成一整体地设置形成比外框(16)及隔离部(17)的宽度宽的玻璃支承部(21)。玻璃部(22)被接合到这些玻璃支承部(21)的全体上。玻璃部(22)通过涂布玻璃使之硬化被接合到玻璃支承部(21)上,呈向上凸出的大致为半球形的圆顶状。在形成圆顶状的玻璃部(22)被接合到玻璃支承部(21)上之后,将各个倍增管电极(8)叠层。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4C
公开(公告)日:2004-01-07
申请号:CN97122417.X
申请日:1997-11-06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5 , H01J1/32 , H01J4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传输式电子倍增器与其配套的电子管。该传输式电子倍增器具有高的二次电子产生率和一种容许被检测光入射检测位置的结构。电子管包括:封闭容器;放置在封闭容器中的电子源,向封闭容器中发射电子;面对电子源的阳极;安置在电子源和阳极之间的传输式电子倍增器。该传输式电子倍增器包含有用金刚石或用以金刚石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作成的薄膜,和用来加固薄膜的加固部件,加固部件还有显露一部分薄膜的孔。
-
公开(公告)号:CN1287415C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01807655.6
申请日:2001-04-03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507 , H01J43/045 , H01J43/22
Abstract: 在构成电子倍增管或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管电极(8)上形成8列隧道(15),各隧道(15)由倍增管电极(8)的外框(16)和隔离部(17)形成。在各隧道(15)上配置多个电子倍增孔(14)。在倍增管电极(8)的外框(167)及隔离部(17)的规定位置上,与倍增管电极(8)成一整体地设置形成比外框(16)及隔离部(17)的宽度宽的玻璃支承部(21)。玻璃部(22)被接合到这些玻璃支承部(21)的全体上。玻璃部(22)通过涂布玻璃使之硬化被接合到玻璃支承部(21)上,呈向上凸出的大致为半球形的圆顶状。在形成圆顶状的玻璃部(22)被接合到玻璃支承部(21)上之后,将各个倍增管电极(8)叠层。
-
公开(公告)号:CN1941265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42099.4
申请日:2001-04-03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507 , H01J43/045 , H01J43/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倍增管包括:由多个倍增管电极(8)叠层而成的电子倍增部(9),其上配置有把入射的电子倍增的多个电子倍增孔(14);多个玻璃支承部(21),形成在多个倍增管电极(8)中两相邻倍增管电极(8)中一个倍增管电极的表面上;多个玻璃部(22),具有结合到所述多个玻璃支承部(21)之一上的基部,多个倍增管电极(8)被层叠在一起,玻璃部(22)放置在相邻倍增管电极(8)之间,每个玻璃部(22)具有保持相邻倍增管电极(8)之间的空隙的一个高度以便抑制其间可能发生的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0A
公开(公告)日:1990-02-21
申请号:CN89106355.2
申请日:1989-06-27
Applicant: 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Inventor: 克拉斯·威廉·柯科夫 , 科尼利斯·包特斯马 , 沃纳·丹尼尔·皮特勒斯·考文堡
IPC: H01J4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5 , H01J29/02 , H01J29/803 , H01J43/22
Abstract: 一种电子管,包括至少一个多孔板形绝缘元件和至少一个多孔板形金属电极结构组成的叠层组件,绝缘元件包括一个芯子、且至少在其面向电极结构的一面上涂覆一层铝层,至少铝层的最外层被氧化,芯子的和电极结构的热膨胀系数至少基本上相等。这样,在加热时绝缘元件与电极结构之间产生的热应力被减小,因此,它们相互之间产生位移的危险性也减小了。
-
公开(公告)号:CN1941265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610142099.4
申请日:2001-04-03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507 , H01J43/045 , H01J43/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倍增管包括:由多个倍增管电极(8)叠层而成的电子倍增部(9),其上配置有把入射的电子倍增的多个电子倍增孔(14);多个玻璃支承部(21),形成在多个倍增管电极(8)中两相邻倍增管电极(8)中一个倍增管电极的表面上;多个玻璃部(22),具有结合到所述多个玻璃支承部(21)之一上的基部,多个倍增管电极(8)被层叠在一起,玻璃部(22)放置在相邻倍增管电极(8)之间,每个玻璃部(22)具有保持相邻倍增管电极(8)之间的空隙的一个高度以便抑制其间可能发生的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2279A
公开(公告)日:1998-05-20
申请号:CN97122417.X
申请日:1997-11-06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5 , H01J1/32 , H01J4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传输式电子倍增器与其配套的电子管。该传输式电子倍增器具有高的二次电子产生率和一种容许被检测光入射检测位置的结构。电子管包括:封闭容器;放置在封闭容器中的电子源,向封闭容器中发射电子;面对电子源的阳极;安置在电子源和阳极之间的传输式电子倍增器。该传输式电子倍增器包含有用金刚石或用以金刚石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作成的薄膜,和用来加固薄膜的加固部件,加固部件还有显露一部分薄膜的孔。
-
公开(公告)号:CN205582886U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21027063.2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萨默费尼根有限公司
IPC: H01J49/26 , H01J37/2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9/025 , H01J43/045 , H01J49/0031 , H01J49/4215
Abstract: 一种用于质谱仪的检测器系统,该检测器系统包括:金属通道倍增电极(MCD),该金属通道倍增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穿孔金属板并且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离开的离子并作为响应射出电子;以平行堆叠构型安排的多个电子到光子转换器,每个此类转换器包括具有在第一面上的磷光体涂层的基底板;以及布置在该磷光体涂层上的电极膜;至少一个光阴极,该至少一个光阴极各自布置在该多个电子到光子转换器中的对应对之间;光学检测器,该光学检测器光耦合到这些电子到光子转换器中的最后一个上;以及至少一个直流电源,该至少一个直流电源被配置成用于在操作中将对应的偏置电势施加至该MCD以及这些电极膜和光阴极中的每一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