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90189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80006884.X

    申请日:2007-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2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有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在芯柱(29)的周缘部配置有管状部件(31),在从管状部件(31)延伸出的延伸部(32)上贯穿并固定有支承脚(21)和引线脚(4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芯柱的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确保电子倍增部和电子检测部的有效面积。

    电子倍增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41265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42099.4

    申请日:2001-04-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507 H01J43/045 H01J43/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倍增管包括:由多个倍增管电极(8)叠层而成的电子倍增部(9),其上配置有把入射的电子倍增的多个电子倍增孔(14);多个玻璃支承部(21),形成在多个倍增管电极(8)中两相邻倍增管电极(8)中一个倍增管电极的表面上;多个玻璃部(22),具有结合到所述多个玻璃支承部(21)之一上的基部,多个倍增管电极(8)被层叠在一起,玻璃部(22)放置在相邻倍增管电极(8)之间,每个玻璃部(22)具有保持相邻倍增管电极(8)之间的空隙的一个高度以便抑制其间可能发生的放电。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单元及放射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42449C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00819510.2

    申请日:2000-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4 H01J43/28

    Abstract: 一种扩大受光面板的有效利用面积、且扩大受光面板中侧管的固定区域的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单元,以及性能得到提高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光电倍增管使其受光面板(3)的侧面(3c)相对侧管(2)向外突出,从而,受光面板(3)相对于侧管(2)向侧方伸出,以期扩大来自受光面板(3)的受光面(3d)的光线的面积。这种受光面板(3)的伸出结构着眼于玻璃的折射率,可以将迄今为止不能接收的光线至少可以更多地引入到光电面(3a)内的方案。而且,在使金属制的侧管(2)与玻璃制受光面板(3)固定的过程中,在玻璃与金属结合上采用熔合技术,对于确保受光面板(3)与侧管(2)的接合作业时的可靠性,受光面板(3)的伸出结构是极为有效的。

    光电倍增管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14441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00806654.X

    申请日:2000-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2

    Abstract: 在一光电倍增管1中,一种腐蚀技术被应用在按多层模式叠放的平板形的打拿极8上形成一些电子倍增孔8a。为了实施这种腐蚀过程,围绕平板形打拿极基片20配置了一模式框架22。提供了一连接桥部分23,用来将该模式框架22连接到该打拿极基片20的边缘20a上。该打拿极基片20上被一掩模覆盖,并实施腐蚀过程,以便在该打拿极基片20上形成多个电子倍增孔8a。紧接着,在靠近该打拿极基片20的位置处切断该连接桥部分23,因而在该打拿极8的边缘8b上残留下一小的连接桥的剩余部分8c。为了抑制由这些连接桥的剩余部分产生的噪音,可将相邻打拿极8上的连接桥的剩余部分8c排列在这样的位置上,使得平行于该打拿极叠放方向并通过该连接桥的剩余部分8c的直线彼此都不重叠,从而使该光电倍增管1的基本特性进一步得到改善。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单元及放射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52781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0819510.2

    申请日:2000-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4 H01J43/28

    Abstract: 一种扩大受光面板的有效利用面积、且扩大受光面板中侧管的固定区域的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单元,以及性能得到提高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光电倍增管使其受光面板(3)的侧面(3c)相对侧管(2)向外突出,从而,受光面板(3)相对于侧管(2)向侧方伸出,以期扩大来自受光面板(3)的受光面(3d)的光线的面积。这种受光面板(3)的伸出结构着眼于玻璃的折射率,可以将迄今为止不能接收的光线至少可以更多地引入到光电面(3a)内的方案。而且,在使金属制的侧管(2)与玻璃制受光面板(3)固定的过程中,在玻璃与金属结合上采用熔合技术,对于确保受光面板(3)与侧管(2)的接合作业时的可靠性,受光面板(3)的伸出结构是极为有效的。

    电子管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05638A

    公开(公告)日:2001-07-25

    申请号:CN99807453.5

    申请日:1999-06-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6

    Abstract: 将离子约束电极(22)及离子捕获电极(23)配置在光电面(20)与第1级倍增器电极(24a)之间,以防止电子管光电面(20)的灵敏度变坏,并且对于长时间使用可得到稳定的输出。将这些电极的电位设定成:离子约束电极(22)的电位比第1级倍增器电极(24a)的电位高,离子捕获电极(23)的电位比光电面(20)的电位高或相等并且比第1级倍增器电极(24a)的电位低。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在第1级倍增器电极(24a)附近发生的正离子朝向光电面(20)的离子反馈,其结果,可防止光电面(20)的灵敏度变坏,并且对于长时间使用可得到稳定的输出。

    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10932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780010590.4

    申请日:2007-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环状侧管(37)气密地接合芯柱(50)而构成的真空容器(18)内,从设在受光面板(13)上的光电面(14)侧起,配置有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9)、阳极(25)以及倍增极(Dy10)。倍增极(Dy10)支承在设于芯柱(50)上的衬垫(33)和定位用凸起(31)上。阳极(25)载置在支承部件(21)上。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9)以及阳极(25)相互隔着与支承部件(21)位于同轴上的层间体(23)而层叠,耐震性高。由于在阳极(25)和倍增极(Dy10)之间没有隔着绝缘物,因此能够抑制发光,能够降低噪声。

    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95692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80007060.4

    申请日:2007-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有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倍增极(Dy1~Dy12)和阳极(25)具有相互对应的多个通道。引出电极(19)载置在贯通芯柱(29)的导电性的支承脚(21)上,倍增极(Dy1~Dy12)相互夹着绝缘部件(23)而层叠。支承脚(21)和绝缘部件(23)位于同一轴上,能够在z轴方向上施加压力来对各电极进行固定,并能够抑制阳极(25)、引出电极(19)之间的发光,能够降低噪声。

    光电倍增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29850C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00819509.9

    申请日:2000-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H01J43/04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5)由金属制侧管(2)及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和芯柱板(4)构成。在侧管(2)的一端开口部(A)上设置扎入部(20),所述扎入部(20)以扎入的方式埋入到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内,确保侧管(2)与受光面板(2)的接合部分处极高的气密性。设在侧管(2)上的扎入部(20)沿侧管(2)的轴向方向陡峭地延伸,可以尽可能靠近地将扎入部(20)埋设到受光面板的侧面(3c)内。借此,可以把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到接近100%,使受光面板(3)的空闲区域尽可能地接近于零。这样,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1)即可提高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又可确保受光面板(3)与侧管(2)的气密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